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风波

作品数:12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元古界
  • 9篇沉积环境
  • 8篇中元古界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粒度
  • 3篇粒度分析
  • 3篇环境演化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三角洲
  • 2篇扇三角洲
  • 2篇化学特征
  • 1篇灯影组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石学特征
  • 1篇岩系
  • 1篇氧同位素
  • 1篇氧同位素特征
  • 1篇页岩

机构

  • 1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昆明冶金高等...
  • 1篇河南省地质调...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中国煤炭地质...
  • 1篇湖北省第二地...

作者

  • 12篇孙风波
  • 11篇郑德顺
  • 8篇王鹏晓
  • 2篇程涌
  • 1篇王世炎
  • 1篇张飞鹏
  • 1篇吴伟
  • 1篇周璐
  • 1篇祝禧艳
  • 1篇祝杰
  • 1篇冯帆
  • 1篇乔雨
  • 1篇徐江红
  • 1篇李明龙
  • 1篇孟瑶
  • 1篇刘思聪

传媒

  • 3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岩石学报
  • 1篇高校地质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混合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6
2015年
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是一种沉积机理特殊而又有重要意义的沉积现象。目前陆相地层的混合沉积研究相对薄弱。混合沉积在豫西济源盆地中侏罗统马凹组上段较发育,本文综合应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对其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马凹组上段发育泥质灰岩、灰质泥岩和含灰泥岩等多种岩性组成的成分混合沉积和由其夹层或互层组成的结构混合沉积,较干燥炎热气候条件及弱氧化-弱还原的半咸水环境有利于混合沉积发育,混合沉积是古构造、古气候和物源供给共同控制的结果。本研究对于充实沉积机理理论有一定的意义,亦为陆相混合沉积研究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实例。
郑德顺程涌李明龙吴伟周璐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混积岩地球化学济源盆地
豫西南淅川地区灯影组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豫西南淅川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沉积环境特征,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淅川灯影组岩性特征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淅川灯影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沉积相类型有潮下斜坡带、潮上云坪以及潮间带;灯影组内δ^(13)C均值为1.55‰,δ^(18)O均值为-6.85‰,低于扬子板块南部灯影组δ^(13)C与δ^(18)O值;淅川灯影组白云岩成因主要为埋藏成因,并伴随有热液活动。综合分析可知,淅川灯影组形成于盐度较高、较炎热的海相环境。
郑德顺刘思聪徐江红孙风波乔雨王世伟
关键词:灯影组古环境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通过对豫西伊川地区兵马沟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学、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地区分布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
郑德顺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沉积环境
豫西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
通过对豫西伊川地区兵马沟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学、地层学、沉积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地区分布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川地区兵马沟组自下而上可确定并划分出扇...
郑德顺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伊川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对豫西伊川地区兵马沟组露头剖面的详细实测和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分析,运用沉积岩石学、粒度分析、沉积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地区分布的兵马沟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伊川地区兵马沟组自下而上可确定并划分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和前扇三角洲等3个沉积亚相及多个沉积微相,是一个典型的水进型扇三角洲相沉积。本研究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构造沉积演化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冯帆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沉积环境
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沉积学、地层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等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前人对豫西中–新元古界沉积地层的时代划分、地层对比、沉积相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演化等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对兵马沟组都有所提...
郑德顺王鹏晓孙风波
关键词:粒度分析沉积环境
文献传递
伊川中元古界兵马沟组砂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3
2017年
豫西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作为古-中元古代熊耳群形成后发育的第一层碎屑沉积,对揭示熊耳群发育背景及华北克拉通南缘古-中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在对豫西伊川兵马沟组典型剖面详细描述和采样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沉积地球化学方法,探讨了其沉积环境、物源与构造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兵马沟组中上段砂岩沉积古环境为还原环境,物源以火山活动区为主,兼有少量稳定陆壳物质且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大陆岛弧背景。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兵马沟组形成时期为活动大陆边缘,中元古界熊耳群形成于俯冲带。
郑德顺孟瑶孙风波王鹏晓
关键词:稀土元素沉积环境
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沉积学、地层学特征及其构造演化等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前人对豫西中–新元古界沉积地层的时代划分、地层对比、沉积相对比及沉积环境分析、构造演化等进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其中对兵马沟组都有所提...
郑德顺王鹏晓孙风波
关键词:粒度分析沉积环境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代早期杂色页岩的古环境指示意义
2022年
中元古代大气氧含量是否有变化以及何时、如何变化的,目前是尚不清楚、存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细碎屑岩常被认为可反映其沉积时的水体环境,是记录古海洋氧化还原信息的重要载体。华北克拉通自18亿年之后,处于多期裂解的陆内伸展环境,发育一系列泥页岩,其中华北克拉通南缘崔庄组(~1648Ma)泥页岩沉积于陆棚-浅海环境。本次研究选取该组杂色页岩作为研究对象,扫描电镜和粉晶衍射结果显示,绿色和紫红色页岩主要矿物包括伊利石、石英、长石,还包含了云母、绿泥石、赤铁矿。赤铁矿分布在云母内部和绿泥石边缘,指示其来自于矿物蚀变。两种页岩中的伊利石均以纤维状分布在长石、石英和云母碎屑粒间孔隙,且主要为1M型,指示其经历了浅成岩作用。紫红色页岩与绿色页岩相比,剖面上风化程度较高。主量元素显示,两种页岩的源岩都经历明显的钾化作用,经过钾校正之后,风化指数(CIA)约为80~85,说明物源区经历强烈的风化作用。同时,全铁含量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和北美页岩相似,铁并无明显富集,指示铁可能是陆源输入。稀土元素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相比明显Eu异常,无明显Ce异常,而过渡金属元素(V、Cr、Co、Ni)无显著富集,其比值显示该套页岩沉积于氧化的水体中。结合该时期海洋分层模型,推测中元古代早期浅海陆棚海水已出现氧化。黏土质泥页岩在该时期广泛发育,均指示陆壳风化作用强烈,该过程可能影响和控制氧气含量的变化。
左鹏飞祝禧艳郑德顺孙风波王世炎
关键词:黑色岩系
豫西济源中元古界兵马沟组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的沉积学、地层学及大地构造演化等研究一直是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热点问题。选取豫西济源地区中元古界兵马沟组典型剖面,在野外踏勘和剖面实测基础上,运用镜下薄片观察和粒度参数分析等方法对兵马沟组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沉积环境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济源兵马沟组岩性以紫红色砾岩为主,其次为含砾粗砂岩、粗砂岩等,从下往上砾石粒径逐渐减小,磨圆变好;砂岩的粒度参数特征及概率累计曲线特征表明兵马沟组为重力流沉积,概率累计曲线的变化说明其沉积时水动力条件整体上逐渐减弱。综合各方面特征分析,兵马沟组沉积时期水体动荡,有多期洪流出现,为间歇性的灾变洪流;沉积环境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从中可识别出泥石流沉积微相、碎屑流沉积微相、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及漫流沉积微相,其中以泥石流和碎屑流沉积为主。该研究对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地层沉积环境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郑德顺王鹏晓孙风波
关键词:沉积环境粒度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