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程
- 作品数:2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造模方法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比较
- 2015年
-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建立的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为胃肠动力障碍疾病研究中动物模型的建立、选择与实际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8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组;C组生理盐水灌胃组;D组甘草煎剂造模组;E组肢体缺血-再灌注造模组;F组冰水刺激造模组;G组阿托品造模组;H精氨酸造模组。造模结束后,测定实验小鼠胃内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比较各组胃肠动力障碍的发生程度。结果各组模型小鼠胃内残留率分别为:A组43.5%,B组42.6%,C组42.1%,D组70.7%,E组57.2%,F组56.4%,G组59.5%,H组66.2%;各组模型小鼠小肠推进率分别为A组90.7%,B组89.1%,C组89.3%,D组62.2%,E组75.9%,F组71.5%,G组68.1%,H组72.1%。结论甘草煎剂造模组出现胃肠动力障碍最明显,造模可靠。
- 李敏陈洪张程邢德刚
- 关键词: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小肠推进率
- 中药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进展
- 2015年
- 近年来市场上关于胃肠方面的药物越来越多,无论是非处方药物,还是处方药物,都突显出人们对于肠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而胃肠肌电是胃消化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综合近年来对胃肠肌电方面的研究,本综述归纳整理出关于单方、方剂、中成药制剂这三类药物对于治疗胃电节律紊乱的研究概况。
- 陈洪李敏张程邢德刚
- 关键词:单方方剂中成药制剂胃电节律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