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坤艳

作品数:12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肝炎
  • 7篇病毒
  • 5篇多态
  • 5篇多态性
  • 5篇基因
  • 5篇肝炎病毒
  • 5篇丙型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基因多态性研...
  • 4篇丙型肝炎
  • 3篇细胞
  • 3篇基因芯片
  • 3篇肝癌
  • 3篇肝炎患者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慢性
  • 2篇计数
  • 2篇MTHFR
  • 2篇C677T

机构

  • 12篇天津市第二人...
  • 2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作者

  • 12篇乔坤艳
  • 9篇侯伟
  • 8篇陆伟
  • 6篇代庆海
  • 4篇苏瑞
  • 4篇张世田
  • 1篇蒋贝
  • 1篇杨悦杰

传媒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1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基因芯片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研究
侯伟张世田乔坤艳代庆海陆伟
基于基因芯片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研究
乔坤艳代庆海陆伟侯伟
天津地区8577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天津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模式及其特征。方法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法对天津地区8 577例慢性HBV感染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定量检测,分析其模式组合方式,并按照年龄、性别进行分层研究。结果血清标志物共有18种不同组合模式,其中模式1(HBsAg+、HBeAb+、HBcAb+)占比例最高,为40.00%;其次为模式2(HBsAg+、HBeAg+、HBcAb+),所占比例为27.14%;特殊血清学模式(HBsAg+、HBsAb+)所占比例为5.50%。男性HBV感染者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P<0.05或<0.01)。20~40<岁年龄组血清标志物模式1、2所占比例分别为49.58%和62.16%,均高于其他年龄组(P<0.05或<0.01)。结论天津地区慢性HBV感染者以HBsAg+、HBeAb+、HBcAb+和HBsAg+、HBeAg+、HBcAb+为主要血清标志物模式;上述两种血清标志物模式在20~<4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在男性感染者中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
霍志晓张世田乔坤艳代庆海陆伟侯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
病毒性肝炎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可将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转化为可供人体利用的5-甲基四氢叶酸,该酶编码基因的677位点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其酶活性进而影响叶酸的利用。另外,该酶677位点的多态性还与肝脏脂肪变性及...
乔坤艳代庆海张世田陆伟侯伟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病毒性肝炎基因多态性
RNA m6A修饰参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相关肝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2021年
RNA甲基化修饰是近几年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之一,N6-甲基腺苷(m6A)修饰是哺乳动物中RNA甲基化的最主要类型。最新研究发现RNA m6A甲基化修饰在肝炎病毒复制及相关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该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为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乔坤艳苏瑞蒋贝王凤梅
关键词:RNA肝炎病毒肝癌
MicroRNA-122参与HC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大量研究表明miR-122是参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复制和基因表达极其重要的宿主因子.但miR-122调控HCV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将对这方面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乔坤艳陆伟侯伟
关键词:HCV复制基因表达分子机制丙型肝炎病毒
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在HIV患者结核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结核感染是HIV患者最主要的致死因素并且其诊断一直是临床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QuantiFERON-TB Gold In-Tube(QFT-GIT)是一种基于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 gamma r...
代庆海乔坤艳张世田陆伟侯伟
关键词:结核感染HIV
文献传递
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 研究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特点,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确诊布鲁氏菌病的患者90例,其中急性期59例,慢性期31例,另外选取同期40例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等基本资料;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各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T、CD4^(+)T及CD8^(+)T细胞计数,计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分析各细胞参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各参数对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慢性期组的关节痛和脊柱炎占比高于急性期组(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NLR均降低,慢性期组MPV和PDW降低,而CD3^(+)T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升高(P<0.05)。有关节炎症状的急性期布病患者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CD3^(+)T细胞计数和CD8^(+)T细胞计数低于无关节炎的急性期布病患者,而PLR则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LR水平对于急性期布鲁氏菌病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0和0.717,而CD3^(+)T细胞计数对于诊断慢性期布鲁氏菌病的AUC为0.748。在急性期患者中,CD3^(+)T、CD8^(+)T细胞计数及PLR水平对诊断关节炎的AUC分别为0.779、0.768、0.722。结论 急性期和慢性期布鲁氏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对于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以及急性期布病患者关节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乔坤艳刘韦娜郑晓雅苏瑞杨悦杰
关键词:布鲁杆菌病血小板计数曲线下面积
炎症标志物在水痘中的疗效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在水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0年9月就诊于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水痘患者140例为水痘组,同时选取2020年9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职工100例作为健康组。观察两组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分析NLR和PLR与疾病进展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水痘组患者的NLR和PLR分别为1.40±0.77和76.48±35.56,低于健康组的1.81±0.65和142.17±49.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水痘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而水痘组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选取35例水痘患者随访发现,水痘组的NLR和PLR呈下降趋势,而随着治疗的进行,NLR和PLR逐渐升高,CRP和PCT在疾病进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SAA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结论NLR和PLR可有效反映水痘患者疾病发生和治疗效果,在水痘诊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苏瑞刘韦娜刘玮乔坤艳
关键词:水痘淋巴细胞计数
基于基因芯片的病毒性肝炎患者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研究
乔坤艳代庆海陆伟侯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