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江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1相关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治疗进展
- 2014年
- 成年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是一种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1相关的外周T淋巴细胞恶性肿瘤.随着对ATL发病机制揭示与明确,对其治疗方法不断改进,临床疗效亦得到相应提高.笔者主要就HTLV-1相关ATL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杨少江谭获
- 关键词:疾病特征预后疗法
- SATB1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下调及对Jurkat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 目的 分析SATB1基因在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的改变,通过shRNA干扰技术下调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I)基因的表达,观察对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增殖及侵袭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META分...
- 杨少江徐理华罗晓丹吴晓红郑润辉覃鹏飞黄振倩王春燕谭获
- R-CHOP方案对淋巴瘤患者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检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及T细胞亚群、NK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R-CHOP方案对B细胞NHL患者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32例B细胞NHL患者(治疗组)化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的变化和T细胞亚群、NK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布特点,并与23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治疗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后,IgG、IgA、IgM逐渐下降,其中IgM下降最明显,第1个疗程以后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G、IgA于第2个疗程后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化疗后补体C3、C4含量升高,仅第4个疗程C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第1个疗程后,C4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补体C3、C4含量基本恢复正常。③治疗组在治疗前IgG较对照组高,补体C3较对照组低,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治疗组采用R-CHOP方案化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CD8、T调节细胞比例明显升高,2个疗程后,除NK细胞外,其余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6个疗程后,所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⑤治疗组在治疗前CD3、CD4、CD4/CD8、NK细胞比对照组明显低,而CD8、T调节性细胞比对照组明显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细胞性NHL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明显抑制,体液免疫功能基本正常,R-CHOP方案化疗后,患者免疫球蛋白、NK细胞明显下降,T细胞亚群紊乱,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因此,化疗期间应该监测患者的免疫功能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及预防感染的发生。
- 杨少江徐理华曾萍覃鹏飞陈保荣刘丹郑润辉王春燕黄振倩谭获
-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伴t(11;19)(q23;p13.1)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伴t(11;19)(q23;p13.1)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分析1例血液病患者资料,其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结果该例患者核型为t(11;19)(q23;p13.1),确诊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4c.应用MA方案化疗后患者未获完全缓解。结论t(11;19)(q23;p13.1)是一类很独特的白廊病亚型有关的易位,为少见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其临床预后差。
- 谭丽刘芯曾金财杨少江吴晓鸿
- 关键词:易位细胞遗传学恶性血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