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
- 作品数:12 被引量:53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中国农民收入价格指数初探被引量:1
- 1998年
- 中国农民收入价格指数初探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胡斌在对我国农民收入作跨年度的比较与分析时,由于存在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对农民收入作出必要的价格“消涨”处理,这在理论界已成共识。但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国家或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文献,人们往往难以得到某些...
- 胡斌
- 关键词:价格指数农民收入农民纯收入零售物价指数农民生活消费非生产性投资
- 消费品市场的价格、价格补贴以及利率调整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 1991年
- 一、考察的出发点和理论准备 1.即时性消费。即时性消费,是指消费者把其当时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用于当时的消费开支而不作任何储蓄,消费行为是当即完成的,没有消费预期和消费滞后效应。在此基础上,为了便于展开讨论,我们假设: (ⅰ) 在某一时期内社会消费品市场只存在两种消费品X_1和X_2,价格分别为P_1和P_2。消费者预算收入为m。 (ⅱ) 消费品X_1和X_2都不是劣等商品,即在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时,X_1和X_2的消费量x_1、x_2也将相应增加,从而2x_1/2m>0,2x_2/2m>0。
- 胡斌
- 关键词:价格补贴利率
-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趋向性及实效评析被引量:1
- 1992年
- 长期以来,在我国,财政支农政策一直被作为政府干预农业的最重要的政策手段加以实施,对于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功能特征、内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依存关系等问题,并以此探讨提高我国财政支农政策实效的具体途径。
- 胡斌
- 关键词:财政支农
- 论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的深层意义被引量:1
- 1992年
- 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诞生的农村合作基金会,经过七、八年的发展历程,现已初具规模,并发展成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1年底,我国已有2万多个乡镇和12万个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融资规模已逾百亿元。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农村合作基金会的发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绝非偶然。可以说,这是八十年代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农村改革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农民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又一伟大创造。
- 陈吉元胡斌
- 关键词:农村合作基金会
- 关于我国财政支农问题的若干思考
- 1991年
- 本文对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演变、机理因素及其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刻的分析和研究。作者认为,近年来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减少不是一种偶然的政策现象,而是我国改革时期体制转换过程中多种机理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家实行替代资金分配等政策强化农村信贷并使之取代财政支农职能而成为我国农业投资外部主渠道的经济策略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仍需加强财政支捉的职能、并界定财政支农与其他农业投资主体的职能范围,以保证我国农业生产持久、稳定地发展。
- 胡斌
- 关键词:财政农业信贷农业投资
- 试论治理整顿与价格改革
- 1990年
- 通货膨胀是几年来经济环境恶化、经济秩序混乱的根源之一,也是价格改革成果流失、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不治理通货膨胀,深化价格改革必将困难重重。深化价格改革必须以治理通货膨胀为前提,在这一点上,理论界与经济界已形成了共识。但是,对于治理整顿和深化价格改革关系问题上,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讨论、研究。一、治理通货膨胀与深化价格改革的谁先谁后问题价格改革就是通过调整不合理的价格体系,提高以前被人为地压得很低的某些商品的价格(如农产品、能源、燃料等),使它的价格基本符合价值。
- 胡斌
- 关键词:通货膨胀
- 中国农业宏观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
- 1996年
- 中国农业宏观激励机制的实证分析胡斌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出现过波动和徘徊。目前,我国政府对农业的宏观激励手段主要有价格调控(主要是农副产品价格和农资调控)、财政支农、税收减免等等,本文择要分析、比较前两者的经济意义及其影响实...
- 胡斌
- 关键词:农业经济实证分析
-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趋向与机理因素初探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着重从总量波动与结构变化两方面考察改革以来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基本趋势,并以此为立足点,进而深入探讨了形成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的诸项机理因素。本文认为,地方财政支农部分替代中央财政支农、信贷支农部分替代财政支农、间接性财政支农部分替代直接性财政支农是目前我国财政支农功能弱化的主要因素。据此,作者提出改善农业投资环境、增加农业基建投入,慎重采用间接性财政支农行为等政策建议。
- 胡斌
- 关键词:财政支农资金财政支农政策财政支农支出信贷支农农业投资环境农用生产资料
- 农民进城与职工下岗引发的问题
- 1998年
- 近年来,随“民工潮”涌入城市,数量庞大的民工群与数量同样庞大的城市下岗职工之间的就业矛盾开始显现出来。一方面,经过近10多年“民工潮”的潮起潮落,涌入城市的大量民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人因打工经验的积累而常年就业于城市;另一方面,大量城市下岗职工迫于生计,开始摒弃传统观念,放下城市人“高贵的架子”,纷纷加入城市谋职就业的浩荡大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下岗职工与进城民工在城市就业方面的矛盾冲突势在必发。能否安排好城市不断下岗的职工再就业,直接关系到新一轮改革能否成功、社会能否安定;而要解决城市就业难题,合理引导“民工潮”,使之与国企改革之间彼此保持相互协调一致,则尤显重要。
- 胡斌
- 关键词:农民进城农村劳动力流动职工下岗城市政府农村剩余劳动力
- 试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问题和完善方案
- 工伤保险,作为社会保险五个基本险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最早产生的社会保障项目之一。自1884年德国颁布《劳工灾害保险法》以来,全世界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立法确定了工伤保险制度。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
- 胡斌
- 关键词:工伤保险制度雇主责任险工伤保险基金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