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方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5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四川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农村领域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中国不同春麦区小麦地方种质抗条锈病评价及抗性基因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为明确中国不同春麦区小麦地方种质对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的抗性水平及其所含抗性基因,利用条锈病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和条中34(CYR34)及混合生理小种(致病类群)对来自5个春麦区的196份小麦地方种质进行苗期、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通过6个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Yr9、Yr18、Yr26、Yr48、Yr65和Yr67对其所含重要抗性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显示,在苗期,有11份小麦地方种质对CYR32表现出抗性,有12份对CYR34表现出抗性,分别占供试种质总数的5.61%和6.12%;有6份对CYR32和CYR34均表现出抗性;在成株期,有59份小麦地方种质在5个田间诱导环境下表现出稳定的抗性。有119份小麦地方种质检测到含抗性基因,其中有3份携带Yr9,有50份携带Yr18,有43份携带Yr48,有54份携带Yr65,所有供试种质均未检测到Yr26和Yr67,抗性基因的组合分析发现,共有31份小麦地方种质携带4种抗性基因组合类型Yr9+Yr18、Yr18+Yr48、Yr18+Yr65和Yr48+Yr65。表明来自中国5个春麦区的小麦地方种质条锈病抗性表型呈多样性,且携带目前在小麦抗病育种和生产上有效的条锈病抗性基因(组合),建议加大对小麦地方种质的保护和应用力度。 段璐瑶 姚方杰 龙黎 王昱琦 蒋云峰 陈国跃关键词:条锈病 抗性鉴定 小麦骨干亲本繁6产量相关性状关键基因组区段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10 2018年 繁6是中国小麦育种最重要的骨干亲本之一,明确其优良特性的遗传机制对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鉴定了39个繁6衍生品种的7个产量相关性状,并利用全基因组SSR标记分析了繁6中控制这些性状重要遗传区段和基因位点在子代中的遗传效应。表型鉴定结果表明,繁6产量相关性状在不同世代衍生品种中表现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些性状在衍生品种选育过程中受到选择并稳定遗传。利用已获得的控制小麦产量相关"一致性"QTL区段的417个SSR标记进行分子扫描,发现11个繁6特异SSR标记在其衍生后代中被高频率遗传。性状–标记关联分析表明,21个来自繁6的特异SSR标记与产量相关性状极显著关联(P<0.01)。同时鉴定出分别位于2A和5A染色体的Xgdm93.3–Xgwm526.2和Xbarc100–Xgwm156.1区段,前者控制株高和小穗数,后者控制千粒重。本研究证实,上述两个与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关联的位点或区段在小麦产量育种进程中受到强烈的人为定向连续选择,并在四川乃至西南麦区小麦产量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梅 何员江 苟璐璐 姚方杰 李健 张雪梅 龙黎 马建 江千涛 刘亚西 魏育明 陈国跃关键词:小麦骨干亲本 产量性状 四川地方小麦品种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SSR标记位点的优异等位变异遗传解析 被引量:2 2015年 为发掘控制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的优异等位变异和携带优异等位变异的基因资源,本研究采用与小麦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13个SSR标记,利用Breseghello提出的无效等位变异(null allele)方法对64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构成的自然群体的等位变异进行遗传解析。共鉴定出38个控制产量相关性状、18个控制品质相关性状的等位变异。其中,7份四川地方小麦品种携带有较多的等位变异(>50个)。优异等位变异分析显示,等位变异产生的表型效应值在方向和大小上均有所不同,在与产量性状关联的5个优异等位变异中,2个具有较大增效效应值(效应值>3.00),其余3个则具有较大的减效效应值(效应值>3.00);与品质性状关联的12个优异等位变异中,9个具有较大的增效效应值,3个具有较大的减效效应值。SSR标记Xgwm372的4个等位变异与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均显著关联。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这些与小麦产量与品质相关性状显著关联的SSR等位变异可为小麦育种杂交亲本的选择和分子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依据。 刘涛 权文彦 吴雪莲 周露 程宇坤 姚方杰 叶雪玲 陈国跃关键词:SSR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种质千粒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高产是小麦育种的永恒主题,千粒重是产量构成的三因子之一。因此,发掘控制小麦千粒重QTL(quantitative trait loci)区段及其优异等位变异,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进行小麦产量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来自长江中下游麦区188份小麦地方种质为材料,在3个环境下对小麦千粒重进行表型鉴定;利用DArT芯片(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基于一般线性模型(Q+K)对小麦千粒重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千粒重表型鉴定发现来自江苏、浙江和湖北小麦地方种质具有较高千粒重;通过全基因关联分析,共获得8个DArT标记在2个及以上的环境中均与小麦千粒重显著关联,分布于小麦染色体1B、1D、3B、4B和5B上,其表型贡献率9.19%~12.65%。【结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种质千粒重表型变异丰富;在不同环境中均能关联到的标记为较为稳定的控制小麦千粒重位点。 程宇坤 李健 姚方杰 蒋云峰 江千涛 李伟 蒲至恩 邓梅 魏育明 陈国跃关键词:千粒重 长江中下游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抗性评价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从小麦地方品种中发掘条锈病抗性位点/基因或区段、扩大可利用条锈病抗性基因源,是小麦条锈病抗性育种的先决条件。本研究对174份中国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成株期抗性在4个不同环境下(2016年和2017年崇州、20... 李健 姚方杰 张雪梅 龙黎 刘亚西 王际睿 魏育明 陈国跃关键词:小麦地方品种 条锈病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普通小麦背景下节节麦D染色体导入片段遗传效应分析 小麦野生近种属在长期的遗传进化过程中,为适应自然环境而保留了大量目前普通小麦业已丧失的产量、品质、抗病虫及抗逆相关性状遗传多样性。因此,小麦近野生种属是拓宽普通小麦遗传背景的重要基因源。本研究利用含节节麦AS60(DD,... 姚方杰 杨柳永 刘登才 魏育明 郑有良 陈国跃关键词:节节麦 D染色体组 导入系 QTL 中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抗条锈病评价及其抗性基因分子检测 被引量:5 2020年 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云南铁壳麦(T.aestivum ssp.yunnanense King)和新疆稻麦(T.petropavloski Udats et Migusch)是我国特有的3个普通小麦亚种,它们具有特定的地理分布、明显不同于普通小麦的形态学特征,具有抗病、耐逆等优良性状,是可用于现代小麦品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改良的优异种质资源。本研究利用当前在我国流行频率高、毒性强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和致病类群组成的混合菌对213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包括117份西藏半野生小麦、78份云南铁壳麦和18份新疆稻麦)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性表型鉴定,并利用与12个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Yr)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共有18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对混合生理小种表现苗期抗性,89份表现成株期抗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株期抗性种质主要来源于云南铁壳麦。结合系谱分析、抗性表型及条锈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发现,2份中国特有小麦种质携带Yr18,所有种质均不携带Yr5、Yr9、Yr10、Yr15、Yr17、Yr24/Yr26、Yr30、Yr41、Yr48、Yr65和Yr67等已知抗病基因。未检测到供试基因的抗性种质可能携带其他已知或新的条锈病抗性基因。该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利用中国特有小麦亚种抗条锈病种质和发掘其抗性基因提供依据。 李菁 姚方杰 龙黎 王昱琦 叶雪玲 叶雪玲 蒋云峰 邓梅 江千涛 蒋云峰 陈国跃关键词:西藏半野生小麦 云南铁壳麦 条锈病 分子检测 152份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重要条锈病抗性基因的分子检测 被引量:22 2020年 【目的】黄淮海麦区是中国最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和条锈病流行区,从该麦区小麦农家品种中鉴定一批对当前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具有稳定抗性的优良种质,并了解其携带当前抗病育种利用的重要条锈病抗性基因分布,为进一步在条锈病抗性育种中有效利用和发掘其抗性基因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应用当前中国小麦生产上毒性强、流行频率高的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CYR32)和条中34(CYR34)对152份来源于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并于2016年和2018年分别在四川崇州和绵阳利用由条锈菌CYR32、CYR33、CYR34、水源11-4、水源11-5组成的混合小种进行人工接种和成株期抗性鉴定;同时利用Yr9、Yr10、Yr18、Yr24/26、Yr30、Yr36、Yr39、Yr41、Yr48、Yr65、Yr67、Yr80和Yr81共13个小麦育种和生产上应用的重要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的标记进行分子检测,推测其可能携带的抗性基因。【结果】9份农家品种对CYR32具有苗期抗性,9份对CYR34具有苗期抗性;其中,2份种质在苗期对CYR32和CYR34均表现抗性。35份农家品种表现为稳定的成株期抗性,占23.03%。结合苗期和成株期抗性表型分析,7份种质表现出全生育期抗性,占4.61%。利用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单基因系为阳性对照进行分子检测发现,131份种质携带Yr18,2份携带Yr41,13份携带Yr48,57份携带Yr81;共有66份种质同时携带2个抗性基因组合类型(Yr18+Yr41、Yr18+Yr48、Yr18+Yr81和Yr48+Yr81);所有供试材料均未检测到Yr9、Yr10、Yr24/26、Yr30、Yr36、Yr39、Yr65、Yr67和Yr80;5份抗性种质未检测到上述Yr基因,可能携带未检测的其他已知条锈病抗性基因或未鉴定的新基因。【结论】黄淮海麦区小麦农家品种对当前流行的条锈病生理小种多表现为成株期抗性,该麦区主要携带来源于中国农家品种抗性基因Yr18和Yr81;获得的苗期或成株期稳定抗性农家品种可 管方念 龙黎 姚方杰 王昱琦 江千涛 江千涛 蒋云峰 康厚扬 邓梅 蒋云峰 李伟关键词:小麦农家品种 小麦条锈病 抗病鉴定 抗病基因 分子检测 中国北部麦区小麦地方品种条锈病抗性位点发掘 由条锈菌引起的小麦条锈病对小麦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新的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出现,导致已知抗性基因丧失抗性.因此,发掘新的抗性基因,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中国北部麦区小麦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是改良现代栽培... 姚方杰 张雪梅 程宇坤 龙黎 余璨 李菁 王昱琦 吴郁 陈国跃关键词:条锈病 小麦抗条锈病一致性数量性状位点(MQTL)图谱构建 被引量:2 2019年 小麦条锈病是造成小麦减产和品质劣化的最重要病害,定位小麦染色体上一致性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区段是小麦条锈病抗性分子育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对至今分子标记和遗传定位的342个条锈病抗性基因/位点/区段进行数据搜集整理,借助Maccaferr和Andrzej的参考图谱,基于元分析技术进行Meta-QTL(MQTL)检测,共获得194个小麦抗条锈病M QTL,包括74个与严重度(Disease severity,DS)相关,46个与反应型(Infection type,IT)相关、19个与病程曲线下面积相关(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28个与DS和IT共相关、6个与DS和AUDPC共相关、15个与IT和AUDPC共相关、6个与其他条锈病抗性性状相关。这些抗条锈病一致性QTL定位于小麦21条染色体上,呈非均匀分布,且部分MQTL集中成簇。通过与已发表的正式命名抗条锈病基因比较分析,发现大多数正式命名基因定位于MQTL簇区段,说明这些MQTL簇区段很可能是控制小麦条锈病抗性热点区域。控制小麦抗条锈病一致性QTL遗传图谱的构建为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及抗病育种提供了遗传信息参考依据。 程宇坤 姚方杰 叶雪玲 江千涛 李伟 邓梅 魏育明 陈国跃关键词:小麦 条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