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华
-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职工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络膜前动脉的形态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
- 1995年
- 用体视显微镜和手术显微镜在100侧成人脑标本上观察了脉络膜前动脉的起始,走行及分支分布。对50~70岁脑标本的颈内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做了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颈内动员脉壁呈现动脉粥样硬化改变者占88.3%,与颈内动脉相对应的脉络膜前动脉阻塞者二例占3.8%,管壁增厚,管腔缩小者4例占6.7%。提示:年龄60岁以上,出现下明原因视野缺损,脉络膜前动脉阻塞或狭窄的可能不能除外。
- 李少华刘学均田青友
- 关键词:脉络膜前动脉颈内动脉显微解剖形态学
- 外侧膝状体的血液供应及临床意义
- 1996年
- 视交叉是视觉传导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部位,该部位病变将出现明显的视野障碍或偏盲.1884年Vossius首先发现垂体瘤压迫视交叉可以引起双颞侧视野缺损,学者们对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1948年Traquair提出:肿瘤压迫视交叉引起的视野障碍主要是压迫了视交叉的血管,影响了该部位的血液供应,而不是直接压迫视交叉的神经纤维而起的.外科手术解除压迫后病人视野迅速恢复支持了他们的观点.北京协和医院1978~1984年共检查眼科各类患者10300人次,其中鞍区病变影响视交叉功能者约2400人,占颅内视通路病变首位,对鞍区肿瘤实施切除术或化疗后部分患者的视交叉功能迅速改善至完全恢复.以上材料说明视交叉早期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血液供应障碍所致,而早期去除病变视功能可以恢复,此观点目前似被大多数学者承认.有关视交叉的血管国内外研究不多,某些区域尚有争议,作者整理国内外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 李少华刘学钧
- 关键词:外侧膝状体血液供应动脉
- 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的形态观察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1997年
- 目的:为探讨左右大脑半球某些区域的不对称与临床左右大脑半球某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用防腐固定后的成人大脑标本100个,对比测量左右大脑半球外侧裂长度、倾斜角及额叶、枕叶、颞叶的宽度。收集100例经CT定位确诊的脑血管病患者,统计病变处于左右半球的相互关系。结果:左外侧裂,后水平支,倾斜角均大于右侧,左枕叶,颞叶均大于右侧,而额叶则右>左侧。临床统计100例脑栓塞和脑出血病人,左侧占86%,右侧占8%;左半球病变伴语言障碍的占91%,右侧病变伴语言障碍的仅有1例。结论:左右大脑半球某些部位存有优势半球,左半球大于右半球,这种量的差异是否造成脑血管病左>右的结果尚待进一步研究。
- 陈汉其李少华高豫中叶章讯
- 关键词:大脑脑血管病形态学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