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改梅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血管
  • 2篇卒中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卒中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管造影术
  • 1篇压疮
  • 1篇营养风险
  • 1篇营养支持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治疗压疮
  • 1篇舒适护理

机构

  • 5篇山西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李改梅
  • 1篇侯学峰
  • 1篇党雁华
  • 1篇王建芬
  • 1篇崔永菁
  • 1篇栗江霞
  • 1篇寇建玲

传媒

  • 1篇山西职工医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探讨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营养风险患者早期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用NRS-2002进行入院营养风险筛查,跟踪观察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营养支持方式和营养支持开始时间对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及相关营养支持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及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方式更适合脑卒中患者的早期营养供给,且在提高营养状态及减少并发症方面效果显著,比较起来肠内营养方式更优。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加强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管理均有助于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减少并发症,让患者受益。
李改梅
关键词:脑卒中营养风险营养支持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相关脑血管检查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分析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特点,探讨相关血管检查对其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方法对40例TIA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行脑核磁共振(MRI)及血管成像(MRA)检查,26例血管异常(68.4%),其中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18例,5例异常;颈动脉彩超18例,15例异常;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检查5例,全部异常,提示TIA与脑动脉狭窄密切相关。结论MRA与颈动脉彩超联合使用无创、经济,可提供颅内外1级、2级大血管的供血状况,为进一步DSA检查提供帮助,DWI检查可发现超早期脑梗死。合理使用相关检查对TIA急性期诊治及指导二级预防有重要意义。
党雁华李改梅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颈动脉彩超脑动脉狭窄
舒适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110例脑卒中病例进行治疗,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舒适护理。结果:110例脑卒中病人采用舒适护理后,大部分有效控制病情,未遗留后遗症。结论:舒适护理可使护患关系更融洽,沟通更有效,利于病人康复。
李改梅
关键词:护理脑卒中
美皮康治疗压疮及烫伤的效果及护理被引量:19
2009年
侯学峰王建芬李改梅寇建玲
关键词:美皮康压疮烫伤护理
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FMEA)对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67例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FMEA前后分为两组,观察组(FMEA实施后)采用FMEA方法计算出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确定护理计划进行临床护理,对照组(FMEA实施前)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先风险指数、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健康宣教、护理行为专业程度、护理要求满足程度、护理态度、护理技能方面的护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MEA方法通过分析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制订针对性护理方案,使操作流程更规范与科学,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崔永菁栗江霞李改梅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护理满意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