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英
- 作品数:40 被引量:117H指数:7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明清时期“商书现象”之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明清时期的'商书现象',具有丰富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内涵。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性市场网络的成熟,区域性商人组织(商帮)的出现而形成的阅读市场需求,大众教育的普及是其出现的内在促成因素。明清时期出版印刷业的繁荣,刻印技术的改进以及民间图书市场的发展,为商书的大量刊印提供了技术上与市场上的保证。大量商书的刊印者均是以商业利益为主要导向的民间书坊,而民间书坊的兴盛,打破了此前以官刻为主的刊印系统,反映了出版主体的新变化。商书在社会中下层的传播与流布,标志着书籍读者群的社会组成发生了新变化,原有的以官僚、士大夫为阅读主体的图书出版格局被打破,其中以商人为主体的新阅读群体已然形成。
- 张海英
- 关键词:明清经济史研究
- 明清江南地区棉花市场分析被引量:3
- 1992年
- 明清松江地区棉纺业的兴衰对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国内棉纺业对棉花的需求尚未形成固定的供需关系,专业经济区的固定分工最终亦未能形成,因此,江南地区棉花种植业的发展尽管给当时传统的农本经济结构带来新的气息与冲击力,但其根基却是脆弱的。不合理的赋税制度无情地把江南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高起点的优势压到最低限度,使得商品生产缺乏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而市场本身的运行又无法发挥其正常功能和摆脱这一困境,最后使这夺目一时的江南商品经济硕果走向衰落。
- 张海英
- 关键词:棉花生产商品经济棉纺业明清时期棉花市场赋税制度
- 完善实施机制 弥补制度缺陷 ——谈公务员制度改革
- 2004年
- 我们这里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理论研讨的平台,各种观点可以在此交锋、碰撞,正是在这种“理论”中,我们把公务员体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解剖来看,以使公务员体系能够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使之成为一部牢固耐用的社会管理的工具,成为老百姓眼中可以信赖的执法体系,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驾护航。
- 张海英
- 关键词:公务员制度公务员队伍
- 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及其转型困境被引量:5
- 2010年
- 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商、行商风气日盛,大量商书刊行,凸现商人意识的觉醒与商业思想的发展。但由于"知识遗产"的不同,社会制度的制约,经营环境的差异,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明清商业思想发展境遇的先天不足,使其并没有完全成为一种独立的思想意识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最终在传统社会面临转型的特殊时期,商业思想的发展也陷入转型困境。
- 张海英
- 关键词:明清
- 公务员何以兼具多重身份——从“红顶商人”现象说起
- 2003年
- 在关于公务员多重身份的讨论中,“红顶商人”是颇受人们关注的现象。笔者以为,出现“红顶商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的角度言之,以下两点不容忽视:一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二是产权意识混乱所带来的政企利益难分的社会现实。
- 张海英
- 关键词:公务员官僚体制权力经济行政管理权产权意识多重身份
- 晚明社会的历史反思
- <正>晚明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新旧交替而又极其重要的时期。国内外学者多将晚明视为两个划时代意义的开端,即中国从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和世界一体化的开端。晚明社会的诸多变化,如社会经济的空前活跃,经济结构的诸多改变,思...
- 张海英
- 文献传递
- “国权”:“下县”与“不下县”之间——析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被引量:10
- 2017年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蓬勃兴起的各类市镇,不仅在经济结构上各有千秋,在行政管理机制上也各具特色。明清政府对江南市镇的管理实践表明,中国古代国家权力的直接延伸,绝非只到县一级为止,而是毫无疑问延伸到了县以下,突破了"国权不下县"的传统。政府对江南市镇多类型、多层次的管理模式,反映了这一时期政府行政管理体系的相对灵活性,是一种制度创新。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同类型的市镇管理特点及官员理政实态做相关分析,对我们进一步认识在传统国家行政框架之下,政府行政机构在融合国家行政体系与基层社会管理、促进地方社会发展等方面的职能空间将多有启迪。
- 张海英
- 关键词:地方管理
- 日用类书中的“商书”——析《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
- <正>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日趋繁荣,“工商亦本业”、“农商互利论”的思想日益为社会所接受,从商者越来越多,经商已不再成为一种为人轻视的职业。为了进一步适应商海竞争的需要,一些针对性较强、专门论述经商之道...
- 张海英
- 文献传递
- 明清水陆行程书的影响与传承——以《一统路程图记》等三书为中心被引量:2
- 2015年
- 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大量区域性商人集团——商帮的出现,商人远距离贸易的不断增加,社会上对商业地理知识的了解要求也相应提高,由商人编撰的各类水陆行程书也应运而生。其中,明代刊印的《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路程图引》,清代刊印的《示我周行》等书,影响广泛,其内在的传承关系亦非常密切,值得关注。
- 张海英
- 关键词:明清传承
- 清代江南与两湖地区的经济联系被引量:8
- 2002年
- 清代江南与两湖等地大规模的粮食、丝棉纺织品及木材等跨区域的经济交流,反映了同时期全国性商品市场网络体系的发展与成熟,其对两地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就江南地区而言,大量商品粮的输入,保证了江南丝棉经济作物种植区农民的日常生活及粮食的各类生产资料性消费,促进了江南丝棉纺织业和其它手工业多种经营的发展;对两湖地区来说,大量商品粮的输出,刺激了该地区粮食种植业的发展,使其成为清代全国最大的稻米产区。清代两湖地区棉纺业的兴起,虽对江南棉布市场有所冲击,使得江南经济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同时,它也是一个机遇,它预示着江南与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开。
- 张海英叶军
- 关键词:清代两湖经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