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立华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阳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成效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人员绩效改革的实施效果,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建立有效的护理工作激励机制。方法成立护士绩效考评领导小组,确立护理绩效改革范围,设定护理绩效指标及权重,采用护理部与护士长共同考核的方法,将考核结果与薪酬分配挂钩。评价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和护士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21个护理单元的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考核前(P<0.05)。全院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从67例降至52例,患者满意度从92.67%上升至96.38%。护士对绩效考核满意度为97.68%,得分较低的为公平公正和体现护士价值,分别为(2.35±0.52)分和(2.29±0.36)分。结论绩效考核制度充分体现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合理拉开分配档次,可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 冯立华马海萍修焕娟
- 关键词: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满意度
- 奥拉西坦、依达拉奉和疏血通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依达拉奉和疏血通三药联合治疗对脑出血患者脑血肿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按规范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三药联合治疗方案,分别为奥拉西坦(4.0 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50 mL溶液,静脉滴注,1次/d)+依达拉奉(3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100 mL溶液,静脉滴注30 min,2次/d)+疏血通(4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配成250 mL溶液,静脉滴注,1次/d),治疗21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血肿体积改善方面均得到了改善(均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4.44±3.20)分比(10.53±2.86)分,(21.83±3.85)分比(26.71±3.49)分,(7.83±5.31)mL比(13.74±6.16)mL,t=9.818、6.506、5.035,均P〈0.01],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5%比52.1%,χ2=14.740,P〈0.05)。两组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应用奥拉西坦与依达拉奉和疏血通三药联合治疗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改善脑水肿及神经缺损,促进脑出血后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周辉杰李悦王晓蕾辛月花柳玉娟冯立华
- 关键词:脑出血依达拉奉疏血通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UA、HIF-1α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依达拉奉对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尿酸(UA)、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与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尿酸(UA)、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00%比72.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UA、HIF-1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EPO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血清UA、HIF-1α、hs-CRP水平,提高血清EPO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刘祖光冯立华尹婷婷尉力力姜林林
- 关键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依达拉奉
- 治便秘验方
- 2006年
- 倪雪芹冯立华
- 关键词:秘验方小验方
- 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联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与合并心肌梗死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APN)、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并分析其与合并心肌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肌梗死将其分为合并心肌梗死组(36例)和非心肌梗死组(412例),并选择50例同期在该院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PN、HMGB1、凝血指标、炎性指标、心肌梗死标志物以及胰岛素抵抗水平。结果合并心肌梗死组患者的心肌梗死标志物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肌红蛋白(Mb)]、凝血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抗凝血酶Ⅲ(AT-Ⅲ)、活化凝血时间(ACT)]、炎性水平[HMGB1、AP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胰岛抵抗相关指标[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型评估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与非心肌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K-MB:(25.33±4.61)μg/L比(21.85±4.73)μg/L,t=6.028,P<0.001;cTnⅠ:(7.96±0.98)μg/L比(4.89±1.05)μg/L,t=24.135,P<0.001;Mb:(91.07±15.21)g/L比(147.53±16.04)g/L,t=28.981,P<0.001;APTT:(34.02±6.12)s比(37.21±6.31)s,t=4.144,P=0.005;PT:((14.32±1.21)s比(12.94±1.37)s,t=8.390,P<0.001;AT-Ⅲ:(144.62±18.35)s比(167.53±20.04)s,t=9.382,P<0.001;ACT:(135.84±15.21)s比(145.06±16.02)s,t=4.711,P<0.001;HMGB1:(25.61±3.84)μg/mL比(19.27±4.21)μg/mL,t=12.456,P<0.001;APN:(6.03±0.78)mg/L比(9.16±0.97)mg/L,t=26.995,P<0.001;CRP:(46.12±2.87)mg/L比(39.36±3.21)mg/L,t=17.608,P<0.001;IL-6:(8.76±1.42)mg/L比(5.04±1.22)mg/L,t=25.238,P<0.001;FPG:(6.27±0.98)mmol/L比(5.62±1.05)mmol/L,t=5.106,P<0.001;FINS:(24.07±4.25)mIU/L比(15.84±4.46)mIU/L,t=15.235,P<0.001;HOMA-IR:(6.68±0.68)比(3.96±0.84),t=27.217,P<0.001;ISI:(-5.03±0.84)比(-4.57±0.97),t=3.963,P<0.001]。合并心肌
- 周辉杰于元英王晓蕾刘祖光冯立华
- 关键词:脂联素胰岛素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炎症趋化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