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静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护理
  • 2篇卧床
  • 2篇卧床患者
  • 2篇系统化护理
  • 2篇系统化护理干...
  • 2篇护理干预
  • 2篇干预
  • 2篇长期卧床
  • 2篇长期卧床患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引流
  • 1篇引流术
  • 1篇原因及护理
  • 1篇置管
  • 1篇置管引流
  • 1篇置管引流术
  • 1篇身体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机构

  • 4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4篇赵静
  • 2篇黄艳芳
  • 2篇张建荣
  • 1篇龚文妍
  • 1篇黎彩芬
  • 1篇杨凤玲
  • 1篇郑玉玲
  • 1篇龚远红
  • 1篇吴玉娥

传媒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长期卧床患者基于功能恢复的系统化护理干预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本院住院的长期卧床患者178例按照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两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的下降,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状态功能上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显著地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的护理干预让长期卧床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降低,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增加,每天活动度增加,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减轻家庭负担和提高个人尊严。
黄艳芳张建荣赵静郑玉玲吴玉娥杨凤玲
关键词:长期卧床系统化护理干预
长期卧床患者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卧床患者尽量减少卧床,提高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的系统化的模式。方法将800例卧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衣、食、住、行等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平均住院天数[(5.4±2.7)d比(8.7±3.4)d],SAS评分[(44.6±2.1)分比(25.9±4.8)分]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5.211,11.600;P〈Q01或P〈n05)。结论系统的护理教育,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卧床患者自理能力,对减少各种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张建荣黄艳芳赵静
关键词:护理卧床患者
脑出血CT定位微创置管引流术的护理
2006年
目的总结脑出血CT定位微创置管引流术的术前、术后护理,使护理能有预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探讨21例脑出血患者床边微创置管引流的常规准备,三维定位正确操作及术后细致的护理。结果1例患者术后3d自动出院,其余20例痊愈出院。结论脑出血致残率高,通过应用CT定位微创置管引流及周密细致的术后护理,肢体功能锻炼及有效的人文关怀,可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
龚文妍赵静龚远红
关键词:脑出血CT定位微创置管引流护理
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应用脱水药物等是DVT的发病原因。结论对于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存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促溶药物加手术的综合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护理,以提高生活质量。
赵静黎彩芬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神经外科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