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渡
- 作品数:14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论明代监阁二元互制中枢行政体制被引量:4
- 2004年
- 李渡
- 关键词:明代君主专制制度国家权力体系内阁制度政治制度
- 明初政局论析被引量:3
- 2004年
- 明代极端君主专制政体的奠基者是朱元璋 ,其核心精神为“收天下之权以归一人”。明初强化皇权的政治运动并非某种单一历史条件的产物 ,而是由当时诸种社会矛盾和多方面客观政治因素造成的。朱元璋主要采取四项重大措施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一、废罢丞相制度。二、诛杀“元功宿将”以“振纪纲”。三、“封藩”以使诸王统兵。四、整肃吏治。准确地分析和把握明初政局发展变化的内在历史动因 。
- 李渡
- 关键词:政治局势君主专制政体专制主义
- 明代监军制度述论被引量:6
- 2010年
- 明代监军制度,与总兵镇戍制度相辅相成,形成于明成祖永乐初年,本以宦官监军为主,至明英宗正统初年,在宦官监军的同时,又出现了由总督、巡抚、巡按和兵备道所组成的文臣监军系统。文臣监军与宦官监军互相制约,互为补充,从而更加确保专制主义皇权对军队的绝对控制。
- 李渡
- 关键词:明代
- 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法治政府建设——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为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法治政府建设是我国政府建设与完善的重要目标,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要在法治政府建设视角下去认识,这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涉及诸多方面,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就成为其明显的例证。但现今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面临诸多问题,诸如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差距、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差距等,这在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中得以体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对法治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一定要在法治政府建设下开展,只有按照法治政府的要求进行建设,才能促进其成果更好地让民众得到实惠。
- 李渡孙怡菁
- 关键词:法治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 我国县级政府府际关系优化问题研究——以改革“条块”结构为视角
- 2019年
- 县级政府作为我国一级地方政府,在国家行政体系有效运转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角色。县级政府的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迈入新时代,新型城镇化进程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提出,县级政府府际关系不断优化,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系列问题,阻碍着县级政府能力的发挥。因而,解决县级政府府际关系问题已非常迫切紧要。文章从县级政府"条块"结构的视角,对我国县级政府优化府际关系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相对应对策。
- 李铁牛李渡
- 关键词:县级政府府际关系
- 宪法视域下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供给与建设问题探析
- 2016年
- 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是宪法给予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和保障。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较多,其中最为核心和主要的问题就是城乡医疗保障供给的均等化问题:涉及城乡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和不同区域之间。基于对公民基本权利保障的宪法精神,采取多种措施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医疗保障体系实现的支持系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配套改革;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供给的评价体系等。
- 李渡李玲佳
- 关键词:宪法医疗保障体系依法治国
- 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论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下,自秦迄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历代专制君主无不运用种种手段削夺和分散臣僚权力,从西汉到明清,君权长而相权消,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充分说明专制皇权固有的扩张性本质。中国古代绝对君权不存在与之平行的制约权力,但依然存在着权力的相对制约。探讨历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沿革,需要注意名实不符、非程序化权力经常取代程序化权力、权力机制缺乏恒定性等基本特点。
- 李渡
- 关键词:皇权政治制度
- 中国历代中枢权力机构沿革论略
- 2004年
- 自秦汉确立皇帝制度后,皇权遂不断加强,至明、清而跻于顶峰。历代专制君主虽殚精竭智企图集全部大权于一身,但要真正做到一人“独冶”全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各个朝代的政治体制改革,或将中枢权力从一个机构转移到另一个机构;或将其割裂分散,交由若干机构、若干人共同执掌,最高明的“创制”如明清统治者,是在皇帝和政府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权力中介机构,以确保皇权对中枢权力的控制。在中枢权力运作过程中出现非程序化权力常常压制程序化权力,权力运作缺乏恒定性等特点。
- 李渡
- 关键词:君主专制制度典章制度
- 论村民委员会“依法行权”的现实困境与治理路径——析“村治”法治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互动共维关系被引量:12
- 2019年
-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指出:“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村委会是我国村民自治与乡村治理的重要组织,村委会“依法行权”,则是“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对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与完善基层自治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讨论了“村治”法治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一体两面、互动共维的关系,然后依次分析论述了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二元”结构矛盾;村委会于管理实践中行使“准行政化权力”的现实及特点;规范村委会“依法行权”立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抵牾窒碍;监督机制与实施程序难以落实到位等障碍和困境。文章着重就如何对村委会行使管理权力进行法律规范,制度监督与程序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全面的研究探讨,提出了加快立法工作,构建村委会“依法行权”的法律基础;深化改革,完善村委会“依法行权”的制度平台;建设基层政权“三位一体”监督保障体制机制,从而保证“行权”程序合法、公正、有效等对策思考。论文提出,村民委员会“依法行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和保证。
- 李渡汪鑫
- 14~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转型与明代政治发展被引量:2
- 2006年
- 文章对明代政治发展的特点作了分析,认为考察明代政治发展进程,必须将其置于14至17世纪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总体历史背景之上。这一时期,中国逐步由领先于世界走向落后,明代政治的影响不可小觑。
- 李渡
- 关键词:明代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