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祝晓琳

作品数:18 被引量:3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催化
  • 5篇重油
  • 4篇重油催化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4篇催化剂
  • 3篇重油催化裂解
  • 3篇裂解
  • 3篇丙烷
  • 3篇催化裂解
  • 2篇循环流化床
  • 2篇异构烷烃
  • 2篇再生斜管
  • 2篇气固流态化
  • 2篇轻质
  • 2篇脱氢
  • 2篇裂化
  • 2篇裂解装置
  • 2篇流化
  • 2篇流化床

机构

  • 18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化工研究院

作者

  • 18篇祝晓琳
  • 15篇李春义
  • 3篇杨朝合
  • 3篇王国玮
  • 2篇李宁
  • 2篇刘会娥
  • 2篇李军
  • 2篇张海娜
  • 2篇陈晓成
  • 1篇宋林花
  • 1篇刘熠斌
  • 1篇刘璐
  • 1篇姜翠玉
  • 1篇郭丽丽
  • 1篇金鑫
  • 1篇张强
  • 1篇李传
  • 1篇朱伟
  • 1篇许乃文
  • 1篇郑忠强

传媒

  • 5篇石化技术与应...
  • 2篇石油炼制与化...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广东化工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构烷烃氧化制备丙酮的方法
一种异构烷烃制备丙酮的方法,包括:异构烷烃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温度50‑500℃的条件下异构烷烃氧化为丙酮;催化剂包括:活性组分和载体,其中,活性组分包括金属元素,或者活性组分包括金属元素和沸石分子筛,所述的金属...
李宁徐家乐李修仪祝晓琳李春义
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正戊烷与甲醇共芳构化反应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浸渍法对HZSM-5分子筛进行改性,得到不同金属离子改性的分子筛,并且借助X射线衍射法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法对催化剂性质进行了表征。在固定床微反装置中,以正戊烷与甲醇为共芳构化反应原料,评价了改性H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由Zn,Ag,Ni离子改性的催化剂相对结晶度依次为89.30%,88.96%,91.32%;当金属离子负载质量分数为2%时,采用Zn离子改性HZSM-5分子筛(SiO_2/Al_2O_3,摩尔比,38)催化剂,在反应温度为475℃,原料烃质量空速为2.0 h^(-1)及常压条件下,甲醇和正戊烷转化率分别约为100%,92.76%;当甲醇/正戊烷(摩尔比)为1∶1时,正戊烷转化率降至87.89%;甲醇的加入可抑制干气生成;共芳构化反应中存在协同作用,提高了芳烃选择性。在正戊烷与甲醇共芳构化反应中,当金属离子负载质量分数为2%时,与Zn离子改性催化剂相比,Ni或Ag离子改性的正戊烷转化率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
侯扬飞于明煊张娇玉祝晓琳李春义
关键词:HZSM-5分子筛正戊烷甲醇
气固流态化综合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被引量:1
2022年
基于对传统固体流态化专业实验的系统分析,自主研制了气固流态化综合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包括一套多功能大型循环流化床冷模装置,以及配套的先进测试仪器和虚拟仿真系统,可在常规固体流态化和气固循环流态化两种操作模式下,进行流化现象观测、颗粒流动特性测试、气固流动结构测定及两器压力平衡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该实验平台不仅拓展了气固循环流态化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且通过虚实结合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气固流态化现象的理解和流化床反应器工程实际的认知,推动了产学研结合,提升了教学效果。
祝晓琳刘会娥李军李传严文娟杨朝合
关键词:气固流态化循环流化床冷模实验实验教学
催化裂化柴油回炼调控柴汽比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以石蜡基大庆催化料为原料,在催化裂化中试装置上,通过对比催化料单程裂解、重油单独回炼、柴油和重油共回炼3种加工方案对产物分布和产品质量的影响,考察了柴油回炼对柴汽比的调控。结果表明:与催化料单程裂解相比,重油单独回炼时,液化气、汽油、柴油收率分别提高了1.91,1.91,1.76个百分点,柴汽比(质量比)从0.44增大至0.46;柴油和重油共回炼时,液化气、汽油收率分别提高了3.22,6.27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了3.78个百分点,柴汽比从0.44减小至0.27,所生成汽油馏分中的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14.71个百分点,芳烃质量分数提高了8.25个百分点。
张海娜祝晓琳郑忠强陈晓成许乃文李春义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汽油柴汽比烯烃辛烷值
多层进气提升管扩径预提升段流动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以催化裂化平衡剂和常温空气为介质,在多层进气底部扩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操作条件对预提升段内颗粒浓度轴径向分布、概率密度分布及气固接触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比预提升段不同轴向区域气固流动特性可以发现,在底部入口区和上部缩颈区,流动行为受气体影响较大,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均匀性及气固接触效率降低,中部发展区气固接触效率较高,颗粒浓度的分布效果较好。与传统等径预提升结构相比,扩径预提升段内气固流动行为类似于湍动床,颗粒浓度显著提高,径向颗粒浓度分布的均匀性得到明显改善,气固分离现象得到有效抑制,气固湍动剧烈,接触效率高,有利于强化气固两相的接触和混合过程。
刘丙超王胜胜苏鲁书祝晓琳李春义
关键词:概率密度
载体效应对Pb基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
2025年
鉴于载体性质会影响Pb基催化剂的脱氢性能,以本身无脱氢活性的SiO_(2)负载的Pb基催化剂作对比催化剂,通过XRD、N_(2)吸附-脱附、NH_(3)-TPD、H_(2)-TPR、Raman、^(27)Al NMR等表征方法,研究了Al_(2)O_(3)、MgAl_(2)O_(4)自身脱氢活性对Pb基催化剂丙烷脱氢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作用原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600℃、MHSV为0.22 h^(-1)的反应条件下,15Pb/Al_(2)O_(3)和15Pb/MgAl_(2)O_(4)催化剂在反应初始表现出最佳丙烷转化率,分别为38.7%和41.1%;随着反应进行脱氢活性下降,但分别在0.5和2.0 h后脱氢活性出现上升趋势,且丙烷转化率在3.0和4.5 h再次达到极点,分别为33.1%和32.0%,对应的丙烯选择性分别为62.3%和70.4%。研究表明,Al_(2)O_(3)、MgAl_(2)O_(4)负载的Pb基催化剂中存在2种脱氢活性物种,一种是Pb物种,另一种是反应过程中生成的配位不饱和Al^(3+)物种,且载体自身脱氢活性利于催化剂脱氢活性的提升。此外,采用脱氢原理与Al_(2)O_(3)类似的ZrO_(2)对载体效应进行了验证,并证明了载体与Pb物种协同脱氢的普适性。但Al_(2)O_(3)、MgAl_(2)O_(4)、ZrO_(2)中酸性物种含量高、易诱发副反应,不利于丙烯选择性的提高。
张焕玲马会霞周峰赵成浩杨明源王梦琦王国玮祝晓琳李春义
关键词:丙烷脱氢丙烯
Mg/Al物质的量比对Ce-La/MgAl_2O_4-x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初始浸渍法制备了不同Mg/Al物质的量比的Ce-La/MgAl_2O_4-x催化剂,并通过低温N_2-吸附脱附、XRD、H_2-TPR和CO-TPR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g/Al物质的量比为0.5时,催化剂催化CO还原NO的性能最好。这主要是因为适量Mg的添加促进了CeO_2的分散和Ce-O-La固溶体的形成,从而使得表面Ce^(3+)和氧空穴增加。两者的协同作用使得Ce-La/MgAl_2O_4-0.5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另外,适量Mg的引入可以抑制Ce(SO_4)_2和Ce_2(SO_4)_3的形成,从而提高了Ce-La/MgAl_2O_4-0.5催化剂抗硫中毒能力。
郭丽丽刘璐祝晓琳张强李春义
一种轻质原料、重油组合进料的催化裂解反应装置
一种轻质原料、重油组合进料的催化裂解装置,轻质原料和重油从不同位置进入带有扩径密相流化段的提升管反应器内与催化剂接触并反应,油气与催化剂在提升管上部沉降器内经旋分器分离后,油气离开反应系统,失活催化剂经待生斜管进入再生器...
李春义祝晓琳张海桐
变径提升管反应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及应用探索
循环流化床具有气固通量高、可连续操作和传质传热性能好等优势,在石油化工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炼油过程中的催化裂化工艺,循环流态化技术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传统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形成了不均匀的气固环核流动结构...
祝晓琳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气固流态化重油催化裂解
文献传递
新型变径提升管冷模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以催化裂化平衡剂和常温空气为介质,在新型变径提升管冷模实验装置上考察了不同的操作条件对固体循环量及颗粒浓度轴向、径向分布的影响,并描述了扩径段内的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固体循环量随表观气速和伴床料位高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在改变进气比例时,循环量随预提升气占比的增加而增大;与传统提升管相比,该新型结构提升管内部存在多种流型且扩径段内固含率明显增加,底部扩径段内为密相湍流形态,固含率为0.30~0.40,上部等径段为稀相气力输送形态,固含率无明显变化,为0.05~0.10。新型变径提升管对从斜管下来的催化剂起到了重新分配的作用,抑制了传统的"环-核"流动,使颗粒浓度径向分布更加均匀。
刘丙超苏鲁书张善鹤祝晓琳李春义
关键词:固含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