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在新生儿溶血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对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麻城市人民医院出生的96例母亲为O型血的HDN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都接受血清胆红素检测和溶血三项试验,根据试验阳性率将患儿分为四组,其中A组直抗和释放试验(+)、游离试验(-),B组三项试验均为(+),C组游离和释放试验(+)、直抗试验(-),D组直抗试验(+)、游离和释放试验(-),分析血清胆红素和溶血三项试验对HDN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在96例HDN患儿中,A型血患儿直抗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B型血患儿(P=0.030);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在两种血型患儿中的阳性率则差异不显著(P>0.05)。96例HDN患儿直抗试验阳性率为10.42%,释放试验阳性率为100.00%,游离试验阳性率为62.50%,直抗试验和释放试验同为阳性者占比4.17%,直抗试验、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均为阳性者占比6.25%,释放试验和游离试验同为阳性者占比56.25%,仅释放试验阳性者占比33.33%。治疗后各组患儿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红素预测HDN阳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灵敏度为0.600,特异性为0.872。结论:血清胆红素检测联合溶血三项试验可为HDN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实验室参考。
- 周林林承祥李樱黄聘婷
-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溶血三项试验新生儿溶血病
- 献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初筛的价值探讨
- 2015年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采血前进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对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统计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间,我院中心血库采集献血者资料12422份,比较ALT初筛前后血液报废率情况。结果:开展ALT初筛后,ALT报废率从开展前的3.57%下降至1.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献血前进行ALT初筛能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
- 蔡孺芹谷世娟吴玲李樱熊珍
- 关键词:无偿献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报废率
- 基层血库临床用血满意度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了解并分析临床用血单位对基层血库采供血服务相关环节和血液质量的满意情况,以便制订相应措施改进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保障用血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血库2012~2013年收集到的临床用血满意度问卷调查表440份,统计不满意原因并加以分析。结果 440份调查表中,提供血液产品质量的满意度最高(97.7%),提供血液满足率的满意度最低(76.6%)。结论基层血库需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规范开展互助献血;加强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相关知识的培训;积极开展自身输血等新技术;加强内部培训,提高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改善服务态度,力争为医疗机构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液制品和优质的服务。
- 蔡孺芹刘传江谷世娟胡水英李樱
- 关键词:临床用血满意度
- 一级医院155份输血病案质量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通过对一级医院155份输血病案进行质量分析,以掌握其安全科学合理输血及输血管理现状,为规范输血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市12家开展输血业务的一级医院2016年-2018年155份输血病案质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病案首页不合格率29.0%,输血治疗同意书不合格率43.2%,输血前检查不合格率15.5%,输血前评估不合格率52.2%,输血指征不合格率22.6%,输血过程记录不合格率27.1%,输血后疗效评价不合格率81.3%,输血护理记录不合格率61.3%,发血报告单不合格率5.2%。结论一级医院输血管理和临床科学合理输血水平均亟待提高。
- 谷世娟周林饶群卢宁吴玲李樱林承祥
- 关键词:输血管理输血安全
- 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不规范的情况分析
- 2015年
- 目的:检查临床输血申请单填写情况,分析不合格原因与种类,以便采取措施、消除隐患达到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抽取麻城市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份临床输血申请单5553份,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为依据,回顾性分析其规范情况。结果:我院2013年度输血申请单合格率84.65%,不合格率15.35%。结论:我院绝大多数医生能够严格把握输血适应证,规范填写输血申请单,合理申请用血;但也有少数医生需要加强输血相关知识的学习,需要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填写输血申请单,减少输血安全隐患。
- 蔡孺芹谷世娟李樱周林
- 关键词:输血申请单安全隐患输血安全
- PDCA循环在该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分析在医院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的管理工作中开展PDCA循环管理的效果。方法抽选2018年1-3月期间开展常规管理下的门诊药房麻醉药品220份设为对照组,抽选2018年4-6月期间开展PDCA管理下的门诊药房麻醉药品220份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麻醉药品管理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麻醉药品的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基本信息以及批号登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医院门诊麻醉药品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有利于提升管理质量,值得推广。
- 陈智攀李樱
- 关键词: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管理质量PDCA循环管理
- 医院用血合理性分析及应对措施的临床研究
- 2016年
-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合理用血情况,分析不合理原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和建议。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间输血病历3855份、输血次数4913次进行合理性评估。结果:血浆合理输血比率最低(占63%);红细胞用量最大,合理输血比率为71.7%;冷沉淀合理输血比率为92%,血小板合理输血比率为100%。结论:临床用血不合理现象存在,建议加强输血软件的规范化管理,加大输血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用血科室确定专职质控员督导检查科室内部临床用血合理性,健全医院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将合理用血与科室绩效考核和医生个人业绩考核挂钩,促进临床规范、科学、合理用血。
- 蔡孺芹刘传江谷世娟吴玲熊珍李樱
- 关键词:临床用血
-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阴式全子宫切除麻醉的效果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分析在阴式全子宫切除患者中运用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将2018年4月—2019年1月在本院行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18例设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法分组为观察组(59例)以及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硬膜外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分析两组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变化以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在麻醉后的心率、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水平均显著较麻醉前降低(P<0.05),而麻醉后观察组的心率、舒张压与对照组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开展阴式全子宫切除期间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的血压影响较小,麻醉效果更好,起效快,手术出血量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陈智攀李樱
-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起效时间
- 一种血袋回收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袋回收装置,包括嵌设在墙体内部的箱体,箱体正面的顶部和背面底部分别转动设有上盖板和下盖板,箱体上位于上盖板和下盖板的下方分别对应开设有投入口和取出口,箱体上对应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设有电子锁扣,箱体底...
- 谷世娟吴玲周林李樱
- 文献传递
- 某市医疗机构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情况调查分析
- 2022年
- 目的 调查医疗机构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情况,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为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7月-2020年6月本市开展输血业务的10家医疗机构2 602例住院输血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开展输血前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情况。结果 10家医疗机构中,1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采用化学发光法开展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3家二级公立医院71%的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29%的标本采用金标试纸法,1家一级公立医院委托有资质的医院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另1家一级公立医院只用金标试纸法做HBs Ag,4家民营医院均采用金标试纸法做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2 602例受血者开展输血前检查有2 539例,占比97.58%;拒检12例,占比0.46%;漏检51例,占比1.96%,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漏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 Ag、抗-HCV、抗-HIV、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76%,0.87%,0、1.22%,抗-HIV检出率均为0,HBs Ag检出率三级、二级和一级医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CV、梅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市医疗机构对受血者开展输血相关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存在漏检问题,且个别二级医院、一级医院输血前检测所用方法灵敏度低,输血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应引起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
- 谷世娟卢宁周林林承祥吴玲李樱朱七枝
- 关键词:输血前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