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颖龙

作品数:1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自体
  • 7篇窦房
  • 7篇窦房结
  • 5篇窦房结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心脏
  • 4篇起搏
  • 4篇自体移植
  • 3篇动脉瓣
  • 3篇异位移植
  • 3篇生物起搏
  • 3篇生物学
  • 3篇完全性房室传...
  • 3篇细胞移植治疗
  • 3篇肌细胞
  • 3篇房室
  • 3篇房室传导
  • 3篇房室传导阻滞
  • 3篇干细胞

机构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8篇姚颖龙
  • 12篇张浩
  • 8篇段炼
  • 7篇徐志云
  • 6篇宋智钢
  • 5篇黄盛东
  • 4篇宗刚军
  • 3篇白元
  • 3篇邹毅清
  • 3篇秦永文
  • 2篇刘广洛
  • 2篇滕倩倩
  • 2篇罗俊辉
  • 2篇卢圣勋
  • 2篇李白翎
  • 2篇高江苓
  • 2篇吴弘
  • 2篇龚德军
  • 2篇赵仙先
  • 1篇顾明标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4篇2009
  • 9篇2008
  • 5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及对ICAM-1表达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
倪海峰马春生刘广洛滕倩倩高江苓王志强王建军姚颖龙罗俊辉卢圣勋
体外循环所致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及MODS、MOF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是危重病患者体外循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救治成功率低,费用昂贵,是心外科领域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前人曾从不同角度对体外循环并发症进行相关...
关键词:
关键词:心外科分子生物学
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自体心耳肌细胞异位移植的实验研究
张浩姚颖龙黄盛东宗刚军邹毅清徐志云
窦房结细胞自体移植:一种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
目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是心脏外科术后的一种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由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病理基础是传导束中断,而窦房结功能正常。因此可以设想将窦房结下移到传导束中断位置以下,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将成年犬自体窦房结细胞异位...
张浩姚颖龙段炼邹毅清宗刚军徐志云
文献传递
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基因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研究证实超极化激活环化核苷酸门控通道(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cyclic nucleotide-gated,HCN)电流在调控心脏的自发搏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的:观察HCN2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目的基因的表达及电生理特征。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基因学体外观察,于2007-07/2008-03在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Yorkshire猪由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动物所提供,HCN2质粒由意大利Dario DiFrancesco教授惠赠,重组腺病毒Ad.HCN2由本实验室采用Ad5系统构建并保存。方法: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贴壁法体外分离纯化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感染复数=50进行Ad.HCN2转染,同时设立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HCN2 mRNA和蛋白的表达,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各组细胞电生理学变化。结果:未转染组和转染Ad.Null组均未见扩增片段,而Ad.HCN2扩增后在250~500bp可见扩增片段,与携带HCN2基因的质粒扩增出的片段位置相同。转染后细胞核染色强度明显弱于胞膜和胞浆,与HCN2蛋白的分布相符合,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无HCN2蛋白阳性表达。全细胞膜片钳可记录到起搏电流,其激活电位约为-60mV,完全激活电位-140mV,呈电压依赖性,当给予4mmol/LCsCl后,内向的起搏电流即被明显抑制;未转染组及转染Ad.Null组细胞均无起搏电流。结论:通过起搏基因HCN2重组腺病毒载体可成功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能够表达HCN2通道蛋白,全细胞膜片钳可检测到起搏电流。
姚颖龙张浩龚德军宋智刚徐志云
关键词:HCN2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重组腺病毒基因起搏电流
窦房结细胞自体移植:一种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新方法
张浩姚颖龙段炼邹毅清宗刚军徐志云
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的可行性以及6个月的实验效果。方法以新鲜的羊心包为材料,给予0.6%戊二醛浸泡36h后缝合在瓣膜环上,并将其固定在镍钛记忆合金自膨胀支架上,制成带瓣膜肺动脉支架。选择体重为(23.5±3.1)kg的健康羊,通过开胸、穿刺右心室前壁,将带瓣膜支架经导管植入至肺动脉瓣处,置换自身肺动脉瓣膜,随访6个月,观察实验效果。结果1只羊术后4个月死于肺动脉支架内血栓形成,4只羊随访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右心室以及肺动脉瓣上造影证实支架的位置及瓣膜功能良好,64排CT检查发现支架无移位。结论开胸经导管植入带瓣膜支架置换肺动脉瓣方法可行,随访6个月效果理想。
宗刚军白元秦永文姜海滨张浩姚颖龙邹毅清赵仙先吴弘黄新苗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心脏导管插入术肺动脉瓣
生物起搏与电子起搏“串联”起搏心脏的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与电子起搏器“串联”起搏心脏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犬12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6)。所有犬安置电子心脏起搏器以保证存活,然后切取窦房结。将实验组犬窦房结组织消化成细胞悬液后,注射到自体右室前壁心肌内,对照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射频消融希氏束,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犬模型,观察并记录犬心律。对实验组犬经股静脉应用异丙肾上腺素,研究心律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存活状况及其与心室肌细胞形成的缝隙连接结构。结果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犬模型1h后,实验组心率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实验组心率变化明显(P〈0.01)。实验组心律在14d内保持稳定。免疫荧光染色法证实,移植的细胞在移植部位存活,且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结构形成。结论自体窦房结细胞移植是一种对儿茶酚胺类物质的调节作用反应敏感的生物起搏技术,并且在与电子起搏技术串联后,其起搏作用在14d内保持稳定。移植的窦房结细胞可与周围细胞形成电一机械耦联的结构基础。
张浩宋智钢姚颖龙段炼邹毅清李白翎黄盛东徐志云
关键词:生物起搏自体移植心脏
兔静脉血管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及鉴定被引量:3
2008年
取新西兰大白兔后腔静脉,拟行内皮细胞培养的静脉,使用RPMI 1640完全培养基直接通过贴块方法培养;拟行平滑肌细胞培养的静脉血管,先将其翻转后置于0.1%Ⅰ型胶原酶中消化去内皮细胞,使用M199完全培养基通过贴块方法培养。获得的细胞通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发现原代培养出的纯化的兔静脉内皮及平滑肌细胞,10~12d可第1次传代,形态学及免疫组化鉴定来源准确,可连续传代,满足体外实验需要。认为本方法简单易行,成功率高,且可避免细胞分离纯化的过程。
黄健兵龚德军胡丰庆姚颖龙黄盛东邹良建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原代培养肝素
自体窦房结细胞异位移植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索自体窦房结细胞异位移植,构建心室异位起搏灶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可行性。方法将健康成年犬1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移植组切取窦房结组织并制成细胞悬液后,注射到自体右心室近心尖部心肌内,对照组切取窦房结后,于右心室相同部位注射等量培养液。2周后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并进行电生理检查。对移植组犬经股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和阿托品,研究心率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移植的细胞存活状况及其与心室肌细胞形成的缝隙连接结构。结果消化分离成年犬窦房结得到的自主搏动的细胞结构和活性保持良好。建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模型1 h 后,移植组犬心率(91±14)次/min 高于对照组(49±11)次/min(t=6.672,P<0.01),且此室性心律起源于细胞移植部位。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移植组室性心率由(95±11)次/min 增加至(118±15)次/min(t=3.497,P<0.01),而注射阿托品后室性心律无明显改变[分别为(95±11)次/min 和(101±17)次/min](t=0.838,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证实,移植的细胞在移植部位存活,且细胞间有缝隙连接蛋白形成。结论成年犬窦房结细胞移植到自体右心室壁,能够提高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后的心室率,且对异丙肾上腺素反应良好,对阿托品无明显反应。移植的细胞可与周围细胞形成缝隙连接。
张浩姚颖龙段炼宋智钢邹毅清宗刚军徐志云
关键词:窦房结自体心动过缓
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激活及对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表达调控作用的临床研究
倪海峰马春生刘广洛滕倩倩高江苓王志强王建军姚颖龙罗俊辉卢圣勋
体外循环导致的SIRS及MODS、MOF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是体外循环术后危重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心外科领域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SIRS或MODS是由炎性细胞、炎性介质、炎性细胞因子构成的炎性反...
关键词:
关键词:体外循环中性粒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