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瑞 作品数:54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遂宁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 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天文地球 更多>>
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应用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在保障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对供受血者进行ABO/RhD血型检测以及抗体筛查。患者二次血型鉴定结果一致,抗体筛查结果阴性,按电子配血规则进行电子配血,同时采用凝聚胺法对供受血者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试验,分析抗体筛查细胞抗原涵盖范围与不规则抗体漏检情况以及对电子配血技术安全应用的影响。结果 22790份患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64例,阳性率0.72%。15740份供血者血样,抗体筛查阳性11例,占0.07%。22540份血样均符合电子配血规则,由计算机实施电子配血未发现ABO/RhD血型不相容。用凝聚胺法进行传统血清学交叉配血平行检测,其中22534份血样配血相容,6份血样凝聚胺法交叉配血主侧不相容,未发现次侧不相容者。6份血样用谱细胞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全为MNS系统抗-Mur,漏检率为0.027%。结论目前临床所用抗体筛查细胞仅为血清学交叉配血而设计,抗体漏检率相对较高,不能充分保障电子配血技术的安全性。建议尽快制定电子配血技术标准,保障其在临床的推广应用。 刘家瑞 王远杰 冯宁 李红梅 冯俊程关键词: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 输血安全 639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现状,分析耐药谱变迁,动态监测耐药性及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各科室控制感染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VITEK2鉴定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 5.5软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639株,以重症监护室、呼吸科的标本居多,分别为31.5%,18.7%;其次是神经外科(13.1%)、胸心外科(5.1%)。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2013年上升尤为显著,特别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迅速,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61.8%。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呈下降趋势。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株的产生。 赵剑 黎昆 李科 刘家瑞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四川省细菌耐药监测网2011年川东地区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了解川东地区2011年临床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更加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应用法国生物默里埃半自动(API)、全自动(VITEK)微生物分析系统或手工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以美国实验室与标准化研究所(CLSI)2010年折点标准判定药物敏感性,用WHO NET 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1年1~12月川东地区6家医院临床共收集3810株非重复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71株(占72.7%),革兰阳性菌1039株(占27.3%)。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1.2%和84.4%。未发现万古霉素、利奈唑胺中介株或耐药株。有3株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及2株万古霉素耐药粪肠球菌。产ESBI的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在各菌属中分别占53.5%、33.5%。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3.8%和15.6%。不动杆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6%和42.7%。结论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已出现多重耐药菌株。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定期监测,对正确选用抗菌药和控制耐药菌所到致感染十分重要。 刘家瑞 王远杰 王洁 刘永洁关键词:细菌 耐药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药敏试验 152株肺炎链球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2004年 目的 肺炎链球菌分离鉴定和对青霉素敏感性测定及耐药性分析 :方法 所分离鉴定的肺炎链球菌 ,其对青霉素敏感性的测定采用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作初筛 ,抑菌环直径≥ 2 0mm ,判断为对青霉素敏感 ,抑菌环直径≤ 19mm ,再进一步用Etest法检测MIC来确定是否青霉素耐药 ;结果 15 2林肺炎链球菌中 5 0株为青霉素耐药林 ,占 32 .9% (5 0 / 15 2 ) .纸片扩散法4 4 .7% (6 8/ 15 2 )的肺炎链球菌抑菌环直径≥ 2 0mm ,判定为青霉素敏感 ,Etest法 32 .9%的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 .青霉素敏感菌株对头抱类抗生素普遍敏感 ,对红霉素、氯霉素有较强的耐药性 ,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 ;结论 本地区PNSP的发生率占 32 .9% ,这类菌株所致感染应避免选用青霉素类抗菌药。可首选第三代头孢 ,严重感染者可选用万古霉素其治疗效果较理想。 刘家瑞 黄义山 魏容 胡然关键词: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分析 抑菌环 纸片扩散法 ETEST法 头孢 127株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2002年 志贺氏菌属(Shigella)是肠杆菌科中一群最常见的病原菌,可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痢疾及急性胃肠炎).本属细菌分布广泛,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我院细菌室在1999年1月~2001年7月对来我院急诊科、肠道专科门诊就诊以及住院的1853例腹泻患者的粪便进行了志贺氏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 王远杰 刘家瑞 熊武芳 蒋柯关键词:志贺氏菌 耐药性 112株福氏志贺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04年 刘家瑞 王远杰 王洁 胡然关键词:福氏志贺菌 耐药性 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将896份外科感染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890份标本中的427份标本分离出440株细菌(含混合感染13例),阳性率为48.0%,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的比例最高(28.4%),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4.1%)、不动杆菌(9.5%)、铜绿假单胞菌(7.3%),占所有感染菌的83.4%。感染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加强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减少经验用药,是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和扩散、降低外科感染的有效措施。 丁波 刘家瑞关键词:外科感染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 乙肝肝硬化患者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20年4月于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采用胃镜评估其胃黏膜病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对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胃黏膜病变的预测效能。结果2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胃黏膜病变的有172例,发生率为86.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异常、心理应激障碍、吸烟史是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胃黏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预测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胃黏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0,预测价值较高,其中以拟杆菌属的预测效能最高,AUC为0.864。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胃黏膜病变可能与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异常有关,临床可考虑通过检测患者口腔内唾液菌群菌落数来辅助评估其胃黏膜病变风险,指导早期防治。 刘红萍 吴江 吕飞飞 王芬 赵明才 刘家瑞关键词:乙肝肝硬化 口腔 胃黏膜病变 2018-2020年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3 2022年 目的了解四川遂宁市中心医院2018-2020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4版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Compact或纸片扩散法。折点判读参照CLSI 2020年版,使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 2018-2020年共收集临床非重复菌株10 94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5.7%,革兰阴性菌占74.3%。呼吸道标本占比最高(57.7%),其次为尿液(20.6%)、血液(10.5%)。分离细菌占比前5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23.7%),克雷伯菌属(18.9%),金黄色葡萄球菌(11.8%),铜绿假单胞菌(10.4%)和不动杆菌属(5.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35.1%,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为80.5%。葡萄球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大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敏感株。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对多数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未检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均为非脑脊液分离株,其中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PRSP)占4.5%。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占比分别为55.5%和15.2%。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0.8%,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1%。鲍曼不动杆菌除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8.9%、10.6%和37.9%外,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4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2.3%。结论对于细菌耐药率呈不断升高的趋势,临床微生物应加强细菌耐药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黎昆 王芬 王洁 李龙 刘红萍 王明霞 刘家瑞关键词:细菌耐药性监测 药敏试验 抗菌药物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血培养结果比较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通过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探讨PCT、hs-CRP在血流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60例患者同时送检血液培养和PCT、hs-CRP检测结果,其中有效结果 949例。比较血培养结果与血清PCT、hs-CRP浓度的关系及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析PCT和hs-CRP在血流感染早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培养阳性组的PCT水平为(6.33±1.25)ng/m L,hs-CRP水平为(79.94±25.81)mg/L,均高于血培养阴性组PCT水平(0.49±1.25)ng/m L及hs-CRP水平(8.81±5.32)mg/L。PCT、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728,0.519。PCT、hs-CRP的最佳截断点分别是0.56,52.54。其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7.78%,62.87%和64.10%,43.77%。血清降钙素原的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以及阴阳性预测值与hs-CRP比较,PCT均更高。结论:在诊断准确性上来说,PCT与hs-CRP都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血流感染的指标,然而PCT的灵敏度、特异度更高于hs-CRP,因此动态监测PCT变化趋势更有利于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黎昆 王洁 刘家瑞关键词:血流感染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