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丽

作品数:8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5篇慢性
  • 4篇乙型
  • 3篇证型
  • 3篇中医药
  • 3篇中医证
  • 3篇中医证型
  • 3篇慢性乙型
  • 3篇肝炎
  • 3篇病理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中医药疗法
  • 2篇胃炎
  • 2篇慢性胃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活检
  • 1篇毒性

机构

  • 8篇厦门市中医院
  • 2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8篇吴丽
  • 3篇陈国良
  • 2篇涂志红
  • 2篇庄鸿莉
  • 2篇郑启忠
  • 2篇涂福音
  • 2篇聂明
  • 2篇魏蕾
  • 2篇章亭
  • 2篇吴耀南
  • 2篇蒋丽清
  • 1篇张如棉
  • 1篇伍德娜
  • 1篇肖志鸿
  • 1篇阮清发

传媒

  • 1篇山西中医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湖北中医杂志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第三十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5
  • 2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关系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探讨无症状HBV携带者(AsC)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39例AsC于超声引导下采用美国生产的DARD自动活检枪经皮肝穿刺行病理学检查;HBVDNA用PCR测定。结果139例AsC中G1者94例,G2者26例,G3者19例,无G0和G4者;血清HBV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HBeAg阴性组G3者所占比例大于HBeAg(+)组(P=0.019)。结论AsC肝脏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其损害程度与HBVDNA水平无相关性。
陈国良吴丽
关键词:无症状HBV携带者DNA水平血清HBV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病理损害程度PCR测定
栀葜汤联合甘利欣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栀葜汤联合甘利欣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用药的安全性,并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特点。方法:选择符合湿热蕴结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诊断的患者1 30例,随机分为两组:栀葜...
吴丽庄鸿莉吴邦宪伍德娜
关键词:乙型湿热蕴结疏肝健脾
文献传递
从脾胃论治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从中医脾胃角度,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等方面进行论述,认为本病的发生发展不仅与肝有关,也与脾胃密切相关,顾护脾胃贯穿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整个过程,强调了从脾胃论治本病的重要性。
吴丽庄鸿莉伍德娜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脾胃论治中医药治疗
中药治疗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验案1例
2021年
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少见的危险不良反应,以发热与咽喉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临床遵循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灵活应用银翘散、犀角地黄汤、白虎汤治疗因甲巯咪唑致粒细胞缺乏症发热的病案1例,现介绍如下。1病例介绍骆某,女,39岁,2018年3月30日初诊。
吴丽肖志鸿阮清发
关键词:粒细胞缺乏症甲巯咪唑中医药疗法验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组织学基础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中医证型与肝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揭示中医"证"的本质,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方法:对705例经肝穿活检证实的CHB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中医证型与肝脏组织学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中医辨证分型:属肝胆湿热型245例(34.8%),肝郁脾虚型206例(29.2%),瘀血阻络型184例(26.1%),肝肾阴虚型43例(6.1%),脾肾阳虚型27例(3.8%)。②肝脏炎症程度分级:肝郁脾虚型主要为G1(33%)、G2(57.8%);肝胆湿热型主要为G2(49.8%)、G3(36.3%);瘀血阻络型主要为G3(48.4%)、G4(40.7%);肝肾阴虚型主要为G3(48.8%);脾肾阳虚型主要为G1(37%)、G2(40.8%)。③肝脏纤维化分期:肝郁脾虚型、肝胆湿热型、脾肾阳虚型主要为S1(81.0%、56.7%、40.8%);肝肾阴虚型主要为S3(32.5%);瘀血阻络型主要为S3(51.6%)、S4(23.4%)。结论:①CHB肝脏组织学改变与中医证型有显著相关性。肝郁脾虚型及肝胆湿热型患者肝组织学改变较轻,随着病情进展,肝脏损害逐渐加重,最终多表现为瘀血阻络型和肝肾阴虚型。②肝肾阴虚型及瘀血阻络型患者肝组织学改变显著,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应给予抗乙肝病毒治疗。
吴丽张如棉陈国良
关键词:中医证型组织学
1049例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活检病理关系的探讨研究
本文采用Logistic回归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活检病理观察指标变化的内在规律。结果提示: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慢性胃炎病理改变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
涂福音聂明郑启忠吴耀南涂志红章亭蒋丽清吴丽魏蕾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证型胃粘膜病例分析
从脏腑论治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引量:6
2005年
吴丽陈国良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药疗法
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被引量:52
2004年
[目的 ]探讨慢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黏膜活检病理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方法 ]10 4 9例中医辨证分型慢性胃炎患者按不同病理类型及各项伴随病变编制成表格 ,进行统计学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中医分型与病理类型具有相关性。病理诊断为浅表性胃炎 ,中医辨证多为肝胃不和型或脾胃湿热型 ;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 ,中医辨证多为胃阴不足型、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 (P <0 .0 5 )、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 (P<0 .0 5 ) ;脾胃湿热型与肠上皮化生呈负相关 (P <0 .0 5 )、与活动性炎症正相关 (P <0 .0 1) ;而胃阴不足型与肠上皮化生呈正相关 (P <0 .0 5 )、与活动性炎症负相关 (P <0 .0 5 )。 [结论 ]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慢性胃炎病理改变之间存在实质性联系 ,为辨证施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涂福音聂明郑启忠吴耀南涂志红章亭蒋丽清吴丽魏蕾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医证型病理类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