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 作品数:27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包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外囊泡凝血反应的研究
- 2024年
- 目的应用蛋白组学技术探讨危重烧伤患者与健康体检者血小板外囊泡(PLT-EVs)中参与凝血反应的差异蛋白。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和重度烧伤患者各6例, 抽取静脉血, 高速离心法获取PLT-EVs, 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分析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通过蛋白组学技术分析并定量两组PLT-EVs蛋白质, 以差异倍数=1.5(上调或下调)筛选差异蛋白, 将差异表达蛋白通过基因本体论数据库(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进行分析, 筛选凝血相关差异前6种蛋白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均值,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电镜下外囊泡呈典型双层膜类圆形颗粒结构, Western blot法显示TSG101、CD63、CD9、CD81阳性, 两组外囊泡平均粒径分别为168.0 nm和153.5 nm。定量PLT-EVs中853种蛋白, 其中191种蛋白上调, 77种蛋白下调, 差异蛋白GO和KEGG分析表明:主要涉及凝血功能、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和机体修复调节等生物过程。差异量前6位参与凝血反应蛋白为纤维酶原、细胞分裂蛋白5、Rho相关蛋白激酶1、Rap1GTP酶激活蛋白2、GRB2相关接头蛋白2和蛋白激酶Cα型。结论 PLT-EVs差异蛋白分析可为危重烧伤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对凝血反应的调节机制提供依据。
- 高雷李全巴特曹胜军李芳侯智慧王凌峰
- 关键词:烧伤血小板蛋白组学凝血
- 足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电烧伤致坏死拇指四例被引量:4
- 2019年
- 2010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4例电烧伤致拇指坏死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1~58岁,其中右手拇指Ⅱ度损伤1例、右手拇指Ⅲ度损伤2例、左手拇指Ⅲ度损伤1例。于伤后7 d内,全身麻醉下常规清创,拇指Ⅲ度缺损选用对侧第2足趾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拇指Ⅱ度缺损选用同侧拇趾末节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将足背动脉与桡动脉吻合,大隐静脉或足背静脉与头静脉吻合。供瓣区均移植自体大腿中厚皮。术后2周组织瓣及皮片全部存活。术后随访1年,4例患者再造拇指可完成桡侧外展和掌侧外展,功能恢复良。足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是修复电烧伤致坏死拇指的较佳方法。
- 曹胜军王凌峰巴特荣志东胡国林周彪李全阎增强
- 关键词:拇指再造
- 间充质干细胞与外泌体和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19年
- 在我国,很多患者由于创面修复困难,创面逐渐转变成为一种慢性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目前关于创面修复的研究较多,然而其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富血小板血浆可通过对创面修复的各个阶段起不同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创面修复。本文就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和富血小板血浆在创面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
- 李芳李全王凌峰
- 关键词:伤口愈合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富血小板血浆
- 外泌型汗腺参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表皮和毛囊的干细胞都参与皮肤创面的愈合,但人们对外泌型汗腺在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作用知之甚少。本文简述了外泌型汗腺的结构特点与发育过程、外泌型汗腺细胞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汗腺类器官体外构建的实验研究,这些实验研究分析表明了外泌型汗腺不仅具有分泌汗液调节体温的作用,而且在参与创面再上皮化、血管化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指出体外汗腺类器官的培育不仅能实现皮肤功能重建,也能参与创面愈合。
- 尚强强王凌峰巴特曹胜军周彪李全侯智慧闫增强陈强
- 关键词:创面愈合再上皮化血管再生
- 血栓弹力图在早期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诊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在早期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诊断的应用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0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烧伤患者,将患者分为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组与烧伤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两组患者行TEG检测和常规凝血和血小板计数检测,统计相关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组和烧伤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在烧伤总面积(%)[(37.95±15.34)比(11.62±4.17),t=-11.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功能障碍组(轻度7例、中度8例、重度22例、特重度9例,吸入性损伤26例)与非凝血功能障碍组(轻度31例、中度9例、重度6例、特重度1例,吸入性损伤5例)在烧伤严重程度(χ2=30.75)及吸入性损伤(χ2=20.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诊断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时,TEG和常规凝血及血小板检测具有一致性(k=0.664,P<0.05)。烧伤后凝血障碍组TEG参数和常规凝血及血小板结果相关性分析:凝血反应时间(R)值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呈正相关(r=0.418,P<0.05);凝血形成时间(K)值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小板(PLT)呈负相关(r=-0.15、-0.413,P<0.05);凝固角(α-Angle)与FIB、PLT 、D-二聚体呈正相关(r=0.618、0.372、0.421,P<0.05);凝固角与凝血酶原时间(PT)呈负相关(r=-0.212,P<0.05);最大血栓振幅(MA)值与FIB、D-二聚体、PLT呈正相关(r=0.29、0.249、0.743,P<0.05);综合凝血指数(CI)值与APTT呈负相关(r=-0.55,P<0.05)。ROC曲线分析:α-Angle、MA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54,敏感度为0.617、0.742,特异度为0.705、0.681;常规凝血及血小板检测参数中PT、PLT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6、0.676,敏感度为0.438、0.469,特异度为0.857、0.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检测对早期烧伤后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价值大于常规凝血及血小板计数检测,值得临床应用。
- 陈志鹏张铁凝高雷曹胜军李全
- 关键词:烧伤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弹力图ROC曲线
- 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了解重度烧伤应激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重度烧伤患者炎症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科收治的重度烧伤患者5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每组各28例,采用静脉输液泵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50 IU胰岛素加入到5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依据患者血糖测定结果指导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水平控制在4.4~7.0 mmol/L;常规治疗组血糖水平控制在7.0~10.0 mmol/L。分别在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后第3、7、14、21天后测定患者的血清TNF-α、IL-6含量和外周血中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21 d血、尿、痰培养及创面培养阳性感染人数并计算感染率。数据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TNF-α、IL-6含量均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在治疗后第7、14、21天,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含量分别为(841.40±340.87)、(588.99±238.61)、(518.23±227.41)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1068.19±452.38)、(739.81±283.31)、(662.91±250.7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2.16、2.26,P=0.039、0.036、0.028);在治疗后第7、14、21天,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IL-6含量分别为(754.88±325.72)、(329.02±159.44)、(242.53±117.16)pg/mL,均低于常规治疗组(990.01±443.83)、(424.81±161.02)、(310.38±119.5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6、2.24、2.15,P=0.028、0.029、0.036)。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两组患者的CD3^+、CD4^+、CD8^+细胞的百分比在各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在治疗后第
- 周彪巴特王凌峰王淑杰闫增强李全侯智慧陈强刘贵春
- 关键词:胰岛素烧伤免疫T淋巴细胞亚群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 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双叶皮瓣修复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三例被引量:9
- 2017年
- 手部外伤常常造成多个手指的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时需要Ⅰ期将多个创面合并为一个较大的创面,然后采用皮瓣覆盖,Ⅱ期再行分指手术,手术烦琐、病程长。近年来笔者单位应用足背动脉-跗外侧动脉双叶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双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取得预期效果,现介绍如下。
- 曹胜军王凌峰巴特荣志东胡国林周彪李全
- 关键词: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背动脉修复手术手部外伤
- 静吸复合麻醉对特重度烧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收集特重度烧伤(总TBSA50%以上或三度TBSA20%以上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APTT、PT、FIB、DD和PLT),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近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48例,根据入院14 d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男性129例,女性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30±12.90)岁。死亡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19±15.41)岁。收集入院时(T0),术前(早晨入手术室前,T1),术毕(送至PACU未拔除气管导管前,T2)及术后2 d(T3)4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动态差异。结果死亡组休克期输液量、累计血浆、红细胞输入量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T0时,生存组的FIB(1.78±0.32)显著高于死亡组(1.26±0.07)(P<0.05);T2时,两组APTT、PT均显著缩短(P<0.05),生存组的FIB(3.86±0.40)显著高于死亡组(2.45±1.02)(P<0.05);T3时,死亡组PLT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且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静吸复合麻醉和围术期大量液体复苏会促进患者的高凝状态。
- 苏丽东张铁凝曹胜军李全
- 关键词:烧伤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 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深度烧伤患者后期残余创面感染的防治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5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患者,采取预防感染措施,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加强创面的处理及创面合理用药,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营养支持、掌握正确的创面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85例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患者加强创面感染的防治及护理,51例患者创面痊愈,27例患者创面好转,7例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1.8%。结论治疗深度烧伤后期残余创面患者,重视感染的预防、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有效的护理方法可促进创面修复,提高治愈率。
- 王淑杰李全巴特
- 关键词:烧伤伤口感染护理
- 血栓弹力图联合常规凝血检测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常规凝血检测(CCT)对电烧伤患者创伤性凝血病(TI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8年2月—2024年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128例电烧伤患者和118例热力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4例、女22例,年龄(38±14)岁。按照伤情将患者分成电烧伤组(128例)与热力烧伤组(118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8 h内的TIC发生情况、CCT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水平、D-二聚体水平、血小板计数)、TEG检测指标(凝血反应时间、K值、凝固角、最大血栓振幅、综合凝血指数、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采用Kappa检验分析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的一致性。绘制CCT、TEG及TEG联合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约登指数及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入院8 h内,电烧伤组患者确诊TIC的比例为19.5%(25/128),显著高于热力烧伤组的10.2%(12/118),χ^(2)=4.21,P<0.05。与热力烧伤组相比,电烧伤组患者入院8 h内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t=-2.32,P<0.05),D-二聚体水平、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均显著升高(Z值分别为-2.11、-4.16,t=4.69,P<0.05),凝血反应时间显著缩短(t=-2.51,P<0.05),最大血栓振幅显著增大(t=2.50,P<0.05),最大振幅后30 min振幅衰减率显著升高(t=2.10,P<0.05);2组患者其余CCT指标和TE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CT和TEG诊断电烧伤患者伤后早期TIC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63,P<0.05)。TEG联合CCT、TEG、CCT诊断128例电烧伤患者发生TIC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的AUC分别为0.92、0.84、0.77(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6~0.97、0.71~0.97、0.71~0.97),最大约登指数分别为0.86、0.57、0.65,此时的特异度分别为93.7%、83.2%、88.2%,敏感度分别
- 李全巴特曹胜军李芳闫增强侯智慧王凌峰
-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创伤性凝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