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向波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6月至2012年11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接受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88例严重僵硬性先天性脊柱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9例,女性49例,年龄6~46岁,平均16.9岁.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Cobb角、平衡情况,记录手术情况、神经系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等.对患者的年龄、Cobb角、手术时间、体重指数、肺功能、出血比、截骨部位、固定椎体数、切除椎体数、使用cage/钛网情况、术前神经功能状况、畸形类型、合并椎管内畸形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42个月(19 ~ 83个月),平均切除椎体1.3个(1~3个),平均手术时间502 min(165 ~ 880 min),平均出血量2 238 ml(100 ~11 500 ml),平均出血比69.3%(9% ~299%).冠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93.6°矫正至22.2°,末次随访22.9°,矫形率76.8%.冠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2.5 cm减少至1.3 cm.矢状位Cobb角由术前平均88.2°矫正至28.7°,末次随访29.2°,矢状位Cobb角平均减少59.0°.矢状位失衡(绝对值)由术前平均3.1 cm减少至1.2 cm.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12例(13.6%).手术时间≥480 min、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T7~T9截骨及术前神经功能异常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P=0.046,0.000,0.000,0.033,0.043).结论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严重脊柱畸形疗效显著,肺功能异常、出血比>50%是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 张涛陶惠人黄景辉李涛沈超陈博陈向波杨卫周刘明罗卓荆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全脊椎截骨并发症肺功能
- 脊髓纵裂的影像学特征与神经症状相关性研究
- 目的 对合并脊髓纵裂(Split cord malformation, SCM)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pinal deformity, CSD),分析脊髓纵裂的影像学特征,以及伴发的椎管内其他畸形的情...
- 刘明陶惠人张涛杨卫周李涛陈向波马文瑞罗卓荆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畸形脊髓纵裂
- 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在重度脊柱畸形后路全脊椎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97例行Ⅰ期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进行术中 SEP 监测,男性47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17.8±8.2)岁(6~46岁)。先天性脊柱畸形91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5例,结核后凸 1例。SEP 监测异常的标准为波幅下降大于50%和/或潜伏期延长大于10%。分析体感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与手术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12例患者出现术中 SEP 监测异常,其中10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2例为假阳性病例;1例患者术中 SEP 未见异常,术后出现神经并发症,为假阴性病例。本组资料中 SEP 监测敏感性达90.9%,特异性97.7%,假阳性率2.3%,假阴性率9.1%。手术时间、出血百分比、固定节段与术中 SEP 监测波幅的下降率存在直线相关(P =0.000,P =0.000,P =0.000),出血百分比影响最大。结论SEP 监测敏感性较高,但影响因素多、单独使用SEP 存在缺陷,因此需要合理的联合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并注意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分析、处理。
- 张涛陶惠人黄景辉李涛陈向波杨卫周刘明
- 关键词:脊柱畸形体感诱发电位
- 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影像学特征与神经损害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观察合并脊髓纵裂(split cord malformation,SCM)的先天性脊柱畸形(congenital spinal deformity,CSD)的影像学特征及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的情况,并探讨其与神经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0月105例合并SCM的CSD患者的病历资料及影像学资料,根据Pang分型Ⅰ型与Ⅱ型分组,采用单因素的Х^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像学特征(纵裂类型、纵裂位置、纵裂与顶椎位置关系、分隔的脊髓对称性)及椎管内其他畸形与神经损害的关系。结果105例患者中先天性脊柱畸形类型为形成障碍28例(26.7%,28/105),分节不良33例(31.4%,33/105),混合型44例(41.9%,44/105);有神经损害表现41例,无神经损害表现64例,Ⅰ型SCM位于胸段11例,胸腰段18例,腰段20例,Ⅱ型SCM位于胸段31例,胸腰段20例,腰段5例,Ⅰ型与Ⅱ型SCM位于脊柱各节段构成比的Х^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M位于顶椎上29例,顶椎处或跨越顶椎25例,顶椎下51例;SCM分隔脊髓造成78例不对称,27例对称;66例SCM合并椎管内其他畸形,脊髓低位42例,脊髓空洞症38例,脊膜膨出10例,骶管囊肿5例;Ⅰ型、Ⅱ型SCM伴发各种椎管内畸形的比例相似,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48.5%,不伴时23.1%)。行单因素的r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腰段SCM、脊髓不对称及脊髓低位易出现神经损害。结论合并SCM的CSD患者,Ⅰ型SCM多见于混合型脊柱侧凸,Ⅱ型多见于分节不全型;Ⅰ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下,Ⅱ型好发于胸腰段以上;SCM伴发椎管内其他畸形时,神经损害发生率增加;腰段SCM、脊髓对称性和脊髓低位与神经损害的发生有显著相关性。
- 刘明陶惠人张涛杨卫周李涛陈向波马文瑞罗卓荆
- 关键词:脊柱侧凸神经管缺损脊髓空洞症脊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