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朝

作品数:11 被引量:10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病理
  • 3篇动脉
  • 3篇胃炎
  • 3篇胃液
  • 2篇动脉瘤
  • 2篇组织学
  • 2篇胃病
  • 2篇胃液分析
  • 2篇慢性
  • 2篇夹层
  • 2篇夹层动脉瘤
  • 2篇腹水
  • 1篇动脉鞘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中层
  • 1篇动脉中膜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吻合
  • 1篇原发性
  • 1篇粘膜

机构

  • 10篇大连医学院
  • 2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大连市友谊医...

作者

  • 10篇张朝
  • 3篇裴德恺
  • 3篇姜妙娜
  • 3篇于春先
  • 3篇张众
  • 2篇高静涛
  • 2篇霍维藩
  • 2篇齐树青
  • 2篇臧玉华
  • 2篇郑仁恕
  • 2篇赵文海
  • 1篇李连宏
  • 1篇朱逢春
  • 1篇王均连
  • 1篇任滨成
  • 1篇韩辉
  • 1篇傅国华
  • 1篇范翠红

传媒

  • 6篇大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1992
  • 1篇1991
  • 4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双歧杆菌菌苗对小鼠H_(22)肿瘤生长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被引量:2
1989年
双歧杆菌是在肠道内存在的一种非病原性细菌,此菌虽有抑瘤作用,但对其作用效果国外研究的很少,国内迄今尚未见过报道。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观察到双歧杆菌菌苗对接种瘤H22的生长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实验动物:CFW小鼠,雄性,鼠龄8~12周,体重20~23克。瘤源:小鼠腹水型肝癌H22瘤株(H22/F23),
朱逢春张一薇张朝韩辉
关键词:肿瘤生长抑制瘤株小鼠腹水皮下接种
胃液成分的多指标同步观察(7种慢性胃病600例的分析比较)被引量:4
1990年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进行 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的同步测定,运用微机处理数据。结果证示:pH值以十二指肠消化性溃疡组最低;胃癌组最高;浅表、浅表萎缩及萎缩性胃炎依次递升,后者稍低于胃癌组;胆汁返流组居第三位。游离酸含量的分布情况与 pH 恰好对应相反。蛋白酶含量的分布情况与游离酸相仿,但在浅表性胃炎组即有明显的减少。所有胃病组的粘液含量均明显低于正常,而以胆汁返流组最低,其次是胃癌,萎缩性胃炎组的粘液含量与胃溃疡组相似。胃液胆汁酸以胆汁返流组最高,其次为胃癌,三种胃炎与二种溃疡病组间未见明显差异,但均显著高于正常。DNA 含量以胃癌组最突出,其次是胆汁返流组,其余情况与胆汁酸的分布特点相同。上述研究为临床进行胃功能检查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高静涛姜妙娜赵文海于春先霍维藩齐树青张朝
关键词:胃病胃液分析
常见胃病的胃液成分谱图研究——Ⅰ.慢性胃炎的胃液成分谱图被引量:3
1990年
结合内镜检查,从粘液池抽取清晨、空腹胃液,以其pH、游离酸、蛋白酶、粘液、胆汁酸及 DNA 值绘制直方图,对比三种慢性胃炎及正常组的图型特征,并用微机进行多元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组的胃液谱图为 pH居游离酸柱之半,游离酸、蛋白酶与粘液柱基本相平,胆汁酸和DNA甚低,约居粘液柱之1/4及1/5。三个胃炎组的胆汁酸、DNA柱均高于正常,游离酸则随着病理的进展而渐次降低,蛋白酶与粘液柱均以萎缩性胃炎组最低,浅表与浅表、萎缩性胃炎组虽均显著低于正常,但在二种胃炎组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游离酸、蛋白酶及粘液分泌存在着显著的相随性,慢性胃炎时的粘膜分泌功能受损和组织损伤与胃内胆汁酸含量升高密切有关。
裴德恺高静涛姜妙娜于春先任滨成霍维藩张朝齐树青
关键词:胃病胃液分析
生理盐水等溶液对小血管毒性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1987年
作者用家兔作动物实验,将股动脉断端用生理盐水等溶液浸泡,经组织学检查,未发现几种溶液对血管壁有毒性作用。
余定勋冯仰安张朝
关键词:小血管肝素盐水血管吻合动脉鞘病理性改变
Ⅱ.胃粘膜组织学变化被引量:4
1990年
用140只 SD 大鼠以酒精及去氧胆酸钠处理90天诱发实验性慢性胃炎。实验包括二部分,第一部分用60只大鼠研究胃炎冲剂的预防作用,其中20只大鼠单纯诱发胃炎作为模型组,其余40只在诱发过程中同时灌服胃炎冲剂,该部分还用10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第二部分用80只大鼠作治疗性研究,分设4组分别以生理盐水、胃炎冲剂及三九胃泰处理30天。实验结束时观察并比较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证明 SD 大鼠的实验性慢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与人类的相似;在本研究中发现胃炎冲剂对 SD 大鼠的慢性胃炎有肯定性的防治作用。
赵文海裴德恺赵肃荣张朝郑仁恕朱根麟曹根生
关键词:胃炎病理胃粘膜胃炎冲剂
上消化道病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1990年
本文报告应用内镜微波组织凝固疗法(EMCT)治疗胃息肉、胃癌、消化性溃疡三种疾病21例、39次治疗。提出了溃疡面搔刮加微波凝固治疗难治性溃疡、及 EMCT 联合内镜下局部注射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等方法。胃息肉13例27枚及Ⅱa 型早期胃癌1例与消化性溃疡3例全部达到治愈。85.2%的胃息肉 EMCT 一次治疗成功,Ⅱa 型早癌一次成功,消化性溃疡2例一次成功。进展期胃癌4例均达到肿块缩小、狭窄的胃腔扩大与自觉症状改善的效果。鉴于疗效显著,认为三种疾病均适用本疗法;并就 EMCT 的适应症、使用限度和治疗目的作了讨论;展望了以 EMCT 作为早期胃癌经内镜根治疗法手段之一的远景。
于春先傅国华范翠红张朝
主动脉中层变性与夹层动脉瘤
1989年
夹层动脉瘤好发于老年男性,年龄在40岁以下者常伴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本文5例中2例系年轻患者,1例合并马凡氏综合征,另1例并主动脉狭窄及二瓣叶主动脉瓣畸形.5例同时都有主动脉中层变性改变。现报告如下,并就本病发生的有关因素略作复习。
张朝张众臧玉华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狭窄马凡氏综合征动脉中膜
原发性返流性胃炎病理特征的对比及相关研究
1992年
就返流性及非返流性胃炎各40例进行胃粘膜组织学特征和胃液成分的对比观察。证示胃液中游离酸、蛋白酶和粘液含量以及胃粘膜的炎症、上皮非典型增生、核分裂、肠上皮化生及腺性囊状扩张等在返流性胃炎中的程度均远比非返流性者为甚,尤以萎缩性胃炎更突出。相关分析显示胃腺萎缩、腺上皮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病变的严重情况与粘液和游离酸的降低程度相一致。并表明胃粘膜的急性炎症程度与胃液胆沛酸升高呈正相关,与游离酸和胃蛋白酶含量呈负相关。
张朝李连宏郑仁恕王均连裴德恺姜妙娜
关键词:返流性胃炎胃液
小鼠腹水型肝癌不同转移倾向瘤细胞亚株的筛选
1991年
本实验用Balb/c小鼠、腹水型肝癌(Hca-F_(25))尾静脉接种所产生的肺转移瘤和淋巴结转移瘤分别重复循环筛选10次(即肺瘤结→尾静脉→肺瘤结……;和淋巴结瘤结→尾静脉→淋巴结瘤结……)得到同一肿瘤内具有不同转移倾向的两个瘤细胞亚群P_(10)(肺转移瘤第10代)和L_(10)(淋巴结转移瘤第10代)。随着循环筛选代数增加,肺转移亚群的肺转移率显著升高,淋巴结转移亚群也有相似变化。经尾静脉,腋皮下和脚掌三途径接种,在前两途径接种中,P_(10)的肺转移率均显著高于L_(10);L_(10)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P_(10)。脚掌接种,P_(10)和L_(10)的转移率无显著差别。两亚群的肺转移灶大多形成于小血管或小支气管周围。细胞侵袭性试验表明P_(10)和L_(10)各自对肺和淋巴结粘附,侵袭增强,可很快侵入深部组织生长。本实验结果提示肿瘤转移的器官亲和性不仅与瘤细胞本身生物学性状有关,也与肿瘤移植部位有关。
张一薇张众张朝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肺转移腹水型肝癌
主动脉中层变性与夹层动脉瘤
1992年
夹层动脉瘤好发于老年,年龄在40岁以下者,常伴先天性心血管病。本文3例中2例为年青患者,其中1例并马凡综合征,
张朝张众臧玉华
关键词:动脉瘤病理病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