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琴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疫苗
  • 5篇病毒
  • 4篇轮状
  • 4篇轮状病毒
  • 4篇免疫
  • 3篇免疫原性
  • 2篇多价
  • 2篇多价疫苗
  • 2篇血清型
  • 2篇灭活
  • 1篇氧化铝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氢氧化铝
  • 1篇肿瘤
  • 1篇联合免疫
  • 1篇轮状病毒疫苗
  • 1篇免疫效果
  • 1篇免疫效果评价
  • 1篇灭活疫苗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孙晓琴
  • 5篇孙茂盛
  • 4篇易山
  • 3篇李鸿钧
  • 3篇吴晋元
  • 2篇米锴
  • 1篇谢力
  • 1篇张光明

传媒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国免疫学会...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轮状病毒疫苗研究现状被引量:2
2015年
轮状病毒自上世纪70年代初发现至今,仍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最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约60万婴幼儿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严重脱水死亡。轮状病毒疫苗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至今已有三种疫苗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这三种疫苗均为减毒活疫苗:其中包括单一血清型Rotarix、罗特威和重组5价疫苗RotaTeq。它们已在全球多国使用,有些国家已将其纳入免疫规划。疫苗的使用使人群轮状病毒感染下降,特别是死亡率明显减少。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除了减毒活疫苗,也有一些实验室研究其他形式的疫苗,例如重组疫苗、灭活疫苗等。本文主要介绍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现状,为我国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使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孙晓琴易山解裕萍米锴孙茂盛
关键词:轮状病毒疫苗婴幼儿腹泻
不同G血清型轮状病毒单价疫苗与多价疫苗免疫原性及其免疫交叉保护作用的比较与评价
轮状病毒是造成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全球每年有大约45万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导致严重腹泻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轮状病毒流行株以G1,G2,G3,G4几种血清型为主,近几年G9型也出现流行趋势。轮状病毒作...
米鍇吴晋元易山孙晓琴牛香莲李鸿钧孙茂盛
关键词:轮状病毒多价疫苗免疫原性
文献传递
氢氧化铝佐剂对灭活轮状病毒免疫原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评价氢氧化铝佐剂与灭活轮状病毒疫苗的最适配比。预防传染病传统有效的疫苗主要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轮状病毒疫苗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制,现有三种减毒活疫苗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Rotarix、RotaTeq...
孙晓琴
关键词:氢氧化铝轮状病毒灭活疫苗
文献传递
不同G血清型轮状病毒单价疫苗与多价疫苗免疫原性及其免疫交叉保护作用的比较与评价
轮状病毒是造成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全球每年有大约45万婴幼儿因感染轮状病毒导致严重腹泻而死亡.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轮状病毒流行株以G1,G2,G3,G4几种血清型为主,近几年G9型也出现流行趋势.轮状病毒作...
米鍇吴晋元易山孙晓琴牛香莲李鸿钧孙茂盛
关键词:轮状病毒多价疫苗免疫原性
miRNA参与肿瘤基因表达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6年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属于世界较高水平,而且呈持续的增长趋势。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因素,其中mi RNA可能扮演了重要的作用。mi RNA是一种长度约为22 nt的非编码短序列RNA,通过介导特异性的基因沉默导致靶m RNA降解,促使相应蛋白质的转译受阻而失去原有编码蛋白质的功能。mi RNA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影响着基因的表达调控,在此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失控就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而肿瘤的发生是以细胞恶变为基础,细胞恶变则是与细胞周期调控因素失衡相关,由此提示了一些mi RNA可能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mi RNA逐渐成为肿瘤诊治的新研究方向。本文主要讨论mi RNA在肿瘤基因表达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
孙晓琴易山牛香莲米锴孙茂盛
关键词:MIRNA肿瘤基因表达调控
灭活轮状病毒疫苗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联合使用免疫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灭活轮状病毒疫苗(inactivated rotavirus vaccine,IRV)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免疫大鼠后,两种疫苗间免疫效果的相互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联合免疫组接种IPV后4周,经双侧腿同时免疫IPV和IRV,共2次,间隔4周;单疫苗免疫组2组,分别免疫3针IPV和2针IRV,每针均间隔4周;间隔免疫组免疫1针IPV后4周,开始进行IPV和IRV间隔免疫(每针间隔2周,共6周)。分别于每次免疫后4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微量中和试验结合免疫荧光抑制方法检测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抗RV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微量中和试验法检测血清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结果大鼠经2针IRV免疫后,血清抗RV中和抗体和特异性Ig G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均明显上升,血清抗体阳转率均达100%;经3针IPV免疫后,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GMT均明显上升,抗体阳转率均达100%;联合免疫组、间隔免疫组和单疫苗免疫组间血清抗RV中和抗体水平、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及抗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RV和IPV免疫大鼠后均获得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两种疫苗联合使用时,免疫效果无相互干扰作用。
牛香莲张光明吴晋元米鍇谢力孙晓琴李鸿钧孙茂盛
关键词:联合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