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海荣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汕头市医疗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诊
  • 3篇院前急救
  • 3篇急救
  • 2篇蛋白
  • 2篇院前
  • 2篇院前急救分析
  • 2篇支气管
  • 2篇支气管镜
  • 2篇气管
  • 2篇气管镜
  • 2篇纤维支气管
  • 2篇纤维支气管镜
  • 2篇摩托
  • 2篇摩托车
  • 2篇内科
  • 2篇聚体
  • 2篇急救分析
  • 2篇二聚体
  • 2篇D-二聚体
  • 2篇病情

机构

  • 1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朱海荣
  • 4篇谢扬
  • 4篇肖李锋
  • 3篇黄铿
  • 3篇林小荣
  • 3篇黄晓庆
  • 2篇许春南
  • 2篇李炯
  • 2篇林庆军
  • 2篇康黎军
  • 2篇崔华中
  • 1篇蔡桂嘉
  • 1篇邓利芝

传媒

  • 2篇汕头大学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0例需气管插管的重症患者,按照气管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经口气管插管,观察组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监测插管期间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和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1 min,两组患者DBP、SBP和HR均较插管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后3、5 min,观察组患者DBP、SBP和HR与插管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仍明显高于插管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口气管插管在急诊气管插管应用优于常规经口气管插管,能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插管导致的血液动力学应激反应,值得在急诊推广使用。
黄晓庆朱海荣林小荣黄铿谢扬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急诊经口气管插管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鼻胃管置入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急诊鼻胃管置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鼻胃管置入者,以收治顺位分为单数(A组,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置入鼻胃管)和双数(B组,传统鼻胃管插管法)组。比较两组鼻胃管置入后1、3、5、1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鼻胃管置入时间及并发症。结果:与置入前比,两组鼻胃管置入1 min后收缩压(SBP)明显升高,血氧饱和度(Sp O2)明显降低,呼吸频率(RF)、HR明显加快(P<0.05)。A组鼻胃管置入后1 min SBP升高幅度、Sp O2降低幅度、RP和HR增加次数均低于B组(P<0.05)。A组一次置管成功率(100.0%)高于B组(80.7%)(χ2=6.016,P<0.05);A组鼻胃管平均置入时间((5.3±1.7)min)低于B组((9.1±2.8)min)(t=4.21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3.1%)低于B组(22.6%)(χ2=6.317,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鼻胃管一次置入成功率高,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气道损伤轻。
朱海荣黄晓庆陈郁强林小荣黄铿谢扬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急诊鼻胃管置入
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提高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以四肢骨折和颅脑损伤最多;颅脑损伤是院前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合并口腔颌面损伤的多发伤是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患者中,62例经院前急救安全转运至急诊科;3例院前死亡。院前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准确的院前诊断和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是减少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院前死亡率和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康黎军崔华中林庆军许春南朱海荣
关键词: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院前急救
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急救分析
目的提高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以四肢骨折和颅脑损伤最多;颅脑损伤是院前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合并口腔颌面损伤的多发伤是...
康黎军崔华中林庆军许春南朱海荣
文献传递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D-二聚体、hs-CRP含量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慢性心力衰竭(CHF)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分析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与D-D、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4例CHF患者作为CHF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D和血清hs-CRP水平,比较两组D-D、hs-CRP水平及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D-D、hs-CRP水平。结果 CHF组D-D、hs-CRP水平为(1.27±0.75)、(5.05±1.16)mg/L,高于对照组的(0.13±0.03)、(1.12±0.46)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患者D-D、hs-CRP与NYHA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17、0.707,P<0.05)。结论 CHF患者血浆D-D、血清hs-CRP含量明显升高,且与CHF程度呈显著正相关,二者联合检测能为CHF病情严重程度评判提供参考。
黄晓庆朱海荣林小荣黄铿谢扬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
华法林治疗心房颤动的效果及安全性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观察华法林在房颤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126例房颤患者,采用隐匿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63例,服用拜阿司匹林抗凝)和华法林组(63例,服用华法林抗凝),比较两组凝血功能、血脂、不良反应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华法林组总胆固醇[(5.8±0.5)mmol/L比(5.2±0.7)mmol/L]、甘油三酯[(2.6±0.4)mmol/L比(2.4±0.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7±0.5)mmol/L比(2.4±0.3)mmol/L]明显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0.2)mmol/L比(1.3±0.2)mmol/L]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28.3±11.7)s比(36.9±10.4)s]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1.9±0.4)比(2.4±0.5)]明显增加(P均〈0.05)。华法林组脑梗死、外周动脉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3.17%比23.81%,P〈0.01)。并发症发生率:华法林组23.81%,阿司匹林组为26.98%,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对于房颤患者的疗效优于阿司匹林,值得推广。
朱海荣邓利芝肖李锋林跃丰
关键词:华法林心房颤动
快速血糖检测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12年
昏迷在内科院前急救中十分常见,昏迷者发病迅速、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快,因此能及时、正确给予院前急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008-01--2011-12我院院前急救中与血糖相关的内科昏迷患者108例,现报道如下。
朱海荣
关键词:院前急救血糖检测昏迷患者病情危重病情进展内科
生脉注射液在休克复苏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生脉注射液在休克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86例急诊休克病例,根据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患者43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复苏,研究组4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对复苏效果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多巴胺平均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平均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间羟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抢救3h后两组SBP、DBP明显升高,心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SBP、DBP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心率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缩短抢救时间,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可作为休克复苏的辅助药物。
朱海荣李炯蔡桂嘉肖李锋林跃丰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休克
醒脑静联合果糖、纳洛酮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果糖、纳洛酮在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123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根据收治顺位分为两组:单数6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纳洛酮+生理盐水联合治疗,双数6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并将纳洛酮组的溶剂生理盐水改为果糖注射液,观察两组救治效果。结果观察组共济失调期患者恢复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74.8±20.4)min、(264.5±50.6)min,昏睡期患者恢复清醒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3.4±36.7)min、(420.7±102.8)min,均短于对照组,急救总有效率为98.38%,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联合果糖、纳洛酮具有协同作用,可提高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恢复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继发损害。
朱海荣谢扬李炯肖李锋林跃丰
关键词:醒脑静果糖纳洛酮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急诊床旁超声联合快速床旁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急诊床旁超声联合快速床旁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疑似DVT患者292例,均接受急诊床旁超声检查及快速床旁D-二聚体、FIB检测。以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急诊床旁超声及快速床旁D-二聚体、FIB检测对DVT的诊断效能。结果:D-二聚体水平为(0.59±0.20)μg/mL,FIB水平为(5.22±0.26)g/L;经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292例疑似DVT患者中,确诊DVT者72例,非DVT者220例;急诊床旁超声检出DVT者61例、非DVT者216例;D-二聚体检出DVT者59例,非DVT者214例;FIB检出DVT者58例,非DVT者215例,联合诊断检出DVT者71例,非DVT者214例;联合诊断灵敏度(98.61%)高于急诊床旁超声(84.72%)、血浆D-二聚体(81.94%)、FIB(80.56%)(P<0.05),而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急诊床旁超声及血浆D-二聚体、FIB检测单独诊断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诊床旁超声联合快速床旁D-二聚体、FIB检测可提高DVT的诊断灵敏度,有助于临床及早确诊疾病并制定、调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朱海荣
关键词:床旁超声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下肢深静脉血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