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颖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狼疮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4篇红斑狼疮患者
  • 3篇调节性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节性
  • 2篇单核
  • 2篇调节性B细胞
  • 2篇树突
  • 2篇细胞来源
  • 2篇白细胞介素
  • 1篇单核细胞
  • 1篇电化学发光
  • 1篇电化学发光法

机构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5篇李欣颖
  • 4篇蔡小燕
  • 4篇唐莼
  • 4篇叶静华
  • 4篇林小军
  • 4篇何志翔
  • 4篇李伟念
  • 3篇李芳菲
  • 1篇许艳丽
  • 1篇张荣伟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5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活化状态检测及意义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细胞(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MDDCs)活化状态及临床意义。方法 SLE患者35例(SLE组)和体检健康者16例(对照组),2组分别抽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体外培育MDDCs。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未成熟MDDCs表面CD86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MDDCs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SLE组未成熟MDDC数量((0.026±0.100)×106/mL)与对照组((0.043±0.010)×106/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未成熟MDDCs表面CD86表达率(87.2%)明显高于对照组(42.8%)(P<0.05);SLE组未成熟MDDCs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0水平((200.7±81.5)ng/L)高于对照组((101.2±20.5)ng/L),白细胞介素-6水平((122.9±11.5)ng/L)与对照组((121.8±9.3)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未成熟MDDCs百分比与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40,P=0.031),MDDC浓度与血清补体C3水平呈负相关(r=-0.510,P=0.018),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r=-0.350,P=0.041);SLE组CD86表达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r=0.530,P=0.002),与血清补体水平C3水平(r=0.260,P=0.082)、抗双链DNA(r=0.190,P=0.061)、C反应蛋白水平(r=0.310,P=0.090)和血沉(r=0.200,P=0.098)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未成熟MDDCs可能存在自发活化状态,即使无活化信号存在亦能有效递呈抗原,有效协同刺激T细胞,导致患者外周免疫耐受被打破。
林小军蔡小燕叶静华李芳菲唐莼李伟念何志翔李欣颖卢勤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树突细胞CD86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未成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诱导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体外实验研究
201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未成熟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DDC)在体外诱导CD4+调节性T细胞(Treg)向人叉头框蛋白P3(FOXP3)+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抽取SLE患者(SLE组)及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外周血,于体外分离培养未成熟MDDC;将未成熟MDDC与CD4+ T细胞共育,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的比例.结果 SLE组外周血CD4+ T细胞中FOXP3+CD4+CD25+ Treg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83±0.30)%比(5.38±0.63)%](P<0.05);CD4+ T细胞与未成熟MDDC共育后,SLE组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3.28±0.27)%,与共育前比较无明显增加(P>0.05),对照组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为(8.12±0.70)%,较共育前明显增加(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未成熟MDDC诱导自体CD4+ Treg细胞向FOXP3 +CD4+ CD25+ Treg细胞分化能力缺陷。
林小军蔡小燕叶静华李芳菲唐莼李伟念何志翔李欣颖卢勤燕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的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维生素D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SLE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40例健康体检人员及4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健康对照和疾病对照。运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水平。结果:(1)活动期SLE组25-OH-D水平低于稳定期SLE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而稳定期SLE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动期RA组25-OH-D水平与活动期SL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SLE患者25-OH-D水平与SLEDAI评分(r=-0.45,P<0.01)及24小时尿蛋白(r=-0.3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C4无关。结论:SLE患者25-OH-D水平降低,25-OH-D水平降低与SLE病情活动及肾损害有相关性。
卢勤燕蔡小燕林小军唐莼叶静华李伟念何志翔李欣颖张荣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电化学发光法
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作用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发于生育年龄女性、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为 B细胞异常活化,产生大量的自身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在组织沉积,或抗体直接与组织细胞抗原作用,引起细胞破坏,造成广泛组...
李欣颖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调节性B细胞白细胞介素巨噬细胞
文献传递
调节性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 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探讨Bregs在SLE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选择60例SLE患者(其中活动期38例,稳定期22例)和20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CD40L及CPG寡核苷酸刺激PBMC并进行培养,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IL-10+ CD19+ Breg和CD19+ CD24hi CD38hi Breg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的水平.结果 (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IL-10+ CD19+Breg细胞的表达为(1.54±0.64)%,稳定期SLE患者组为(2.42±0.75)%,两组比较P<0.01;活动期和稳定期SLE组IL-10+ CD19+ Breg细胞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4.35±1.00)%](P<0.01).(2)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CD19+ CD24hi CD38hi Breg细胞的表达为(1.26±0.45)%,稳定期SLE患者组为(2.01±0.61)%,两组比较P <0.01;活动期和稳定期SLE组CD19+ CD24hiCD38hiBreg细胞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3.14±0.87)%](P<0.01).(3)活动期SLE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低于稳定期SLE患者组(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1);SLE患者外周血IL-10+CD19+ Breg和CD19+ CD24hiCD38hiBreg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呈正相关(r=0.652,r =0.574,均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中IL-10+ CD19+ Breg和CD19+ CD24hiCD38hiBreg显著降低,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参与SLE的发病.
蔡小燕李欣颖林小军唐莼叶静华李伟念何志翔李芳菲许艳丽
关键词:红斑狼疮调节性B细胞白细胞介素-1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