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
- 作品数:5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青藏高原典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被引量:3
- 2009年
- 应用层次分析方法,以青藏高原典型地区玛多县为例,探讨高原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景观的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结构的异质性、丰富度、破碎度等,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的青海高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并对玛多县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玛多县2004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处于一般偏差水平,基本上反映出了玛多县的生态环境现状。格局优化度(0.4228)、变化良性度(0.4180)处于一般水平,功能强弱度(0.2764)最小,属于较差状态,人为胁迫度(0.7037)最大,处于良好状态,说明外界人为干扰较少。当地的生态环境偏差的状态主要是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恶劣造成的。
- 李凤霞郭广颜亮东伏洋周秉荣
- 关键词:层次分析生态环境青藏高原
- 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技术研究与推广
- 李凤霞颜亮东伏洋金义安肖建设冯蜀青校瑞香郭广李若凡郭建平
- 项目采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手段,建立的基于EOS/MODIS的遥感生态环境监测评估模型,可实现地面定位监测资料和遥感监测资料在点与面、时间与空间上的结合。项目包括中国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多因子权重法进行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评...
- 关键词:
- 关键词:生态环境
- 三江源湿地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监测评估技术
- 常国刚李凤霞李林郭安红肖建设高素华刘玲吴素霞伏洋周秉荣刘文泉王兰宁朱西德颜亮东纪玲玲李建洪郭广
- 该课题针对三江源湿地退化问题,开展了三江源湿地的区域气候生态效应监测、评估与湿地修复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对于保护三江源地区湿地生态系统,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和确保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项目...
- 关键词:
-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
- 青海省自然灾害灾情与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根据1950~2002年青海省遭受的主要自然灾害的统计数字分析了各类灾害的时空分布、频度等特点,以及对农牧业生产、社会经济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的影响。并对导致青海省各类自然灾害的主要成因机制、致灾因子与孕灾环境、历史演变及地理分布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为青海省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伏洋李凤霞郭广颜亮东
- 关键词:自然灾害
- 青海省巴音河流域LUCC遥感调查及驱动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利用1988年、2006年的LandSat-TM遥感数据及气候因子数据,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青海省巴音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现状、18a来的变化趋势及其气候驱动,并定性分析了社会驱动。结果表明,1980—2007年间年降水量以12.9mm/10a的幅度波动增加;日照时数以83.3h/10a的幅度减少;年平均气温、地温分别以0.6℃/10a和0.8℃/10a的幅度波动升高。在这样的气候背景下,未利用土地分布最广,占面积的71.43%。1988年至2006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为城镇用地、农业用地和天然草地面积增加;未利用土地面积也增加,其中裸岩、荒地、盐碱地、沙地面积明显增加,分别增加6.28km2.a-1、5.82km2.a-1、2.76km2.a-1和0.21km2.a-1;而不同类型的湿地生态面积呈退缩趋势,其中冰川、湖泊、苇地、沼泽、河流的面积退缩明显,分别减少12.13km2.a-1、0.43km2.a-1、0.41km2.a-1、0.27km2.a-1和0.21km2.a-1。可以看出,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日照时数和降水与各类型生态面积的关联度变化大,分别在0.667~0.997和0.668~0.986之间,气温次之,关联度在0.669~0.835之间,地温最小,在0.667~0.856之间。大部分类型的生态面积变化其驱动因素主要为降水,其次为日照时数,气温和地温影响较小。不合理的社会用水促进了土地的荒漠化。
- 严应存校瑞香肖建设刘宝康李甫伏洋郭广
- 关键词:遥感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