周少娜 作品数:6 被引量:7 H指数:2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抗微生物光动力灭活抑制白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并降低其在体致病性 2015年 背景与目的
白色念珠菌是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定植于人体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可引起黏膜和皮肤的浅表感染。感染与否取决于增强的白色念珠菌毒力和受损的宿主防御系统之间的失衡。近来研究发现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可用于抗微生物感染。本研究评价了亚甲蓝(0.05 m M)介导的亚致死量的PDT改变白念珠菌的致病性的能力,并观察了子代细胞是否维持这种特征的改变。 周少娜 Kato IT Prates RA Sabino CP关键词:白念珠菌 抗微生物 光动力 毒力因子 泌尿生殖道 条件致病菌 光动力疗法治疗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2014年 真菌引起的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问题,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剂使用、创伤性医疗操作等的不断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显著上升,尤其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光动力疗法是治疗肿瘤、血管性疾病的一种新的方法。 周少娜 顾瑛 王颖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真菌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 肿瘤化疗 血管性疾病 金丝桃素和二甲基亚甲蓝对唑类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的光动力杀菌效应 被引量:3 2017年 背景与目的念珠菌属是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类皮肤黏膜的微生物。由于念珠菌病复发率很高,唑类真菌药的应用尤为广泛,伴随而来的是高度耐药性。抗微生物光动力治疗(Antimicrobial photodynamic,a PDT)是基于光敏剂联合可见光的一种新兴的抗感染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PDT对唑类耐药的白念珠菌菌株的杀真菌效应。 周少娜 Paz-Cristobal MP Royo D Rezusta A关键词:白念珠菌 光动力 金丝桃素 念珠菌属 抗微生物 光敏剂 亚苄基环戊酮介导的光动力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伤效应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新型光敏剂亚苄基环戊酮化合物P3介导的光动力对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实验对象为铜绿假单胞标准菌(ATCC27853)1株和临床多重耐药菌(PA1、PA2、PA3)3株。(1)检测实验菌株与光敏剂P3的结合特性:以荧光光谱检测法检测孵育时间和孵育浓度对实验菌株与光敏剂P3结合的影响,先将4株铜绿假单胞菌与10μM光敏剂分别孵育不同时间(5、15、30、60、120和150 min),根据前期的检测结果再选择不同浓度(2. 5、5、10、25和50μM)的光敏剂P3孵育30 min。(2)观察光敏剂P3介导的PDT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光动力抗菌效应,即PDT组(B组),按照不同浓度的光敏剂P3分为4组分别为2. 5μM(B1组)、5μM(B2组)、10μM(B3组)和25μM(B4组),药物与4种菌株的孵育时间30 min后,进行PDT处理,激光波长532 nm,功率密度40 mW/cm2,照射时间600 s,同时设立3个对照组(A组):空白对照组(A1组)、单纯照光组(A2组)和单纯光敏剂组(A3组),用稀释平板法培养24 h进行菌落计数。结果孵育时间5~30 min时,四株铜绿假单胞菌与光敏剂P3的结合量随孵育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30 min后趋于饱和。浓度梯度实验结果显示,四株铜绿假单胞菌与光敏剂P3的结合量呈孵育浓度剂量依赖性增加。在相同孵育浓度和相同孵育时间条件下,四株铜绿假单胞菌与光敏剂P3的结合量未见显著差异。光敏剂P3对四株铜绿假单胞菌的PDT杀伤作用随着光敏剂P3浓度增高逐渐增强,当光敏剂P3浓度为25μM时,PDT对4株铜绿假单胞菌株均达到有效杀伤,即活性下降均>4Log;光敏剂P3对铜绿假单胞标准菌和临床耐药菌的PDT杀伤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单纯照光和单纯光敏剂对细菌的存活无影响。结论光敏剂P3介导的PDT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良好的体外杀伤作用,其作用不受细菌耐药性的影响。 邢丽梅 王颖 邱海霞 曾晶 周少娜 赵榆霞 赵洪友 张佳莹 顾瑛关键词:多重耐药 铜绿假单胞菌 新型亚苄基环烷烃酮类光敏剂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新型亚苄基环烷烃酮类光敏剂(cationic benzylidene cyclopentanone photosensitizers,P2)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被膜内细菌的灭活作用,并且观察PDT对生物被膜结构和多糖成分的破坏作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0和25μM)的光敏剂P2对临床菌株MRSA0的生物被膜进行PDT处理,通过XTT法检测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存活率。采用SYTO9、PI荧光探针及FITC-Cona荧光探针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P2光敏剂浓度为10μM时,经PDT处理后生物被膜内细菌杀伤情况、以及对生物被膜的结构及多糖成分的影响。结果 PDT处理后,光敏剂浓度为10μM组和25μM组,经XTT法检测的细菌存活率分别为15.77%和6.2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PDT组SYTO9探针的绿色荧光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弱;PI探针的红色荧光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说明细菌存活数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FITC-Cona荧光探针的绿色荧光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弱,说明生物被膜内多糖成分遭到明显破坏。结论 P2-PDT对MRSA生物被膜内细菌有杀伤作用,其对生物被膜内细菌杀伤率随光敏剂浓度增大而提高,其机理可能为通过破坏生物被膜内的多糖成分,从而破坏生物被膜的结构。 叶祖林 王颖 郑美玲 曾晶 周少娜 陈德福 顾瑛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生物被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光动力疗法提高MRSA生物被膜对左氧氟沙星渗透性及对被膜内细菌杀伤效应的研究 2016年 目的观察新型光敏剂亚苄基环戊酮化合物P2(cationic benzylidene cyclopentanone photosensitizers)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及P2-PDT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FX)联合应用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伤作用。方法 (1)观察P2-PDT对MRSA生物被膜渗透性的影响。首先建立MRSA生物被膜渗透性检测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PDT组,每组6个样本。PDT组采用P2-PDT处理,P2光敏剂浓度10μM,避光孵育30 min后,采用激光照射,激光波长532nm,功率密度40 mW/cm^2、照射时间10 min,能量密度24 J/cm^2;对照组不进行P2-PDT处理。两组标本处理后,加入浓度为10μg/ml LVFX,6 h后采用高压液相色谱仪测定透过细菌生物被膜的LVFX浓度。(2)观察P2-PDT与LVFX联合应用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伤作用。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即不加入LVFX溶液、不进行PDT照射;单纯LVFX组(B组)即只加入LVFX溶液、不进行PDT照射;单纯PDT组(C组),即只进行PDT照射、不加入LVFX溶液;PDT+LVFX联合组(D组),采用P2-PDT处理后即刻,加入浓度为10μg/ml的LVFX溶液。各组样本在处理后继续培养24 h,采用XTT法检测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存活率。结果 (1)P2-PDT对MRSA生物被膜渗透性的改变,两组透过MRSA生物被膜的LVFX浓度分别为:PDT组(2.02±0.2)μg/ml、空白对照组(1.60±0.2)μg/m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P2-PDT与LVFX联合应用对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杀伤作用。四组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存活率分别为:A组(100.0±0.0)%、B组(86.49±3.5)%、C组(57.42±0.9)和D组(0.76±0.6)%,其中D组生物被膜内细菌的存活率显著低于B组和C组,三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 P2-PDT能够增强MRSA生物被膜对抗生素LVFX的渗透性,P2-PDT与LVFX联合应用对杀伤生物被膜内细菌有协同作用。 叶祖林 王颖 周少娜 顾瑛关键词:光动力疗法 生物被膜 左氧氟沙星 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