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磊

作品数:1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引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0篇电生理
  • 10篇神经电
  • 9篇神经电生理
  • 5篇电生理分析
  • 5篇综合征
  • 4篇神经传导
  • 4篇神经传导速度
  • 4篇神经电生理分...
  • 3篇电生理学
  • 3篇抑郁
  • 3篇抑郁症
  • 3篇抑郁症患者
  • 3篇诱发电位
  • 3篇生理学
  • 3篇事件相关电位
  • 3篇相关电位
  • 2篇电生理检测
  • 2篇电图
  • 2篇运动神经
  • 2篇神经电生理检...

机构

  • 19篇昆明医科大学
  • 2篇云南省第二人...

作者

  • 19篇刘磊
  • 7篇许虹
  • 3篇庞爱兰
  • 3篇韩雁冰
  • 2篇孟步亮
  • 1篇刘庆
  • 1篇王娜
  • 1篇许秀峰
  • 1篇薛若鸿
  • 1篇文薇
  • 1篇王毅
  • 1篇徐飞
  • 1篇王丹
  • 1篇沈宗霖
  • 1篇王欣
  • 1篇王文敏
  • 1篇李磊

传媒

  • 7篇现代电生理学...
  • 4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0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分听技术研究汉语认知脑机制的系列研究
王毅王文敏邵春红弓少霞许虹颜琳刘磊
该研究以神经心理学分听技术为主,结合多项神经心理学方法,对健康者与脑损害者进行了集中与非集中状态下的非押韵数字、真词与假词;押韵的真、假词和非押韵的多字词分听,同时用多项对消、忽视测评等一系列研究,得到了汉语听觉认知真实...
关键词:
关键词:脑损害神经心理学
多部位肌肉面神经电图检测对贝尔麻痹患儿面神经功能及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面神经电图(ENoG)检测多块面肌方法在贝尔麻痹(BP)患儿面神经功能评估及早期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90例BP患儿,首诊时应用ENoG检测额肌、鼻肌、口轮匝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等5块面肌的ENoG值及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并采用House Brackmann分级系统(HBGS)对患儿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随访至完全恢复或至首诊后6个月,通过HBGS再次评估患儿的面神经功能。分析比较不同面肌的ENoG值在各年龄组(婴幼儿组、学龄前儿童组、学龄儿童组)及各预后组(完全恢复组、不完全恢复组)间的差异,以及与首诊HBGS评级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以评估早期不同面肌的ENoG值对BP患儿预后的价值。结果首诊时患儿各部位ENoG值越低,则对应的首诊HBGS评级越高(P<0.05);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表现更显著(P<0.01)。首诊时的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显示,完全恢复组的秩平均值高于不完全恢复组(P<0.05);首诊时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可用于评估BP患儿的预后,AUC值分别为0.732、0.695及0.796(P<0.05);将上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上眼轮匝肌与下眼轮匝肌ENoG值联合、下眼轮匝肌与鼻肌ENoG值联合,准确性进一步提升,AUC分别为0.740、0.799及0.806(P<0.01);首诊HBGSⅡ~Ⅲ级患儿的预后明显好于Ⅳ~Ⅴ级患儿(P<0.01)。结论BP发病初期鼻肌、上眼轮匝肌及下眼轮匝肌的ENoG值与HBGS评级一样可反映患儿病情的严重程度,较低的ENoG值提示BP可能恢复不完全,增加ENoG面肌检测部位可提高BP患儿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李磊刘磊王丹夏欢李加瑞韩雁冰
关键词:面神经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预后
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分析:10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22年
通过肌电图仪对1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出现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的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了解患者的周围神经损伤情况,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化疗药物致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早期了解并干预化疗药物对周围神经产生的毒性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刘磊刘庆杜云蕙
关键词:周围神经损伤电生理学
首发抑郁症患者服药前后MMSE、HAMD与ERP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探讨抑郁症患者早期的认知功能。方法:对抑郁症患者组100例及正常对照组80例进行MMSE、HAMD及ERP检查,并对最终进入研究的53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抑郁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前和治疗12周、6个月、1年后各进行一次上述各指标的测定,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抑郁症组治疗12周后HAMD评分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总分及ERP波形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SE仍较对照组差,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形分化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症组治疗6个月时HAMD评分较前进一步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及ERP检测较治疗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MMSE短时记忆仍较对照组差,P3波潜伏期延长,波形较分化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抑郁症组治疗1年HAMD评分较前进一步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及ERP中N2、P3波潜伏期和波形较用药前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和首发病程是影响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①ERP检测能为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诊断提供较客观的指标。②药物治疗1年后,抑郁症患者MMSE评分的注意与计算力、短时记忆好转,HAMD值降低,患者抑郁障碍改善明显,表明MMSE、HAMD及ERP检查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抑郁障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刘磊徐飞李妍平
关键词:抑郁症事件相关电位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刘磊薛若鸿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的临床及神经电生理分析
刘磊许虹
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神经电生理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观察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电生理特点,尤其是在早期GBS神经电生理是否有变化。方法:选择GBS患者34例,根据病程分为≤2周组(n=15)和>2周组(n=19),所有患者进行MCV、SCV、EMG及F波检测。结果:与≤2周组比较,>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分别为57.5%、44.7%、33.8%,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组患者F波、MCV、SCV异常率分别为75.0%、65.6%、60.5%,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V、SCV、F波是检测GBS的重要方法,尤其F波是早期判断神经根受损的指标。
刘磊李延平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波针极肌电图
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服药前后MMSE、HAMD与P300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早期是否存在有认知功能障碍,对首发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检测,并作对比研究.方法 对于符合首发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刘磊许虹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
2020年
目的:分析腓骨肌萎缩症(CMT)患者临床及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18例CMT 1型患者的四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F波及肌电图(EMG)的改变,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检18例临床已经确诊的CMT 1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双下肢或四肢均出现远端对称性肌无力及肌萎缩,有普遍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下降,甚至引不出电位。MCV和SCV远端潜伏期延长,但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的波幅正常或降低。双正中神经及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及出现率均表现异常,所检肌肉呈慢性神经原性损伤。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该病的分型和预后都有一定的评估作用,对于家族史不明确、病程隐匿的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为临床提供准确而可靠的诊断依据。
刘磊韩雁冰单灵敏
关键词:F波神经电生理学
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诊断的价值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对肘管综合征(CuTS)早期尺神经损伤患者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Cu TS患者的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常规MCV、SCV检测,如尺神经发现异常随即加做尺神经节段检查和尺神经肘部节段检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CuTS患者患侧手与健侧手对照比较发现均存在尺神经损伤,为进一步对尺神经损伤定位,加做尺神经MCV节段及尺神经MCV肘部节段寸进法检测,发现肘段潜伏期差延长,尤以肘下3cm至肘上2cm节段潜伏期差延长较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0例CuTS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伤。3.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影响CuTS患者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采用跨肘上、肘下分段刺激尺神经可获得更高的尺神经损伤阳性率,能早期发现尺神经沟局部的异常传导,使CuTS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2.神经电生理检查对肘管综合征患者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刘磊李妍平钟卫萍
关键词:神经传导速度神经电生理检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