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刚 作品数:18 被引量:26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理学 更多>>
混合有限元与矩量法模拟散射问题的预处理技术 2011年 混合矩量法与有限元法模拟散射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复线性系统的求解,该复线性系统的迭代求解十分困难,预条件技术恰恰可以提高复线性系统迭代求解的收敛速率。针对混合矩量法与有限元法模拟散射问题得到的复线性系统,给出了几种预条件子,数值例子表明给出的预条件子提高了此复线性系统迭代法求解时的收敛速率。 任志刚 黄廷祝 李良关键词:有限元 迭代法 矩量法 散射 散射问题中复线性系统的扰动预条件技术(英文) 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稀疏策略可以控制不完全分解因子的稀疏度,对角扰动技术则通过对原系数矩阵的对角元的轻微扰动,提高不完全分解预条件方法的效率.本文结合稀疏策略和对角扰动技术的修正的不完全LLT分解预条件技术,用来加速共轭垂直共轭梯度法(COCG)求解离散散射问题得到的大型、稀疏的复对称线性系统的求解速率.数值试验验证了基于扰动的不完全分解预条件方法,对迭代求解散射问题有着很好的提速效果. 任志刚 黄廷祝 李良关键词:散射问题 有限元方法 低通高阻型广义频率选择表面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低通高阻型广义频率选择表面,包括,位于最下一层,具有一定透波率的支撑结构,在所述支撑结构的外形表面上,均匀喷涂有0.2mm~0.9mm范围内一定厚度的涂覆型材料,不同频段的低通高阻型的频率选择特性由0.2... 陈毅乔 何海丹 任志刚高透波低RCS天线罩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高透波低RCS天线罩,包括透波夹层结构薄层单元,每层透波夹层结构薄层单元固联于采用碳纤维敷制的金属化法兰围框区域,形成透波窗口,并采用一层一层敷制的方式层叠结构,天线罩透波区域外形采用菱形或类似杏仁核类的... 任志刚 陈毅乔 何海丹关于Z—矩阵与M—矩阵广义Perron补矩阵的研究 1989年Meyor为计算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向量构造了一个算法,首次提出非负不可约矩阵的Perron补矩阵概念,并给出了Perron补矩阵的若干性质,之后为估计和计算非负不可约矩阵的谱半径,提出广义Perron补矩阵的... 任志刚关键词:非负矩阵 Z-矩阵 M-矩阵 非负矩阵的Perron补与Perron根的估计 被引量:2 2006年 对于非负矩阵A,主要讨论其谱半径即Perron根的估计.这里提出了一种利用非负矩阵的Perron补矩阵与Perron根关系来估计其Perron根上下界的新方法,并且给出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任志刚 黄廷祝关键词:非负矩阵 PERRON根 一种局部放电高频电流抗干扰检测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局部放电高频电流抗干扰检测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信号发生装置,用于输出高频电流信号,高频电流信号包括局部放电高频电流信号与干扰信号;参考信号发生装置,用于输出幅值、频率和相位与干扰信号均相等的参考信号;抵消... 钱森 陈川 刘昕 孙科 任志刚 吴麟琳 孙亮 刘国军 郭经红 邢照亮 刘弘景 魏占朋 方静 林国洲 丁彬 余忠 兰中文 李广宇预条件算法及在电磁场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计算数学的应用遍及当前科学界的各个领域。在航空航天、生命科学、资源勘探、材料设计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现代高性能的计算机,从数学理论出发,建立事物的物理模型,经过求解相应的方程,得出最后的期望的结果。在这一系列... 任志刚关键词:迭代法 KRYLOV子空间方法 电磁场 结构功能一体化相控阵天线高密度集成设计方法 被引量:14 2015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功能一体化相控阵天线的高密度集成设计方法。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实现了有源相控阵天线的一体化设计,包括天线阵面、瓦式收发(TR)组件、热控装置、馈电网络的高密度集成。采用ANSYS等软件对天线的系统体系构架、总体性能评估、共形承载天线罩、天线阵面、瓦式TR组件以及系统热设计进行仿真分析并进行实物加工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天线的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为23.6 dBw,噪声为3.57 dB,测试值与设计值吻合很好。 何庆强 姚明 任志刚 张剑 李燚关键词:相控阵天线 低温共烧陶瓷 蒙皮天线的浅介质腔体散射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随着隐身技术的不断发展,天线雷达散射截面(RCS)的缩减成为实现低散射平台电磁隐身特性的关键。蒙皮天线是天线RCS缩减的重要技术方向,而腔体散射又是蒙皮天线难以避开的问题,因此,介质浅腔的RCS缩减是实现低RCS天线的重要保障。通过仿真软件FEKO对浅腔、介质及介质浅腔的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介质浅腔散射随介质浅腔深度呈现单调变化的条件,给出了一种具有低RCS值的菱形介质浅腔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天线电性能及介质浅腔隐身性能对介质板厚度呈现单调变化的特性,在满足天线驻波比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尽量减薄介质基板的厚度实现介质浅腔RCS的缩减。实测结果表明,通过上述方法设计的介质浅腔的RCS得到了接近10 d B的缩减效果。 任志刚关键词:隐身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