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永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球菌
  • 4篇脑膜炎球菌
  • 3篇多糖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3篇C群
  • 2篇动力学模型
  • 2篇培养基
  • 2篇唾液
  • 2篇唾液酸
  • 2篇力学模型
  • 2篇流脑
  • 2篇发酵
  • 2篇发酵液
  • 2篇A群
  • 2篇C群流脑
  • 2篇C群脑膜炎球...
  • 1篇氮源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源

机构

  • 6篇成都生物制品...

作者

  • 6篇夏永
  • 5篇熊慧玲
  • 5篇王斌
  • 4篇王学林
  • 3篇李应伟
  • 2篇王智杰
  • 1篇刘璐
  • 1篇刘晓凤
  • 1篇邓雪莲
  • 1篇周晓舟

传媒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2013中国...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50 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实现对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优化及其放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分批发酵的数据,以Logistic方程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Leudedeking-Piret微分方程建立产物合成动力学模型,以底物消耗的物料平衡方程建立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并应用Origin软件进行模型拟合,获得3个模型的参数。结果菌体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为0.731 2 h-1,最大菌体浓度(Xmax)为3.949 5 g/L,与菌体生长速率关联的产物合成常数(a)为0.004 97 g/(L·h),与菌体浓度关联的产物合成浓度(β)为0.015 44 g/(L·h),菌体对底物的得率(Yx)为1.905 2 g/g,产物对底物的得率(Yp)为0.130 1 g/g,菌体的维持因子(m)为1.070 1。结论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C群流行性脑膜炎球菌多糖分批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C群多糖合成和基质消耗的的变化规律。
夏永王斌王公孝李应伟王智杰王学林许蓉华邓雪莲熊慧玲
关键词:多糖发酵动力学模型
化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C群流脑多糖
目的: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入的C群流脑多糖测定的唾液酸法,结合发酵工艺过 程监测的需要,建立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发酵液经离心 (12000r/min,10min )除去菌...
王公孝王斌王学林夏永熊慧玲
关键词:C群脑膜炎球菌唾液酸发酵液
化学法测定发酵液中的C群流脑多糖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入的C群流脑多糖测定的唾液酸法,结合发酵工艺过程监测的需要,建立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定量测定的方法.方法 发酵液经离心(12000r/min,10min)除去菌体,上清液用1.5μL10%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沉淀多糖.多糖用1mol/L CaC12溶液溶解后进行显色、有机相萃取.有机相于波长580nm测定光吸收值,从标准曲线得到唾液酸的浓度并计算出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的浓度.结果 试验表明此法用于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含量的测定稳定性好,回收率在85%~115%,能够很好反映C群脑膜炎球菌发酵过程中C群流脑多糖的产量变化.结论 本法准确性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可用于发酵液中C群流脑多糖的定量分析.
王公孝王斌王学林夏永熊慧玲
关键词:C群脑膜炎球菌唾液酸发酵液
A群流脑多糖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建立A群流脑多糖SL罐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为实现A群流脑多糖发酵过程的控制、优化和工艺放大提供理论基础. 方法:利用分批发酵的数据以Logistic方程建立菌体生长动力学模型、以Leudedeking-Piret...
夏永王斌王公孝何伯强李应伟王智杰王学林许蓉华熊慧玲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一种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的非动物源培养基及其培养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的非动物源培养基,它包括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其中,液体培养基成分:非动物源有机氮源8~30g/L、氯化钾0.2~0.8g/L、味精1~2g/L、氯化铵1.5~3g/L、磷酸氢二钠0...
王斌夏永王公孝熊慧玲何伯强许蓉华刘璐
文献传递
培养基中氯化钠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培养基中氯化钠(Na Cl)对百日咳杆菌CS株生长及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表达的影响,确定最适PT表达的Na Cl加入方式。方法以MSS为起始培养基,补加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接种生产用百日咳杆菌Ⅰ相CMCC58003(CS株)后,分别于不同时间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不同时间补加Na Cl至7.5 g/L,于培养结束时(39 h)取样;分别于接种菌种后0和25 h时补加Na Cl至7.5 g/L,培养不同时间取样。上述样品分别测定菌浓度及PT表达量。结果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越高,细菌生长越缓慢,菌浓度增加时间也越长,起始培养基中Na Cl浓度为7.5 g/L时,培养上清中PT表达量最高,达6.61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15.6%。培养过程中在25 h时补加Na Cl,培养结束时PT表达量最高,为8.64μg/ml,比对照培养基(MSS)提高了43.28%,比0 h时补加Na Cl提高了26.13%。在25 h时补加Na Cl后,细菌的菌浓度增长期比MSS培养基培养延长了2~3 h,比0 h时补加Na Cl缩短了1~2 h,菌浓度在培养的中后期明显高于0 h时补加Na Cl,PT表达周期与生长曲线基本平行,当细菌生长进入衰退期时,PT也随之开始逐步降解。结论在培养前期,可采用含2.5 g/L Na Cl的MSS培养基使菌体快速生长,当进入抗原PT表达期后,可通过补加Na Cl来提高PT转录活性,从而提高PT的产量。
李应伟刘晓凤周晓舟夏永
关键词:氯化钠百日咳杆菌百日咳毒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