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红智

作品数:17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人口计生委科研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基因
  • 7篇家系
  • 6篇基因诊断
  • 5篇细胞
  • 4篇突变
  • 4篇肿瘤
  • 4篇靶向
  • 4篇靶向肿瘤
  • 3篇单体型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友病
  • 2篇新生儿
  • 2篇信号肽
  • 2篇遗传性
  • 2篇实体肿瘤
  • 2篇受体
  • 2篇嵌合
  • 2篇肿瘤免疫
  • 2篇肿瘤免疫治疗

机构

  • 17篇温州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温州市人民医...
  • 2篇温州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医科大学...

作者

  • 17篇李红智
  • 7篇曹颖
  • 6篇黄蓉
  • 5篇顾海华
  • 2篇张凤立
  • 2篇卢雪梅
  • 1篇方合志
  • 1篇郑斌娇
  • 1篇张金华
  • 1篇熊旭升

传媒

  • 4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3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家系的多重PCR和STR-PCR基因诊断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该研究率先开展温州地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家系的缺失基因诊断特别是STR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为基于DMD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结果的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例DMD先证者,采用多重PCR检测常见18个外显子缺失,进行直接基因诊断。针对未能发现常见外显子缺失的DMD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TR)PCR检测5个位点(3’CA、44CA、45CA、49CA和50CA)STR多态性,进行间接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结果家系二的先证者缺失外显子3、4和6。其余3个家系的先证者的异常X染色体均肯定来源于其母亲。家系一先证者外婆肯定是携带者。家系三先证者年幼(4周岁)弟弟肯定为正常人,将来年龄大了也不会发病,先证者外婆肯定是携带者。家系四先证者刚出生的妹妹肯定是遗传携带者,将来其生育儿子有遗传患病风险。结论该研究的DMD家系的缺失和STR单体型连锁基因诊断,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无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窦瑞艳赵胜科陈靖郑天津卢雪梅张凤立王超彦李红智
关键词:基因诊断多重PCR
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所有临床试验中MUC1抗体因能识别从细胞上脱落而游离血液中的MUC‑1 N端,因而不能有效靶向肿瘤细胞和靶向治疗...
顾海华吴广李红智赵灵洁秦雅倩曹佳薇
文献传递
血友病A家系的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该研究开展温州地区血友病A(HA)家系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多态性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为HA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症状前、携带者基因诊断方面的依据。方法:针对HA先证者及其有关家系成员,进行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采用PCR检测凝血因子VIII(FVIII)基因外的DXS52(St14)位点的VNTR多态性,检测FVIII基因外的DXS15(CA)n、DXS9901(GT)n、DXS1073(GT)n位点和内含子1(GT)n、13(CA)n、22(GT)n(AG)n、24(GT)n位点的STR多态性并经毛细管电泳确证。另外采用PCR产物限制酶切检测FⅧ基因的内含子18、19、22位点的RFLP。结果:以2个HA家系为例报道研究结果。家系一先证者年幼弟弟肯定为正常人,先证者母亲、外祖母为携带者,先证者小姨肯定为携带者而其年幼儿子肯定为正常人。家系二先证者外祖母肯定不是携带者,先证者的X染色体来自外祖父,但已知外祖父不是患者,那么按照最大风险估计,母亲的那条来自外祖父的X染色体在外祖父生殖细胞中FVIII基因发生了突变,因此母亲是携带者。家系二先证者年幼妹妹是携带者,将来有生育患儿的风险,但先证者大姨及其年幼女儿不是携带者。结论:该研究的HA家系的VNTR-PCR、STR-PCR和PCR/RFLP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特别是对症状前男孩的诊断、对未曾有患病后代的女性携带者的检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可以为遗传咨询和生育指导提供可靠依据。
黄蓉曹颖郑天津赵胜科窦瑞艳洪淑贞陈靖李红智
关键词:血友病A多态性单体型基因连锁分析
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家系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发现ADAMTSL1基因的新位点错义突变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及复杂遗传背景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为再生风险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1个家族性骨性Ⅲ类错颌家系中患者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设置合理条件对变异的注释进行筛选,并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突变。对疾病相关基因突变进行进一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Sanger测序验证患者的疾病相关基因突变并检测核心家庭成员的基因。结果在患者Ⅲ3、Ⅳ2的所有变异中,采用3个条件(突变有害性为高级,且突变质量值为高度或中度,且在HGMD数据库中突变涉及下颌前突)筛选后,仅发现ADAMTSL1基因的c.G1696A错义突变。这个基因突变位点是本研究首次报道的。该新位点(p.E566K)位于ADAMTSL1蛋白的关键结构功能域。多数软件预测该基因新位点突变为有害。该基因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外显率不完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从全外显子组测序结果中筛选下颌前突或骨性Ⅲ类错颌相关基因的合理、可行方法,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本研究报道了与骨性Ⅲ类错颌相关的ADAMTSL1基因的新位点错义突变。本研究结果可以为遗传性骨性Ⅲ类错颌的风险基因突变提供更多依据,进而可以为家系中再生风险的产前诊断提供参考。
张韶张金华申钰琪叶逸繁王一帆叶阳阳熊蜓陈兰李红智
关键词:家系
与衰老相关的线粒体功能严重缺陷的胞质杂合细胞的分子特征
2017年
该研究组先前建立了含有不同年龄组小鼠神经细胞线粒体的胞质杂合细胞株(其细胞核基因组背景相同),发现老年组较年轻组的胞质杂合细胞线粒体总体功能显著降低。为了研究与衰老相关的线粒体功能严重缺陷的胞质杂合细胞的分子特征,该研究采用3个线粒体总体功能极其低下的老年组胞质杂合细胞株(1个正常功能年轻组胞质杂合细胞株作为对照)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证实氧耗水平和ATP合成显著降低(P<0.05或P<0.01)。然后,对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进行了高通量测序,特别是检出突变型比例低的mt DNA异质性突变,并进一步对呼吸链复合体依赖性氧耗进行了检测。测序结果显示,在老年组胞质杂合细胞中mt DNA点突变明显积累。这些突变包括非编码区的3个变异,据DNA保守性分析结果,其中2个(异质性m.15849G>T、m.16289A>T)可能为有害的;编码区的4个变异,据DNA和氨基酸保守性分析及蛋白质功能预测结果,其中2个(ND5基因的同质性m.12496T>C、Cyt b基因的异质性m.15199A>T)可能为有害的。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同时具有复合体I亚基ND5(或复合体III亚基Cyt b)突变和2个调控区突变的胞质杂合细胞,其复合体I(或复合体III)依赖性呼吸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综上,发生于老年组胞质杂合细胞的线粒体总体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为,mt DNA调控区和编码区的异质性和同质性突变,以及多重mt DNA突变的累加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功能的缺陷,进而导致线粒体总体功能异常,从而促进衰老。
沈露茜袁渭华曹颖黄蓉熊旭升李红智
关键词:线粒体功能DNA突变衰老
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细胞表面MUC1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及MUC1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的制备方法,解决了目前所有临床试验中MUC1抗体因能识别从细胞上脱落而游离血液中的MUC‑1 N端,因而不能有效靶向肿瘤细胞和靶向治疗...
顾海华吴广李红智赵灵洁秦雅倩曹佳薇
导入酵母NDI1基因减少鱼藤酮诱导的分化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损伤
2023年
目的探讨导入酵母NDI1基因能否替代人功能缺陷的线粒体复合体Ⅰ,为复合体Ⅰ功能障碍所致散发型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表达酵母NDI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NDI1)感染鱼藤酮诱导的分化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设DMSO+空载、鱼藤酮+空载、鱼藤酮+NDI1共3组。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染色、氧耗测定、ATP含量测定、ROS测定等方法检测细胞病理学、线粒体功能方面指标。结果鱼藤酮+NDI1组较鱼藤酮+空载组,细胞形态明显改善,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P<0.05),pS129α-突触核蛋白、全细胞自噬显著下降(P<0.05,P<0.001);复合体Ⅰ依赖性氧耗显著升高(P<0.01),细胞总ATP合成、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偶联的ATP合成显著上升(P<0.01),线粒体ROS、线粒体自噬显著降低(P<0.01,P<0.001)。结论导入酵母NDI1基因可以在鱼藤酮诱导的分化型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替代性弥补复合体Ⅰ的功能缺陷,对细胞病理学、线粒体功能的损伤具有改善作用。
沈露茜徐学静叶逸繁陈卓陈兰申钰琪李红智
关键词:鱼藤酮帕金森病
酵母NDI1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制备治疗线粒体复合体Ⅰ缺陷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的应用
酵母NDI1基因及表达产物在制备治疗线粒体复合体Ⅰ缺陷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上的应用,通过建立的Aβ诱导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确认酵母NDI1基因表达产物酵母复合体I(酵母NDI1蛋白)对人复合体I各方面功能异常和细胞病理的...
李红智沈露茜顾海华陈卓申钰琪
新生儿筛查发现的非综合征型耳聋病例及其家系进行GJB2基因全编码区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通过对温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的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病例及其家系进行GJB2(gap junction beta 2)基因全编码区变异分析,寻找致聋GJB2基因突变,探讨GJB2基因复合变异的致聋性。该研究通过提取21个家系先证者及其57个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GJB2基因的全编码序列,扩增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初步筛查235del C,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并进一步对序列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21个非综合征型耳聋家系中,7个家系确诊是GJB2基因突变所致,GJB2致聋基因突变类型包括235del C纯合、299-300del AT+109G>A复合杂合。还发现2个家系的GJB2基因变异可能致聋,分别为79G>A+109G>A+341A>G复合杂合、79G>A纯合+558G>A杂合。但结果显示,79G>A+341A>G复合杂合或复合纯合、235del C+79G>A复合杂合一般不足以致聋。以上结果表明,GJB2基因复合变异在非综合征型耳聋病例中常见。某些GJB2基因变异是否致聋具有明显遗传异质性。多态性变异的多重复合有时可能致聋。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可能参与GJB2基因变异的致聋性。
曹颖陈婕黄蓉周玉润赵胜科黄瑞丽傅碧妃李红智
关键词:新生儿非综合征型耳聋GJB2基因基因诊断
新生儿疑似遗传性耳聋病例及其家系的常见致聋基因诊断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针对温州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发现的疑似遗传性耳聋病例及家系,进行常见致聋基因诊断,为再发风险干预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提取33个家系先证者及其82个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GJB2基因的全编码序列、SLC26A4基因的外显子7~8和19序列、12S rRNA基因的全序列。扩增产物经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初步筛查GJB2基因的235delC,对GJB2,SLC26A4和12S rRNA基因的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并进一步对GJB2基因序列变异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33个家系中,GJB2、SLC26A4、12S rRNA基因发生已知致聋突变和可能致聋变异的先证者分别有11个、2个、2个。GJB2突变致聋的占27.27%(9/33);包括235delC纯合6个、109G>A纯合2个、109G>A+299-300delAT复合杂合1个。SLC26A4突变致聋的占3.03%(1/33),为919-2 A>G纯合。12S rRNA突变致聋的占3.03%(1/33),为m.1555A>G纯质性。2个先证者SLC26A4、12S rRNA基因变异未见报道,其中12S rRNA基因m.1134G>T异质性变异可能致聋。2个先证者可能因GJB2基因少见复合杂合致聋。对家系的研究发现一些特殊成员,如GJB2基因235delC杂合表现耳聋者、109G>A纯合晚发或不表现耳聋者。结论 GJB2基因突变为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中235delC纯合为最常见致病突变。遗传背景和(或)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某些GJB2基因变异的致聋性。新生儿耳聋病例及其家系的常见致聋基因诊断可以为再发风险干预提供有效依据。
陈婕杨玲聪杜转运周玉润曹颖黄蓉黄瑞丽郑斌娇张硕雷李红智
关键词:新生儿耳聋家系基因诊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