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萍

作品数:100 被引量:259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 33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8篇药材
  • 16篇白芷
  • 12篇川芎
  • 9篇植物
  • 9篇种子
  • 7篇学成
  • 7篇化学成分
  • 7篇本草
  • 6篇中药
  • 6篇贮藏
  • 6篇抽薹
  • 5篇道地
  • 5篇道地药材
  • 5篇药用
  • 5篇栽培
  • 5篇早期抽薹
  • 5篇土壤
  • 5篇中药材
  • 5篇种根
  • 5篇贝母

机构

  • 97篇四川省中医药...
  • 8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成都医学院
  • 2篇四川师范大学
  • 2篇四川省农业科...
  • 2篇四川省农业技...
  • 2篇西南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四川广播电视...
  • 1篇四川省原子能...
  • 1篇四川省中西医...
  • 1篇四川省食品药...
  • 1篇梓潼县植保植...

作者

  • 97篇吴萍
  • 80篇郭俊霞
  • 78篇李青苗
  • 68篇王晓宇
  • 32篇方清茂
  • 25篇胡平
  • 20篇张美
  • 19篇周先建
  • 17篇夏燕莉
  • 16篇赵军宁
  • 14篇肖特
  • 13篇陈铁柱
  • 13篇杨玉霞
  • 6篇曾瑾
  • 5篇汤依娜
  • 4篇华桦
  • 3篇周毅
  • 3篇易进海
  • 3篇曾军秀
  • 3篇曹柳

传媒

  • 8篇安徽农业科学
  • 8篇时珍国医国药
  • 6篇中药材
  • 5篇世界中医药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种子
  • 3篇北方园艺
  • 3篇中成药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中草药
  • 2篇中国现代中药
  • 2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年份

  • 1篇2025
  • 16篇2024
  • 11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12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川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分析
2021年
目的为研究川丹参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与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生长期川丹参为材料,研究生物量、有效成分含量与植株全氮全磷全钾、土壤全氮全磷全钾的相关性。结果川丹参芦头、根和地上部分的生物量在次年1月达到峰值,分别为11.52,58.75和25.65g;丹酚酸B的含量在7月最高,丹参酮ⅡA含量在10月最高,分别为0.42g和7.00g。川丹参不同部位对氮磷钾的吸收在整个生长季内呈上升趋势,且不同时期的氮磷钾含量差异极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川丹参丹参酮ⅡA与土壤全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丹酚酸B含量与根部全钾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川丹参产业化栽培通过调整外源磷和钾的合理施入,调整丹酚酸B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
张松林郭俊霞王晓宇吴萍李青苗
关键词:生物量丹酚酸B
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索温度对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的影响,为其育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设置不同温度梯度处理,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太白贝母种子的发芽情况,统计其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 5~25℃下,种子均可以发芽,15~20℃种子发芽率较高,20℃时发芽效果最好。结论温度达到20℃时,太白贝母种子萌发率高,出苗整齐,生产上可于此时进行育苗生产。
胡平夏燕莉杨玉霞吴萍方清茂周先建
关键词:种子萌发温度
种根类型对姜黄出苗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目的:了解不同种根类型对姜黄出苗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姜黄的规范化栽培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田间观测不同种根类型姜黄的植株生长情况,收获时测定小区产量,并测定姜黄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种根类...
吴萍郭俊霞李青苗王晓宇赵军宁曾瑾
一种用于提高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复合引发剂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白芷劣变种子活力的复合引发剂及其应用。本发明以不同配比的NaCl、KNO<Sub>3</Sub>和PEG对白芷种子进行引发处理,通过测定不同引发处理种子的发芽指标和生理指标,分析不同引发处理对白芷...
吴萍李青苗郭俊霞夏燕莉方清茂王晓宇张美胡平陈铁柱肖特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杭白芷(Angelica dahurica)根转录组数据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为获得杭白芷转录组信息特征,本研究利用Illumina HiSeqⅩTen测序平台对杭白芷根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获得高质量序列(Clean reads)47742445条,Trinity denovo组装后得到47044条Unigenes,平均长度1164.20 nt。BLAST分析显示分别有32208(68.46%)、23049(48.99%)、10479(22.27%)、17883(38.01%)、28201(59.95%)、20731(44.07%)、55(0.12%)条Unigenes在数据库NR、Swiss-Prot、KEGG、KOG、eggNOG、GO、Pfam中获得注释,可归为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7分支,涉及205个KEGG代谢通路,其中包括27个次生代谢通路。蛋白编码框序列32303个,高等植物转录因子58个家族,借助MISA软件发现10020个SSR,其中二碱基重复最丰富,有4336个,出现频率为43.27%;五碱基重复SSR最少仅占0.37%。本研究获得了大量基因序列信息以及SSR信息,为今后开展相关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数据资源和理论基础。
吴萍郭俊霞王晓宇李青苗张松林方清茂
关键词:杭白芷转录组功能基因代谢通路简单重复序列
三七本草源流与现代市场发展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针对三七进行本草源流考证,结合现代药食标准,分析三七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为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对策。方法:查阅历代本草书籍、现代专著和文献等资料,对资料中记载的三七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质量评价进行梳理,收集三七的药用标准、食用标准,分析三七在药食两用市场开发利用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结果:正品三七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云南现为中国三七的主产地。三七是在7—8月开花前挖掘其根(春七)或在冬季采实后挖根(冬七),除去细小须根,暴干。三七以个大、皮细,质坚体重、断面棕黑色无裂隙者为佳,个小、体轻者质次。三七药食两用资源现行标准严格,但市场发展存在不规范的现象。结论:该研究为三七的正本清源、资源开发等提供了依据,针对三七药食两用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应严控质量标准,落实法律监管。
贾春伶赵奎君吴萍高峰王锦燕
关键词:药食两用
一种太白贝母种植育苗装置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白贝母种植育苗装置,涉及育苗技术领域。本申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安装有多组蓄水盒,所述蓄水盒顶部为开口且滑动插装有栽培筒,所述栽培筒与蓄水盒内部底端之间留有间隙;吸水机构,所述栽培筒内部底端开设有两...
胡平方清茂张美周先建杨玉霞李青苗李军郭俊霞吴萍
UPLC法测定川芎生长过程中6种主要成分的含量变化被引量:12
2018年
采用UPLC法测定川芎生长过程中主要酚酸类和苯酞类成分的含量变化。色谱条件为色谱柱Waters BEH C18(50×2.1 mm i.d.,1.7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280、320 nm,柱温35℃。绿原酸0.78~113.64μg/m L、阿魏酸0.19~5.99μg/m L、洋川芎内酯I 0.59~25.78μg/m L、阿魏酸松柏酯5.49~175.77μg/m L、洋川芎内酯A 5.93~189.82μg/m L、Z-藁本内酯15.88~508.18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98.72%~109.63%,RSD<3%。川芎根茎的平均干重在倒苗期达到一个小高峰,但此时总苯酞和总酚酸含量均较低;在二次茎叶发生生长期根茎干重下降,总苯酞含量逐渐增高,而总酚酸含量逐渐降低;在根茎膨大期,根茎干重快速增加,单株根茎的平均干重在6月初达到最大值26.51±2.94 g,此时总酚酸和总苯酞的含量分别达到11.61 mg/g和31.08 mg/g,之后便迅速降低。综合考虑根茎干重和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四川彭州产区的川芎药材的采挖时间以5月底至6月初为宜。
陈雏吴燕李彬吴萍郭俊霞王晓宇李青苗
关键词:川芎酚酸类UPLC
一种根茎类药材采挖工具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根茎类药材采挖工具,涉及农业工具技术领域。包括:锄板;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侧壁与所述锄板连接;空洞,所述空洞开设在所述锄板的表面并贯穿所述锄板;挡泥板,所述挡泥板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挡泥板均设置在所述...
李青苗吴萍郭俊霞王晓宇张松林刘波
基于高通量测序中江丹参“发汗”过程中优势微生物群落与主要药效成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中江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发汗”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群落及变化特征,以及优势微生物群落与主要药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以科学阐释传统“发汗”加工方式对中江丹参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发汗”过程中江丹参的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合化学品质分析,将优势微生物群落丰度与“发汗”丹参主要药效成分含量相关联,以期进一步判定“发汗”过程中影响中江丹参药材品质的主要微生物群落。结果21个中江丹参“发汗”样品共检出221个真菌菌属,677个细菌菌属。“发汗”过程中始终存在的优势真菌有小戴卫霉属Davidiella、轮枝菌属Verticillium;优势细菌有绿菌门未归类菌属Chloroplast_unclassified和根瘤菌属未归类菌属Mitochondria_unclassified 2个未归类菌属,已知细菌有节细菌属Arth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同时,相关性研究表明,真菌小戴卫霉属与样品中紫草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子囊菌门未归类霉属Ascomycota_unclassified与丹参酮Ⅱ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细菌绿菌门未归类菌属绿菌门未归类与样品中迷迭香酸、水溶性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丹酚酸B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丹参酮I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根瘤菌属菌群Allorhizobium-Neorhizobium-Pararhizobium-Rhizobium与紫草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影响“发汗”中江丹参品质的微生物群落可能为真菌小戴卫霉属,子囊菌门未归类霉属及细菌绿菌门未归类菌属,为探究中江丹参“发汗”过程中微生物的群落特征提供了实验依据,为进一步筛选分离“发汗”过程中影响中江丹参品质的优势微生物奠定了基础。
王晓宇张松林王颖郭俊霞郭俊霞李青苗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发汗微生物群落药效成分迷迭香酸丹酚酸B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