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 供职机构:长沙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IB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包括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23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交感神经功能采用握力试验以及卧立位血压差的方式进行检查;迷走神经功能则采用卧立位心率变化和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检查方法。结果:(1)观察组卧立位心率变化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心率变化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Valsalva动作反应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6,P>0.05)。(2)观察组卧立位血压差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握力试验的血压反应均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卧立位血压差均值及血压反应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功能增强而迷走神经功能相对减弱。
- 谭丽刘小伟申月明曾亚陈伟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自主神经
- 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评价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接收的82例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有患者41例,对照组采用罂粟碱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61%,组间治疗效果对比存在明显差异(χ2=11.389,P=0.001)。结论老年人非坏疽性缺血性肠炎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陈伟
- 关键词:前列地尔注射液
- 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对于治疗连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9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给药柳氮磺胺吡啶;观察组给药美沙拉嗪。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沉(ESR)、肝肾功能的反应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85.4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下降并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柳氮磺胺吡啶相比,美沙拉嗪治疗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陈伟
- 关键词:美沙拉嗪溃疡性结肠炎
- Pim-1激酶对小鼠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Pim-1激酶对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na?ve CD4+T细胞分化,PIM-Inh阻断PIM-1激酶,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小鼠脾脏na?ve CD4+T细胞分化过程中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ELISA检测诱导分化的CD4+T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结果诱导分化的na?ve CD4+T细胞Tbet、GATA3、FOXP3、RORγt蛋白的表达及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4、TGF-β、IFN-γ、IL-17的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PIM-Inh可以抑制na?ve CD4+T细胞Tbet,RORγt表达并降低上清液中IFN-γ、IL-17的水平(P<0.05)。结论 Pim-1激酶可能在na?ve CD4+T向Th1、Th17分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申月明赵艳陈伟王俊谭丽曾亚
- 关键词:PIM-1CD4+T细胞
- 含呋喃唑酮四联一线方案初治幽门螺杆菌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观察含呋喃唑酮的四联7d及10d疗法,一线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旨在寻求H.pylori根除治疗的理想方案,为临床提供一个H.pylori根除率较高且费用较低的治疗方案.方法:(1)152例H.pylori阳性的慢性胃炎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埃索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缓释片)、含呋喃唑酮四联7d组(埃索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及10d组(埃索美拉唑+丽珠得乐+阿莫西林+呋喃唑酮);(2)随诊并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了解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H.pylori根除治疗结束后至少4wk,停用PPI至少2wk后进行尿素呼气试验;(3)根除率采用ITT分析和PP分析,计算成本-效果比值和增量成本-效果比值评价比较3种方案.结果:H.pylori根除率按PP分析及ITT分析:对照组为87.50%及79.25%,四联7d组为88.89%及83.33%,四联10d组为93.62%及86.27%;3组间根除率无显著差异.3组间症状缓解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对照组、四联7d组和四联10d组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69、2.48和3.37,四联7d组与四联10d组相对于对照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值分别为-73.2和-1.17.结论:含呋喃唑酮的四联7d及10d方案均具有较高的H.pylori根除率,不良反应少而轻微,降低了四联方案的成本,两种方案均为安全、有效、经济的一线治疗方案,符合我国国情,值得临床推广.
- 陈伟曾亚张桂英李乾徐美华刘霆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呋喃唑酮
- 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效果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探讨替普瑞酮治疗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9例患者,观察组采用替普瑞酮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明显;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采用替普瑞酮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少,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 陈伟
- 关键词:替普瑞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