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佳

作品数:9 被引量:4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艺术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艺术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艺术定义
  • 3篇禅宗
  • 3篇美学
  • 2篇丹托
  • 2篇审美
  • 2篇禅宗美学
  • 1篇对外汉语
  • 1篇性意识
  • 1篇伊斯兰
  • 1篇伊斯兰教
  • 1篇意图
  • 1篇神话
  • 1篇审美经验
  • 1篇内在美
  • 1篇女性
  • 1篇女性形象
  • 1篇女性意识
  • 1篇重述神话
  • 1篇历史维度
  • 1篇美学特征

机构

  • 5篇四川理工学院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王佳
  • 3篇何清
  • 1篇张伶俐

传媒

  • 4篇中华文化论坛
  • 1篇社会科学家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西部学刊
  • 1篇西部素质教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论“重述神话·中国卷”对女性形象的改写策略
2023年
中国作家阿来、苏童、叶兆言、李锐、蒋韵完成了“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全球联合撰写工作。他们将现代女性意识融入传统神话,赋予神话中的女性以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在此基础上,从人的视角挖掘女性受到的压迫与苦难,折射人的异化困境。他们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在解构之上进行神话重构,着力表现碧奴、白蛇等女性对生命尊严的坚守和大爱慈悲的精神,呼唤现代人找回人性中宝贵的精神力量。
叶慧婷王佳
关键词:重述神话女性形象女性意识
阐释的有效与意图的真实——论丹托意义美学的建构
2013年
艺术的定义不仅是丹托艺术哲学的起点,也是其艺术哲学的核心概念,由于赋予意义以重要地位,因而从本质上说,丹托的美学是典型的意义美学。文章围绕艺术的定义,在指出阐释如何带来意义中心美学后,通过深入分析丹托中期关于阐释的二重结构特征的论述,进一步强调历史维度在艺术品中的作用,导致丹托晚期对时代精神的热衷,最终回归生活,具有实践意义。
王佳
关键词:历史维度
孟加拉国的伊斯兰教教育现状研究
2022年
一直有一种观点,质疑伊斯兰教学校教育系统是宗教激进主义的温床。经全面考察孟加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类型和伊斯兰教教育发展历程、现状以及趋势后,认为伊斯兰教学校教育属于孟加拉国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担负伊斯兰宗教文化的传承功能,与宗教激进主义没有必然关系。该国教育系统分为世俗化教育和宗教化教育两大类,世俗化教育为主流教育,伊斯兰教育分为Alia和Quomi两大类型。二者的形成和发展均受到全球化和世俗化的影响,在生源区域、女性教育和发展趋势等方面呈现出较大差异。Alia由政府资助和控制,世俗课程占比较大;Quomi由私人管理和社区捐赠,长期致力于正统伊斯兰教育,但也有大量世俗课程,一定程度上弥合了传统伊斯兰教育与现代世俗教育之间的裂痕和差别。
王佳郑伟明张伶俐
关键词:伊斯兰教教育
审美经验的变迁与艺术定义的发展
2014年
本文主要探讨西方现代美学中审美经验认知的变迁对艺术定义的影响。审美经验是现代美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它使得艺术定义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从康德到伽达默尔直至分析美学,都对审美经验与艺术定义的关系展开思考。因此,重新勾勒审美经验的变迁,是解决当代艺术困境的有效途径。
王佳何清
关键词:审美经验艺术定义
二语语法教学模式下对外汉语教学方法探讨
2021年
文章首先从以形式主义语言观为指导的PPP模式和以功能主义语言观为指导的教学模式两个方面简述了二语语法教学模式,然后探讨了二语语法教学模式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方法,包括词汇语法教学法、语法转化教学法。
王小穹吴小华王佳
关键词:PPP模式
禅宗美学特征及当代意义——基于丹托晚期艺术定义的转变被引量:2
2017年
禅宗美学自19世纪末传入西方后,就对西方艺术实践和美学理论产生持续不断的影响。作为一种生命美学,禅宗美学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主要来自审美自由的心性理论和超越语言的生命直觉。本文以分析美学主要代表人物阿瑟·丹托晚期在内在美、外观和意义方面对艺术定义做出的修正,指出其理论与禅宗美学的关联。最终,揭示出立足生命、生活的禅宗美学对当代美学的价值与意义。
王佳何清
关键词:禅宗美学丹托内在美
在审美中成就人生——禅宗美学思想及其现代美育意义被引量:2
2016年
中国禅宗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中国的传统美学和美育思想,在价值诉求和境界追求上,呈现为趋于合一的现象。它充分肯定人存在的意义、价值,有明确的人生境界追求;尤其可贵的是,在面对死亡的课题上,表现出生与死可以相互沟通的非常智慧;禅门的高僧大德,发表过丰富的"艺术美论"。他们自身从诗书画乐等审美活动中,也涵养修为,历练禅艺,是为美育活动的实践范式。这些,都是当下美育研究及实践领域,应充分挖掘和传承的宝贵资源。
何清王佳
关键词:禅宗美学美育
全文增补中
禅宗美学与艺术定义的新发展
2015年
禅宗美学作为中国美学对世界的贡献,集中体现其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从超越语言局限、打破二元对立、延长生命体验等方面建立起人与日常生活的对话性联系,在直观中获得对生命的观照。这种方式对美国波普艺术实践和艺术定义产生重大影响。当代西方分析美学关于艺术定义的瓶颈表现为,囿于西方中心的二元对立传统,不能有效地应对艺术的全球化走向。禅宗的"日常即道"思想具有超越性,指向由"无我"到"真我"的审美感悟,体现了禅宗对精神家园的终极关怀态度。它使得全球性艺术定义成为可能。
王佳
关键词:禅宗美学艺术定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