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丹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区位
  • 2篇区位效应
  • 2篇区域经济
  • 2篇TPP
  • 1篇地理学视角
  • 1篇新经济
  • 1篇知识
  • 1篇知识创新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区位转移
  • 1篇区域非均衡
  • 1篇区域非均衡发...
  • 1篇区域经济一体...
  • 1篇自由贸易
  • 1篇自由贸易区
  • 1篇狭义
  • 1篇贸易区
  • 1篇经济一体化
  • 1篇国际贸易

机构

  • 5篇华侨大学

作者

  • 5篇许培源
  • 5篇魏丹

传媒

  • 2篇当代财经
  • 1篇东南学术
  • 1篇财经研究
  • 1篇经济问题探索

年份

  • 1篇2016
  • 4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基于多国自由资本模型的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文章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为基础,结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引入多国自由资本模型,数值模拟了TPP的投资区位效应及非TPP亚太国家的应对措施。结果表明:(1)TPP的形成会导致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在TPP内部,规模大的国家将拥有更多的工业品市场份额,成为核心国;在TPP外部,随着TPP内部贸易自由度的提高,外部国家的投资会流向TPP成员国,进一步放大投资区位效应。双重投资区位效应左右着亚太地区国际生产布局。(2)作为应对措施,RCEP的提前达成将是一个不错的现实选择;若RCEP与TPP同时达成,则具有TPP和RCEP双重身份的国家获益最大。因此,中国应积极同TPP成员国签订双边或多边FTA,主动参与东盟主导的RCEP,最大限度地减少TPP的冲击。
许培源魏丹
关键词:TPP
TPP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DID方法的估计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新区域主义的代表,TPP的形成势必影响亚太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格局。分别选取RCEP内非TPP六国(地区)和包含部分G7国家的非TPP十国(地区)作为对比组,采用消除异质性个体内生性问题的DID方法实证检验美国宣布加入TPP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地区)产生的投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谈判时期的TPP已产生明显的投资宣誓效应,美国的加入使TPP成员国的净投资效应更加显著。(2)两个对比组的实证结果均显示,谈判时期的TPP对非TPP国家(地区)的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不仅减少了RCEP内非TPP六国(地区)的直接投资流入量,也减少了包含部分G7国家的非TPP十国(地区)的直接投资流入量,国际直接投资逐渐朝TPP区域布局和演化。
魏丹许培源
关键词:TPP
狭义自由贸易区、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区位转移——基于FC模型的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策略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构建一个带有区域化特征的两国三区域自由资本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狭义自由贸易区的国内、国外的直接投资与产业区位转移效应;然后,放松模型在经济规模和贸易成本上的对称性假设,探讨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构建策略。研究发现:由于本地市场效应,上海自贸区建立会引发产业从国内外未实行自由贸易区的地区向上海自贸区转移,其程度取决于各区域的经济规模和贸易自由度;上海自贸区改革,短期内改革力度是关键,长期中风险控制是重点;在多个地区设立自贸区会引起区域间的福利竞争;在最早提交自贸区设立申请的城市中,依据不同情况,深圳、天津为相应的最佳选择。
魏丹许培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区位效应: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15年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与非成员国吸引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区位效应主要沿着三个研究方向进行:(1)基于国际贸易视角,以Viner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为基础研究直接投资区位的静态效应。(2)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跨国公司投资动机、反应策略和投资区位的影响;或者采用一般均衡方法事前模拟和预测投资区位效应的程度和方向。(3)以新经济地理学资本流动模型为基础,从微观机制阐释区域经济一体化引发的投资生产区位空间集聚演化与分布。三个学科方向的研究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未来,采用动态一般均衡方法量化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和非成员国的投资区位的影响程度,以及应用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从微观内生的动力机制层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投资区位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将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魏丹许培源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
知识创新的空间分布、空间溢出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运用Herfindahl指数和Moran指数分别考察知识创新及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和空间相关性,发现知识创新和经济活动都存在地域空间集聚现象,创新的集聚度高于经济活动集聚度,两者的空间分布高度一致。对此,新经济地理学的知识溢出双增长模型的解释是,区际经济开放度、工业品消费份额、工业品替代弹性、劳动力规模以及资本贴现率和折旧率等内生因素决定知识创新的空间分布和溢出,进而决定资本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基于中国省域数据的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与理论预期基本相符,但知识的省际空间溢出并不显著,知识创新的空间集聚已经使我国形成东部为中心、中西部为外围的核心-边缘结构,是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促进省际知识与技术流动,在中西部局部地区形成创新集聚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许培源魏丹
关键词:知识创新区域非均衡发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