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 作品数:13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更多>>
- 信息时代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2017年
- 近几年计算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高,计算机技术引领着社会的进步,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专业后备人才的储备成为一项主要任务,人才直接推动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并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繁荣,为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和创新提供绝佳的时机。文章对计算机专业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概述,结合时下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热点,提出培养计算机人才的一些建议。
- 王霞
- 关键词:信息时代计算机专业
- 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阐述了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涵义及重要性,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依据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PDCA循环理论以及高职院校状态数据平台,提出由决策系统、监控系统、评价系统以及激励系统4个子系统构建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对各系统的结构和内涵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 王霞
-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
- 高职院校学生网上评教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 2016年
- 学生评教是实现师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平台,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阐述了当前学生评教工作在管理、认识以及软件技术等方面存在的误区,建议除增加评教实施频度、完善制度、规范二级管理等手段外,重点围绕"合理修订指标内容、科学设定指标权重、建立学生网上评教数据仪表盘"三方面进行改革。
- 王霞
-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网上评教
- 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建设被引量:1
- 2023年
- 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运行机制,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促进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变,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健全与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证制度与标准,建设目标引领、实施运行、监控反馈、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运行机制,形成多方参与、多元评价、自我保证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为促进教学形态转变,保障教学质量提供坚实基础。
- 刁益韶王霞殷甫祥
- 关键词:高职院校
- 计算机病毒及防范
- 2017年
- 进入21世纪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同时也带动了互联网和个人计算机的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计算机病毒也迅速开始蔓延,它的主要危害是破坏计算机系统,会使得计算机中的一些主要的数据丢失或泄露,给单位或个人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特点、分类、组成等,在最后给出了几个防御的措施,主要目的就是让大家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并且把危害降到最低。
- 王霞
-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磁盘
- 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被引量:3
- 2014年
- 针对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课程定位不准、选课信息不畅、质量监控力度不够等问题,探讨了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与架构,以期有效监控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 刁益韶王霞
- 关键词:高职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 高职课堂同步录像工作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质量立校,课堂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目前,各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趋成熟,而课堂同步录像工作则是该体系中最有效的运行机制之一。探讨了高职院校课堂同步录像工作的内涵以及如何规范课堂同步录像工作的管理、教师如何正确地使用录像资料等问题,以此来推动课堂录像工作在高职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 王霞刘永胜
- 关键词:高职课堂
- 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体系构建被引量:5
- 2016年
- 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多种可选方案,无论采用何种方案,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小组需要理解系统的结构体系,并提出具体的功能要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系统的建设。只有通过建立源头唯一、全员维护的公共信息库,完成详细的用户角色功能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架构和技术设计,并拓展公共模块、业务活动模块、特殊功能模块,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化系统,实现与上级管理部门的数据接口自动对接,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
- 陈鹏王霞曹成喜陈宜刚
-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管理信息系统
- 从“说课”角度分析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被引量:1
- 2014年
- 从"说课"角度,围绕课程的设置和定位、设计、实施以及教学资源、课程建设与改革五个方面,分析了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 王霞
- 关键词:说课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
- 2017年
-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和人们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意识甚至社会行为也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发生转变。国家层面的建筑制造或者消费者的购买行为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移动化、交融化是未来计算机技术影响社会的表现形式。笔者将介绍计算机技术,通过分析不同领域的计算机应用现状,探讨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供参考。
- 王霞
-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