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

作品数:137 被引量:474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4篇期刊文章
  • 7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54篇细胞
  • 45篇骨髓
  • 30篇白血
  • 30篇白血病
  • 25篇淋巴
  • 22篇综合征
  • 20篇骨髓瘤
  • 19篇多发
  • 19篇多发性
  • 19篇多发性骨髓瘤
  • 18篇增生
  • 16篇异常综合征
  • 16篇增生异常综合...
  • 16篇骨髓增生
  • 16篇骨髓增生异常
  • 14篇蛋白
  • 14篇慢性
  • 14篇基因
  • 12篇预后
  • 12篇肿瘤

机构

  • 66篇河北省人民医...
  • 6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4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河北省中医院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北方学院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保定市第一医...
  • 2篇铜陵市妇幼保...
  • 1篇河北中医学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河北省儿童医...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作者

  • 136篇李燕
  • 50篇王晓敏
  • 41篇郝洪岭
  • 39篇袁军
  • 37篇杨洁
  • 36篇王瑞仓
  • 34篇王素云
  • 24篇张晓燕
  • 24篇李杰
  • 21篇王超
  • 18篇安利
  • 17篇富玲
  • 17篇毛敏
  • 16篇李杰
  • 14篇杨涛
  • 11篇罗建民
  • 10篇王增胜
  • 10篇张晓霞
  • 9篇刘虹
  • 9篇黄琴

传媒

  • 11篇白血病.淋巴...
  • 10篇中国老年学杂...
  • 9篇河北医药
  • 8篇中国实验血液...
  • 6篇中华血液学杂...
  • 5篇肿瘤研究与临...
  • 5篇现代中西医结...
  • 4篇新疆医学
  • 3篇临床荟萃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免疫学杂志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国际护理学杂...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华现代护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9
  • 4篇2018
  • 11篇2017
  • 17篇2016
  • 12篇2015
  • 11篇2014
  • 17篇2013
  • 13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4
  • 1篇2003
1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误诊为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学习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和脾功能亢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PMF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骨髓病理及基因检测总结,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学习。结果:PMF时骨髓造血功能差,肝、脾增大是身体代偿性的髓外造血,并非脾功能亢进,不可盲目行脾切除术。结论:对有原因不明的脾大患者,诊断依据要充分,需进一步行骨髓涂片、骨髓活检以及基因学检查,排除PMF。
田洋李燕郝洪岭杨洁王素云
关键词:骨髓纤维化脾功能亢进脾切除
Rho激酶信号通路与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Rho激酶信号通路在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左前降支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将24 h后仍然存活的大鼠选取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治疗组(法舒地尔5 mg/kg,2次/d)各15只,并另外选取健康雄性大鼠15只作为假手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处理,比较4 w后3组心肌梗死面积及Rho激酶mRNA、蛋白等指标的表达差异。结果 3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低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LVEDP显著高于治疗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LVSP、+dp/dtmax、-dp/dtmax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LVEDP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心肌缺血面积低于模型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心梗面积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3组Rho激酶mRNA、Bax蛋白、Bcl-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组织中的Rho激酶mRNA、Bax蛋白达显著增加,同时Bcl-2蛋白表达降低,法舒地尔能够降低Rho激酶mRNA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减轻心肌梗死面积。
陈华吕妍琨齐鹏杜荣品谷剑陈淑霞耿彦平李燕于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
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K562细胞杀伤效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单独或联合IL-2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应及作用机制。IL-23(50 ng/ml)单独或联合IL-2(100 U/ml)体外诱导正常人PBMNC 72 h,并与白血病细胞株K562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诱导后的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效应;采用ELISA方法检测杀伤活性最大时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应用RQ-PCR法检测诱导后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IL-23单独或联合IL-2作用后的PBMNC均对K562细胞有杀伤活性,随着时间延长,杀伤率明显增加,各个时间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细胞因子组培养液中分泌IFN-γ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中以IL-23联合IL-2组诱导PBMNC表达IFN-γ的水平最高,与其它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各细胞因子组PBMNC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的表达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且IL-23联合IL-2组的穿孔素、颗粒酶B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IL-23能促进PBMNC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与IL-2联合具有协同增强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IL-23作用于PBMNC后IFN-γ、穿孔素、颗粒酶B的表达均明显增加,且与IL-2具有协同作用。推测IL-23可能通过诱导PBMNC表达IFN-γ、穿孔素、颗粒酶B发挥抗白血病细胞作用。
周洁杨洁李杰李燕袁军王瑞仓王素云王超郝洪岭
关键词:IL-23IL-2穿孔素颗粒酶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水平检测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以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ol CD44)表达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初诊的MDS患者63例作为MDS组,AML患者75例作为AML组,同时选取15例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分析比较不同亚型(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不同危险度(低危组、中危-1组、中危-2组、高危组)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的差异和不同分型(M3组和非M3组)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的差异。结果 MDS组和AML组血清sol CD44s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MDS组和A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血清sol CD44v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MDS组(P均<0.05),MDS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CUD、RARS、RCMD、RAEB-1和RAEB-2型MDS患者血清sol CD44s水平依次增加(P均<0.05),且随着危险度增高,血清sol CD44s水平逐渐升高(P均<0.05)。M3组血清sol CD44s和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高于非M3组(P均<0.05)。结论 MDS患者血清solCD44s水平明显升高,与WHO分型、IPSS危险度分层水平相关,提示sol CD44s水平升高与MDS患者的肿瘤负荷相关,可以作为MDS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AML患者血清sol CD44s及sol CD44v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水平越高提示病情越重,预后较差,sol CD44s及sol CD44v6均可以作为AML诊断分型、判断预后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张晓霞杨洁杨永宾李燕李杰袁军王瑞仓郝洪岭赵培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48例成人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 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8例初治重症ITP患者,男26例,女22例,中位年龄45(20~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215;4 d)联合rhTPO(15 000 U/d&#215;14 d)方案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增幅以及总有效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第3、7、14、30天,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及增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3、7天,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8%对36.0%,x2=0.008,P=0.930;56.5%对48.0%,x2=0.349,P=0.555);治疗第14、30天,观察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1.3%对68.0%,x2=3.945,P=0.047;82.6%对52.0%,x2=5.050,P=0.025).观察组出现肌肉酸痛不适1例,停药后白行好转.结论 与大剂量地塞米松单药比较,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ITP起效快速、血小板计数增幅较大、疗效持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李燕黄琴王超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药物毒性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CLL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观察CL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病原菌的构成及病原菌耐药情况。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检验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4例CLL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26例,感染发生率为40.6%。26例院内感染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为14例(21.8%),共检测出病原菌株7株,革兰阴性杆菌株4株,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大肠埃希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株2株,为金黄色、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真菌菌株为1株,为光滑假丝酵母菌。单因素分析显示,CLL患者院内感染与患者化疗方案、疾病分期、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粒缺时间)、血红蛋白水平、白蛋白水平、CD4^+T淋巴细胞有关(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淋巴细胞≤0.5×109/L、血红蛋白≤100 g/L、含氟达拉滨的化疗方案为CLL患者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根据CLL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CLL发生院内感染时,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感染发生后,应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王增胜聂玉玲毛敏陶玲张晓燕李燕王晓敏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医院感染感染发生率病原菌
三氧化二砷对淋巴瘤细胞酪氨酸磷酸酶1基因的去甲基化作用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淋巴瘤细胞系1、2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酪氨酸磷酸酶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三氧化二砷(As2O3)对T2细胞中SHP-1的去甲基化作用及对T2细胞生长增殖的生物学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As2O3处理淋巴瘤细胞株T2,采用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法检测T2细胞的生长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T2细胞SH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及c—kit蛋白表达变化。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T2细胞和32例NHL组织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As2O3使他细胞增殖受抑,凋亡增加,效应均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s2O3能逆转他细胞SHP-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SHP-1基因恢复表达,同时c-kit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SHP-1基因在对照组淋巴组织中呈完全性非甲基化状态,而在NHL组织中启动子甲基化出现率为87.5%(28/32)。结论在淋巴瘤细胞和NHL组织中,SHP-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高度甲基化。As2O3能逆转T2细胞DNA异常甲基化,诱导SHP-1基因表达,并可能通过抑制c-kit受体及其信号传导路径的活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杨琳罗建民李燕刘小军温树鹏杜行严姚丽杨敬慈董作仁
关键词:淋巴瘤三氧化二砷甲基化C-KIT
内镜下扩张治疗碱性腐蚀性液体所致食管狭窄患儿12例被引量:1
2014年
误服是造成儿童消化道腐蚀性损伤导致食管狭窄的最主要原因,患儿可表现为吞咽困难、进食后反复呕吐、胸痛等,最终营养摄入不足导致缺铁性贫血、体格矮小及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儿的发育。内镜下食管扩张术是治疗成人食管狭窄的有效方法,但对于儿童食管狭窄内镜下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不多。
黄晓玲艾合买江高峰刘兴李燕
关键词:内镜下治疗食管狭窄患儿碱性
可溶性CD44s、SF、LDH在鉴别巨幼细胞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意义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测定巨幼细胞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44s(sol CD44s)、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水平,来探讨此三项指标在MDS与MA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12例初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DS患者58例(MDS组),MA患者39例(MA组),健康成年人15例作为对照(对照组)。留取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ol CD44s,速率法测定LDH水平及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测定SF水平。结果 MDS组血清sol CD44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与MA组(P<0.05),M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S组与MA组血清LD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LDH水平低于MA组(P<0.05)。MDS组与MA组血清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MDS组SF水平高于MA组(P<0.05)。结论MDS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SF水平较MA患者明显升高,MDS患者LDH水平低于MA患者。血清可溶性CD44s、LDH、SF可作为MA与MDS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
杨洁杨永宾李杰张晓霞王瑞仓郝洪岭李燕袁军赵培
关键词:巨幼细胞贫血乳酸脱氢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免疫化疗时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学亚型的预后意义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学亚型在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以及利妥昔单抗对免疫组织化学标志预后意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初治DLBCL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国际预后指数分为相对高危组及相对低危组,两组分别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化疗组(CHOP)及免疫化疗组(R—CHOP),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Hans分型对各组患者进行免疫分型,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免疫学亚型在不同预后分组及不同治疗方案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结果186例DLBCL患者中,化疗组中生发中心型(GCB型)5年总生存(OS)率明显高于非生发中心型(non—GCB型)(58.82%比32.00%,X2=8.482,P=0.004),而免疫化疗组中GCB型与non-GCB型5年0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97%比61.54%,X2=2.694,P=0.101)。免疫化疗组中non—GCB型的5年OS率较化疗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54%比32.00%,x2=7.385,P=0.007)。低危组107例中,化疗组及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d—GCB型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CB型及non—GCB型中化疗组与免疫化疗组5年O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组79例中,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0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00%比22.72%,X2=3.978,P=O.045);免疫化疗组中GCB型和non—GCB型的5年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0%比42.31%.X2=2.072.P=0.150)。结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将初治DLBCL分为两种免疫学亚型,对于早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利妥昔单抗时代,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预后预测价值可能较以往有所降低。利妥昔单抗可显著提高non-GCB型DLBCL患者的疗效,但是对GCB型患者生存期的影响还需进一步探讨。
李燕刘虹木合塔拜尔安利王晓敏
关键词:预后利妥昔单抗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