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 作品数:8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管直径与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两种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胰瘘发生率,探讨根据胰管的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A组)53例,胰管直径<0.3 cm者采用选择捆绑式胰肠吻合(B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胰瘘和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总体胰瘘发生率为7.7%(6/78)。两组术后胰瘘、胆瘘、肠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可以根据胰管直径选择不同胰肠吻合方式。
- 罗燕君岑钧华李君
-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胰瘘
- 一期经皮肝空刺硬质腥选镜与胆总管切开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分析一期经皮肝空刺硬质腥选镜(PTCS)与传统胆总管切开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8月至2014年1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4例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分为对照组(传统胆总管切开,36例)和观察组(一期PTCS,38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残留例数分别为(210±36)min和(234±54)min、(5.2±1.8)d和(6.7±3.2)d、(24.2±6.8)m L和(28.9±8.6)m L、4例和1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胆总管切开手术相比较,一期PTCS治疗肝内胆管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效果更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谢嘉奋李君岑钧华
- 关键词:经皮肝穿刺硬质胆道镜T管
- C端带His标签重组ScFv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构建表达抗p185且含His标签的ScFv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通过PCR自pcDNAH520C9ScFv-hIL-2质粒中获得H520C9ScFv片段,将此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设计引物在ScFv片段C端增加His标签和凝血酶识别序列,再与质粒pcDNA3.1(+)连接,将所得的融合基因进行限制性内切酶EcoR I、HindⅢ双酶切及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并测定目的序列。结果:成功将H5200C9ScFv片段、His标签和凝血酶识别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中。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is-ScFv,为下一步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和纯化抗p185单抗奠定基础。
- 赖德华沈粤春赵超尘吴阳王晓明李君
- 关键词:融合基因乳腺肿瘤
- 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治疗可切除肝硬化型初治小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价微波消融与手术切除在治疗可切除肝硬化型初治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肝硬化型小肝癌患者100例,其中53例行手术切除术,47例行微波消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复发率。结果:微波消融组较手术切除组对肝功能影响小。微波消融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5/47),手术切除组为24.5%(1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 cm的可切除肝硬化型初治小肝癌,手术切除与微波消融均是治疗小肝癌的有效方法,且疗效相当,但微波消融治疗对此类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及肝功能影响较少,且创伤小,简单,可重复性强。
- 黄志明朱灿华李君
- 关键词:小肝癌微波消融肝切除术
- 留学生外科实习带教的探索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留学生外科临床实习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工作态度散漫、技能操作少等问题,采用加强汉语学习、责任心教育、加强技能培训、教学方式改进等方法,做好留学生培养工作,保证了实习质量。
- 赖德华胡明赵志宏李君
- 关键词:留学生外科学
- 微波止血分离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评价微波止血分离器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3年6月使用He Setor微波止血分离器为28例患者行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均顺利完成,无手术中转、手术死亡发生,手术时间平均(124±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110)m L。全组患者无术后出血、胆瘘、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9±2.7)d。28例患者随访6~53个月,6例肝癌患者术后5~16个月后出现肝内转移复发,切口均未见种植转移。结论:应用微波止血分离器行腹腔镜肝切除术止血可靠,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切肝方法。
- 赵超尘岑钧华王晓明李君
- 关键词:止血技术微波
- 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疗效对比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与开腹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疗效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经腹腔镜及开腹手术治疗进展期胃癌患者61例,分为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疗效。结果腔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延长,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开腹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安全可行,无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 岑钧华冯钜涛陈劲松李君
-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 单链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治疗手段无论是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难以克服的世界性难题。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高速发展,抗体在肿瘤的治疗以及诊断上成为了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作为小分子抗体的代表,单链抗体(ScFv)因其具有抗原亲活性、分子量小、穿透力强、体内循环半衰期短及排除了Fc段所致的免疫复合物反应等优点,而成为基因工程抗体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本文就单链抗体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 梁波流沈粤春李君
- 关键词:单链抗体肿瘤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