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建忠

作品数:18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山西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手术
  • 4篇颈椎
  • 4篇脊髓
  • 4篇骨折
  • 3篇髓型
  • 3篇外科
  • 3篇外科手术
  • 3篇颈椎病
  • 3篇脊髓型
  • 3篇脊髓型颈椎病
  • 2篇胸椎
  • 2篇腰椎
  • 2篇硬脊膜
  • 2篇硬脊膜损伤
  • 2篇愈合
  • 2篇手术效果
  • 2篇围手术
  • 2篇围手术期
  • 2篇疗效
  • 2篇疗效分析

机构

  • 18篇山西医学科学...
  • 10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中铁三局集团...
  • 1篇山西大医院

作者

  • 18篇霍建忠
  • 6篇冯皓宇
  • 6篇马迅
  • 4篇陈晨
  • 2篇季兴华
  • 2篇袁举
  • 2篇赵巍
  • 2篇贾玉俊
  • 2篇常建军
  • 2篇孙麟
  • 2篇张燕
  • 2篇缪力
  • 1篇赵斌
  • 1篇王瑞
  • 1篇张丽
  • 1篇武晓飞
  • 1篇曹凯
  • 1篇关晓明
  • 1篇刘强
  • 1篇张彦男

传媒

  • 5篇中国药物与临...
  • 3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被引量:2
2016年
脊髓型颈椎病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之一。建立标准化的动物模型对于探究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及相应治疗措施等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就国内外应用较为广泛的脊髓型颈椎病动物模型及其特点加以综述。
李金轩霍建忠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丙酮酸乙酯通过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减轻大鼠脊髓损伤后水肿及体外氧糖剥夺/复氧后星形胶质细胞肿胀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丙酮酸乙酯(EP)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脊髓早期水肿以及体外氧糖剥夺/复氧(OGD/R)损伤所致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的作用。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SCI模型,观察经腹腔注射EP抑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后脊髓水含量、HMGB1表达以及星形胶质细胞活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建立OGD/R模型模拟脊髓损伤后缺血再灌注状态,观察EP对其水肿体积、HMGB1表达、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以及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活化的作用。结果SCI后1d大鼠脊髓水含量较12h、3d明显增加,腹腔注射50mg/kg EP较25mg/kg、100mg/kg EP减轻了SCI后脊髓水肿,降低HMGBI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OGD 6h/R 24h时较OGD 6h/R 6h,OGD 6h/R 12h细胞水肿体积明显增大,12μmol/L EP较6μmol/L EP能够减轻其水肿体积,降低HMGB1及AQP4表达,减少TLR4/NF-κB通路活化,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P抑制HMGB1能够减轻大鼠SCI后脊髓早期水肿以及OGD/R所致的体外培养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水肿和AQP4表达。
孙麟马迅刘强冯皓宇霍建忠宋君来吕聪
关键词:脊髓损伤丙酮酸乙酯高迁移率族蛋白1水通道蛋白4
尺骨茎突固定与否对桡骨远端骨折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影响的观察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离关节面3 cm以内的骨折,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交界处,应力集中,易发生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约占急诊患者的16%[1],近几年来,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理念不断更新[2],基础研究逐步深入[3],但合并尺骨茎突端骨折患者是否需要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就此,通过对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是否同期行手术治疗进行分组比较,对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进行相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苏钟毅胡宏亮季兴华朱剑霍建忠
关键词:尺骨茎突骨折桡骨远端骨折腕关节
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合并脑脊液漏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脊柱手术过程中硬脊膜损伤是导致脑脊液漏的根本原因,不但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并且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从而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术中一旦发现硬脊膜损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本文现就硬脊膜损伤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季兴华霍建忠
关键词: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脊柱手术中化脓性脑膜炎手术效果
炎症因子对腰椎间盘退变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LDH)为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椎间盘的髓核或部分软骨板通过它周围环状韧带的薄弱点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导致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综合征。椎间盘组织退变被认为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基础[1],研究表明大约23%的腰腿痛患者的病因与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有关。人们常常把LDH所出现的,
武晓飞马迅冯皓宇霍建忠陈晨张丽
关键词:腰椎间盘退变炎症因子坐骨神经痛退行性改变DISC环状韧带
骨科围手术期感染与抗菌药物的应用策略被引量:10
2014年
外科围手术期感染是外科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上升的主要原因。对于普遍需要行假体植入的骨科手术而言,术后感染率往往较高,且患者术后长时间卧床,体弱抵抗力较差,骨组织血液供给较差,发生切口感染后伤口愈合延迟,重者还可形成骨髓炎[1],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体和心理负担。因此,骨科围手术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防治切口感染、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赵巍霍建忠
关键词:围手术期感染骨科手术术后感染率术后并发症伤口愈合延迟骨科围手术期
腰椎布鲁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应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探讨腰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早期治疗疗效.[方法]对2011年~2014年7月收治的3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行手术联合药物治疗.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5岁.
常建军冯皓宇霍建忠陈晨孙麟张彦男马迅
关键词:布氏杆菌病腰椎脊柱炎药物治疗
外源性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硬脊膜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实验性硬脊膜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分为3组,即自体筋膜组(A组)、0.9%氯化钠注射液+脊柱膜组(B组)、GM-CSF+脊柱膜组(C组),每组9只,制造L2-L3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模型,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取标本,行肉眼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6在修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药物作用组能够起到诱发炎症反应的目的 ,与其他2组比较,局部应用GM-CSF能增强修复部位外周肉芽组织的生长,起到物理加压效果,加快创面愈合;组织学观察A组与B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C组硬脊膜修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1周时已达到修复目的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修复过程中处理因素间存在差异,其中以药物作用效应为主;作用时间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GM-CSF在硬脊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通过趋化增殖修复部位细胞成分、增加细胞因子表达实现促进硬脊膜修复的作用。
季兴华霍建忠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硬脊膜损伤
上肢单纯闭合性骨折围术期抗生素应用对切口愈合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前瞻性对比观察围术期抗生素使用与否对上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4例上肢单纯闭合性骨折患者,包括肱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于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和前臂骨折(尺骨骨折、尺骨鹰嘴骨折、桡骨骨折)及掌骨骨折等.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非抗生素组(围术期均未使用抗生素,73例)和抗生素组(围术期不同程度使用抗生素,51例),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体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的变化、引流液细菌培养及术后切口愈合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抗生素组和抗生素组术前与术后体温[(36.50±0.27)℃、(36.70 ±0.39)℃]、[(37.64±0.37)℃、(37.41±0.4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1 ±1.0)x109mol/L、(6.5±0.8)x109mol/L]、[(12.1±0.7)x109mol/L、(11.3±0.6)x109mol/L]与C反应蛋白[(7.2±0.9)mg/L、(6.7 ±0.7) mg/L]、[(12.0±1.3) mg/L、(13.4±0.9) mg/L]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抗生素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感染发生率为1%;抗生素组术后切口全部愈合,无感染,两组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上肢单纯闭合性骨折围术期不使用抗生素切口也能达到理想骨折愈合.
赵巍常建军李强霍建忠
关键词:抗生素预防围手术期
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方法:自2008年1月~2014年1月经后路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患者101例,男52例,女49例,年龄32~81岁,平均55.6岁。单纯胸椎黄韧带骨化89例,其中单节段29例,连续型56例,跳跃型4例;胸椎后纵韧带骨化3例;胸椎间盘突出合并胸椎黄韧带骨化9例。均采用经后路“揭盖法”椎板切除减压术。记录术中及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措施,随访患者神经功能AIS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共有7例患者发生11例次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为6.9%。其中脊髓损伤2例次;硬脊膜损伤5例次;脑脊液漏3例次;硬膜外血肿1例次。2例脊髓损伤患者中,1例为术中减压过程操作不慎损伤,1例为术后硬膜外血肿致伤,2例均经甲强龙冲击治疗,术后康复锻炼,脊髓功能不完全恢复。1例硬膜外血肿急诊行血肿清除术,术后痊愈。5例硬脊膜破损者4例硬脊膜损伤术中行硬脊膜修补,1例未予修补,术后均加压包扎及生物蛋白胶封闭,其中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放置引流、严密缝合及补充水电解质等处理治愈。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62个月,平均随访26个月,术前2例ASIA B级患者末次随访时1例改善为C级,1例改善为D级;4例ASIA C级患者2例改善为D级,2例改善为E级;1例ASIA D级患者改善为E级。结论: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有一定的发生率,术中规范精心操作,术后及时有效处理是减少和防治并发症的关键。
马迅乔军杰关晓明冯皓宇陈晨霍建忠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后路手术神经系统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