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芬
- 作品数:7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神经促通技术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平衡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脑卒中确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同样进行药物治疗,实验组同时进行神经促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S)、运动平衡能力评分(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MA)以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的CNS、FMA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CNS、FMA、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神经功能恢复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平衡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脑卒中患者康复.
- 李素芬肖亮萍凌琳杨金玉
- 关键词:神经促通技术脑卒中神经功能
- 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桥式运动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卒中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桥式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前及8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康复锻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锻炼后的FMA、Kendall及BB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式运动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肌力和平衡能力,促进下肢步行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李素芬高升肖亮萍何欣华
- 关键词:桥式运动脑卒中康复锻炼
- 反重力跑台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反重力跑台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物理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反重力跑台训练系统进行康复训练,连续训练8 w,采用平衡仪对两组训练前后的Rx、Ry及RecArea水平进行测量,并对两组平衡功能及步态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训练后的Rx、Ry及RecArea水平均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Ry、RecArea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后Berg平衡量表(BBS)、Lindmark评分均较训练前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BBS、Lindmark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训练后的步长、步速及Tinetti步态评估均较训练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重力跑台训练有助于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平衡功能,改善步态及下肢运功功能,对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李素芬欧海宁邓国政黎婉颖杨宁
- 关键词:脑卒中步态
- 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神经源性吞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106例脑卒中导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及摄食训练、冷刺激、电刺激,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的治愈率。结果观察组第2周的治愈率为35.8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第3周的治愈率为88.6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导致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树娣吴媛梁腊梅李素芬卓陈锐
-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脑卒中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 早期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期社区康复对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0例社区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及康复治疗,观察组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安排社区康复,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ADL、FMA评分。结果:MBI及FMA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社区康复能明显提高脑梗塞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具有可行性和优越性。
- 蔡树泳黎瑞仪王少敏李素芬陈建平
- 关键词:脑梗塞
-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观察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 高升黄焕珍李素芬
-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训练针刺
- 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行相应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干预项目。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症状水平、康复质量、康复期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心理症状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分别为[(2.19±0.43)分]和[(2.19±0.47)分]均低于对照组[(2.85±0.63)分]和[(2.76±0.39)分];康复质量:运动、感觉和日常生活能力分值观察组分别为[(38.05±5.30)分]、[(93.03±6.56)分]和[(53.26±13.06)分]均高于对照组[(29.03±4.59)分]、[(84.66±7.60)分]和[(41.12±11.95)分];康复期生活质量与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73.39±12.05)分]、[(85.94±6.6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Ⅸ63.20±11.4)分]、[(73.40±14.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脑梗塞患者康复功能恢复水平及护理服务满意度,降低患者心理症状水平,改善患者康复期的生活质量:
- 黎瑞仪陈树娣蔡树泳李素芬
- 关键词:脑梗塞康复个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