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琳
-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评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被引量:1
- 2014年
- 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序言里说:"40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中国文学之中。"他曾经一度引起争论的"中国当代文学都是垃圾"的言论,几乎使其成为中国理论界的众矢之的,对此顾彬申辩说"垃圾论"只是"误传"。
- 刘琳
- 关键词:中国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界垃圾
- 张爱玲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从张爱玲作品的通俗性谈起
- 2014年
- 将张爱玲划入哪个文学思潮,一直以来,在理论界都是一个论而未定的问题。从张爱玲创作上所体现出来的通俗性着手,探讨张爱玲与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
- 刘琳
- 关键词:文学思潮通俗性现实主义
- 身体:在反抗与消解之间——论新世纪网络女性写作中的身体书写被引量:1
- 2015年
- 在女性主义者看来,由于父权社会对女性身体采取压抑的策略,一方面将其视为罪恶的渊薮,一方面又将其作为"男性行使幻想暴力和构思社会问题的宝贝清单"(1),所以"身体"承载着攻破男权话语垄断、重建女性话语系统的重任。
- 刘琳
- 关键词:身体美女性写作女性主义者男权话语
- 21世纪以来河南当代文学研究综论被引量:1
- 2016年
- 21世纪以来,河南当代文学研究,既有深入的本土研究视阈,也有宏观的比较研究视阈。对豫籍作家共同的中原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挖掘,寻找其作品在内容、风格和叙事艺术上所散发出的中原沃土的精神印痕,以及其中所折射出的河南当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观照当代河南文学的整体创作倾向,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当代河南作家中获得关注较多的作家是阎连科、刘震云、周大新、李佩甫、乔叶等。对他们的研究,除了主题解读,还涉及风格、叙事、语言及文本细读。但已有的研究研究方向过于集中在小说领域,深层次、多维度挖掘河南文学的精髓不够,研究河南当代文学的视野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 叶爱欣刘琳
- 关键词:当代文学
- “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余华的“线索”被引量:7
- 2015年
- 余华曾经说:"我的写作全部是为了过去。确切来说,写作是靠过去生活的一种记忆和经验,世界在我的心目中形成最初的图像,这个图像是在童年的时候形成的,到成年以后不断重新的去组合,如同软件升级一样,这个图像不断变得丰富,更加直接可以使用。我常常感到生活的奇迹,时间和岁月会让生活变得有意思。"我认为,批评界过高地评论了先锋时期余华的思想气质,而相对地忽略了他的美学气质,"比如,当他写‘暴力’时,我们提升了‘暴力’的意义层次,并在这个被抬升的层次上频繁讨论,而忽略了余华浪漫、忧郁的美学面向……余华在这个时期的写作,仿佛一个举着火把的孩子不意间步入了人性的黑洞,他对于暴力、死亡等黑暗质素的认知,更多地是通过颤栗、惊悚、恐惧等诉诸感官的途径加以表现,而非抽象的思辨"。无论对于余华来说,"新的临界点"意味着蜕变的再一次降临。而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史地图来说,这样的的临界点则极有可能意味着新的里程碑的出现。
- 王侃刘琳
- 关键词:小说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活着》文学环境
- 她们的言说——论新世纪网络女性小说中的历史写作被引量:3
- 2016年
- 在后现代主义者福柯那里,历史是断裂的,被强权意识所独断。福柯呼吁要揭示出这种断裂,让强权压制下被历史遗漏的内容浮出水面并昭告其存在的意义。从性别视阈出发而论,长期以来,历史或历史叙事一直是由男性神话的叙事传统所构建,在已有的历史叙事中,女性是缺席的他者;同时,因为其被支配和被书写的命运,女性又是历史永远的客体。因此,作为两千年来历史的盲点,女性是“一切已然成文的历史的无意识”①,女性作为实践主体在历史中的政治、宗教、战争甚至文学等公共领域和空间的宏大话语中的活动都基本缺失。
- 刘琳
- 关键词:历史写作女性小说言说历史叙事叙事传统
- 思与史的织解——重读三本文学史的体会被引量:1
- 2017年
- 钱理群、温如敏及吴福辉合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及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三本文学史都是关于现当代文学史著的代表作品。本文从分析比较的视域出发,在探读三本文学史著述路径异同的基础上,阐发笔者关于文学史著中"思"与"史"的思考。
- 刘琳
- 关键词:现代文学文学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