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篇地图
  • 1篇动因
  • 1篇动因机制
  • 1篇声景
  • 1篇市场力
  • 1篇数字化
  • 1篇区位
  • 1篇住区
  • 1篇住区空间
  • 1篇空间区位
  • 1篇建成环境
  • 1篇角色
  • 1篇角色转换
  • 1篇公园
  • 1篇感知

机构

  • 3篇同济大学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3篇刘芳
  • 1篇苗阳

传媒

  • 1篇时代建筑
  • 1篇园林
  • 1篇上海城市规划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07
  • 1篇200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上海居住板块变迁及其对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的影响被引量:9
2004年
居住板块的变迁作为城市居住空间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对城市整体空间形态的演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上海居住板块的变迁既显示出上海与其它城市共有的特点,而更突出的却是它的个性表现。文中主要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上海居住板块变迁的主要历程及其在城市空间形态演化中的角色转换,并简要分析了促成这一发展和转换过程的动力所在。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居住在当前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苗阳刘芳
上海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特征及其动因机制解析
2007年
市场力和行政力是驱动城市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的主导力量,在上海近年来的城市住区空间发展中,市场力、行政力及其合力作用更是得到了充分表达。结合当前时代背景下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合力说”为理论基础,针对上海住区空间区位变化特征及其动因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
刘芳
关键词:住区空间区位市场力
声景数字化发展与公园场景应用的技术路径初探被引量:2
2022年
人类生活空间的声环境正随着社会发展产生很大变化,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了重要支撑性技术、处理原理以及评价等方面。以公园的声景感知地图为例,详细阐述了声景地图的技术路径及其相关的可视化和智慧调控,同时也讨论了有待进一步优化的声景感知地图计算模块。其中舒适度预测模型可在小型公园的局部环境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与模型调整,从而提高舒适度模拟的精确度,并随着采集技术和模拟技术的发展,舒适度模拟模型也将进一步迭代。此外,也可根据舒适度和声级地图,设置感控调节模块,真正实现智慧公园的及时性、可视化、人性化。基于此,对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的应用作出了若干总结和探讨,如各项技术仍需完善方面,如何面对未来技术、气候和生活方式改变等,以期为未来声景研究提供参考信息和新的视角。
沈金辉王瑾许晓青周淑均刘芳
关键词:声景数字化建成环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