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珊珊
- 作品数:7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外源糖氮调控对春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和物质转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以筋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龙麦33和克旱19为材料,研究了外源糖氮调控下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的变化和营养器官花前、花后贮藏干物质与子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施入外源糖氮均提高了旗叶光合速率,但外源糖处理降低了叶绿素含量(SPAD值)。小麦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TAA)和转运率(TAR)在外源糖氮调控下降低,花后物质积累量(PAA)升高。子粒产量在外源糖氮调控下均增加,子粒蛋白质含量以外源糖处理最高。外源糖氮调控下小麦千粒重和子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与花后较高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有关,且PAA和花后物质积累对子粒产量的贡献率(CPA)与子粒品质呈正相关。
- 李建伟于立河郭伟邹春雷金珊珊闯垒
- 关键词:春小麦光合特性
- 芸豆苗期耐盐碱性鉴定及品种筛选研究被引量:34
- 2016年
- 结合松嫩平原盐碱化土壤特征,采用水培法,以NaHCO_3胁迫模拟田间盐碱生境条件,获得了适宜的胁迫处理浓度。以各项指标的耐盐碱系数为耐盐碱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42份芸豆品种苗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单项形态指标转换成为5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42份芸豆品种苗期的耐盐碱性划分为3类,其中‘黑芸豆’等9份芸豆品种的耐盐碱性较强,‘冀张芸1号’等28份芸豆品种的耐盐碱性中等,‘日本白’等5份芸豆品种的耐盐碱性较弱。
- 李琳于崧蒋永超张婷婷邹春雷金珊珊郭建华梁海芸段君君于立河
- 关键词:芸豆苗期耐盐碱性综合评价
- 松嫩平原春小麦耐盐碱性鉴定及品种(系)筛选被引量:27
- 2016年
- 为确定松嫩平原春小麦品种(系)耐盐碱性鉴定的适宜盐碱浓度,同时筛选耐盐碱小麦材料,以黑龙江省试种的30个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NaHCO3溶液分别在春小麦萌发期和苗期进行盐碱胁迫处理,筛选适合耐盐碱性鉴定的胁迫处理浓度,并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30个春小麦品种萌发期和苗期的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0mmol·L-1 NaHCO3为小麦耐盐碱性筛选的理想鉴定浓度;30个春小麦品种(系)中,九三09-1933等7个品种(系)萌发期高度耐盐碱,北麦9号为萌发期盐碱敏感品种;九三08-51271、龙麦36、7767为苗期高度耐盐碱品种(系),克旱14号、九三08-7127为苗期盐碱敏感品种(系);综合评价萌发期与苗期鉴定结果,其中高度耐盐碱的品种(系)为龙麦36和09-9933,盐碱敏感品种(系)为九三08-7127和克旱14号,克旱7号等其他品种(系)中度耐盐碱。
- 张婷婷于崧于立河李琳金珊珊郭建华张静
- 关键词:小麦盐碱胁迫
- 播期和密度对芸豆生长、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基于黑龙江省芸豆主栽地区春季频繁发生低温干旱,生产上经常晚播的生产实际,为了寻求适应实际生产条件的播期和密度协调栽培技术,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探讨了5月15日(I)、5月25日(II)、6月04日(III)3个播期和15万株/hm^2(D1)、20万株/hm^2(D2)、25万株/hm^2(D3)、30万株/hm^2(D4)4个种植密度对芸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第I播期,第II和III播期条件下,芸豆的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均有所下降,但芸豆的生长率有所增加。同时,随播期的推迟,芸豆花后的单株干物质积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逐渐下降趋势,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呈先增后减趋势。II-D2处理的产量最高,其次为I-D2和III-D3处理,分别比不同播期下D1处理多27.18%~45.31%、17.57%~34.34%、14.92%~31.31%。总体来看,在3种播期下,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使芸豆生长率、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增加,构建优良群体结构,在晚播(III)时适度密植(D3)的增产稳产优势更明显。
- 于崧张翼飞金珊珊郭建华段君君梁海芸薛盈文郭伟于立河
- 关键词:芸豆播期干物质积累
- 外源糖和氮对春小麦花后物质生产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了解花后养分供应对春小麦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以春小麦品种龙麦33为试验材料,分析了叶面喷施糖、氮物质(5%蔗糖和2%尿素)后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齐穗后群体生长率(CGR)、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含量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面喷施糖、氮后小麦穗粒数和千粒重均增加,并分别增产6.86%和15.82%。外源糖、氮使小麦花后光合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提高,其中外源糖的效果更明显;外源糖、氮对CGR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外源氮显著提高收获指数(增幅11.76%),而外源糖使收获指数略有下降(降幅0.085%);外源糖、氮分别降低和增加旗叶SPAD值,但均提高旗叶净光合速率和全氮含量,降低旗叶可溶性糖含量和糖氮比值(C/N)。可见外源糖、氮对春小麦花后碳、氮代谢和物质生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促进小麦高产。
- 李建伟于立河郭伟薛赢文张婷婷金珊珊邵凯闯垒
- 关键词:干物质春小麦可溶性糖
- 种植方式和密度对小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被引量:9
- 2017年
- 为探讨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小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采用裂区设计,在平播、65cm垄作、110cm垄作方式下,研究9、13、17、21、25万株/hm^2密度对小豆子粒产量及干物质积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方式的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均在9万株/hm^2时最高,110和65cm垄作主茎荚数随密度增加呈降低趋势;相同种植方式下,不同密度处理对小豆百粒重的影响较之对其他性状(分枝数除外)稍小,不同种植方式随密度增加小豆茎叶干物质积累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小豆荚和子粒干物质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呈上升趋势。平播和65cm垄作在17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分别为1 387.67和1 723.53kg/hm^2;110cm垄作条件下,21万株/hm^2时小豆产量最高,为1 901.07kg/hm^2;故黑龙江西部半干旱地区110cm垄作,密度21万株/hm^2为小豆适宜种植模式。
- 郭建华于崧于立河郭伟薛盈文金珊珊梁海芸段君君
- 关键词:小豆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产量性状
- 不同行距和密度对耐密品种克旱16花后个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为研究不同播种行距和密度对春小麦单株茎鞘物质积累及垂直分配的影响,以耐密品种克旱16为试验材料,分别设置行距为10、15cm(分别记为C1、C2)和密度为600万、750万、900株·hm-2(分别记为B1、B2、B3),共6个处理组合,研究不同处理下单株花后茎鞘不同节间物质积累动态、贮藏物质再转运以及对穗贡献率、茎长、小穗密度、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上三节间平均茎鞘物质积累量在B1C2处理(对照)最高;单株茎鞘干物质积累量随行距增宽而降低;倒一节茎鞘贮藏物质对穗的贡献率最大;茎长随行距的增宽而增长,B3C2处理下茎长最大(73.73cm);小穗密度在B3C2处理下最低;千粒重和产量在B3C1处理下最高,较对照(B1C2)增加0.71%和13.13%。可见,对于耐密品种克旱16而言,适当增加密度和减小行距有利于高产,本试验以B3C1处理为最适栽培模式。
- 邵凯李建伟于立河张景云薛赢文金珊珊郭建华
- 关键词:春小麦行距干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