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DP_2拮抗剂对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影响及与激素的比较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DP2受体拮抗剂对气道炎症影响,并比较其同吸入性激素作用的差异。方法 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组。DP2拮抗剂干预组和吸入激素干预组,每组6只。用卵白蛋白(OVA)雾化诱喘。用ELISA测定小鼠支气管灌洗液中PGD2、DP2、IL-4与IL-5水平;肺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镜检。Real time RT-PCR(Taq Man)方法检测小鼠肺组织PGD2、DP2与DP1mRNA表达。结果哮喘组支气管灌洗液炎症水平,PGD2,DP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DP2拮抗剂干预组与吸入激素组小鼠支气管灌洗液炎症水平均较哮喘组减少。结论 DP2受体拮抗剂能抑制哮喘模型小鼠IL-4、IL-5水平;DP2受体拮抗剂改善小鼠哮喘作用与吸入糖皮质激素类似,或可作为新的药物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龚益董樑朱柠张媛媛夏敬文陈小东
- 关键词: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
- DP2拮抗剂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及与激素的比较
- 目的 了解 DP2拮抗剂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并比较其同吸入激素的差异。方法 24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吸入激素干预组(C组)和DP2 拮抗剂干预组(D组)...
- 董樑陈小东龚益朱柠张媛媛夏敬文
- 关键词: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
-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 目的 :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受试者(ASAⅠ~Ⅱ级)142例,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1例。取L1-2或L2-3穿刺点行硬膜...
- 王少华艾登斌刘振胜孙立新石学银梁伟民张媛媛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甲磺酸罗哌卡因盐酸罗哌卡因临床疗效
- DP_2拮抗剂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及与激素的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DP2拮抗剂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并比较其同吸入激素的差异。方法 SPF级BALB/c小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组(B组)、吸入激素干预组(C组)和DP2拮抗剂干预组(D组),每组6只,用卵白蛋白(OVA)雾化诱喘。应用Pro Cyte DxTM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分类计数,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肺组织DP1和D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C、D两组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DP1和DP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D组的DP2蛋白水平较A组显著下降(P<0.01),C组的DP2蛋白水平较A组亦有下降(P<0.05),C、D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异常(P<0.05)。DP1的蛋白表达水平在A、C、D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P2拮抗剂能通过抑制其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少气道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达到抑制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的作用。DP2拮抗剂对DP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强于吸入激素,或可作为新的药物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 董樑龚益朱柠张媛媛夏敬文陈小东
- 关键词:吸入糖皮质激素
- 真实世界中肺栓塞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分析初次诊断为肺栓塞症的患者,在接受足量且超过3个月的抗凝治疗后发生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的发病率,并评估促使其发生CTEPH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式,通过3年随访,评估初次诊断为肺栓塞的292例患者发展成为CTEPH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初次诊断为肺栓塞的292例患者发展成为CTEPH的累积发病率,在3个月时为9.20%,6个月为10.40%,1年为11.30%,2年为11.90%,3年为12.90%。发生CTEPH的危险因素包括,从出现肺栓塞症状到接受治疗的时间窗≥1个月(OR=9.065),肺栓塞危险程度分层为中危(OR=37.691)和重危患者(OR=33.957),肺血管分支和小分支存在血栓栓塞(OR=6.216),存在与肺栓塞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OR=3.659)。结论:真实世界中,肺栓塞患者发生CTEPH的3年累积发病率较高,达12.90%,临床医师需重视。
- 魏晓敏张媛媛董樑夏敬文龚益喻永平李圣青
- 关键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累积发病率
- 去泛素化酶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对肺癌预后及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CYLD)对肺癌临床预后及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并探索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首先,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CYLD表达与肺癌生存时间的关系。其次,体外培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设计小干扰RNA侵染肺泡巨噬细胞,敲低CYLD的表达,根据干预条件不同分为4组sicontrol组;sicontrol+罗氟司特组;siCYLD组;siCYLD+罗氟司特组。每组均予以10 mg/L脂多糖处理。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1、M2型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水平。结果CYLD表达与肺癌生存时间呈明显正相关,亚组分析显示肺腺癌患者获益更明显(P<0.05)。相较于sicontrol组,敲低CYLD后,M1型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IL-12、TNF-α表达增加(P<0.05),M2型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因子IL-8、TGF-β表达下降(P<0.05);NF-κB的磷酸化水平增高(P<0.05);而罗氟司特可部分逆转此过程(P<0.05)。结论CYLD与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关系密切,且可通过间接抑制NF-κB的磷酸化水平,抑制肺泡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诱导其向M2型极化。
- 张媛媛朱柠
- ^(18)F-FDGPET-CT对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5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18F-FDG SUVmax与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对肺癌的诊断价值。结果:恶性病变的SUVmax值为10.21±5.77,良性病变的SUVmax值为5.22±3.9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22)。鳞癌(12.18±6.18)>腺癌(9.26±5.7),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UVmax与病灶大小低度相关(r=0.339,P<0.01),与血清CEA水平显著相关(r=0.286,P=0.003)。PETCT SUVmax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SUVmax=5.4,灵敏度为78.2%,特异度为60.4%。结论:PET-CT SUVmax对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明显相关。
- 张静任树华张媛媛何剑陈小东朱柠
- 关键词: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