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健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5H指数:9
- 供职机构: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吉林市城乡交错带耕地土壤pH与有机质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 2017年
- 对吉林市城乡交错带1982年至2012年近30年来耕地土壤pH、有机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城市化进程对耕地质量演变的作用规律。结果表明:30年间,土壤pH平均值由6.19降低到5.69,酸化趋势明显。有机质含量由26.14g/kg提高到28.45g/kg,有小幅提升;耕地土壤pH和有机质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具有明显的城乡梯度特征,土壤酸化速率沿城乡梯度递减,有机质呈现近郊增加远郊降低的变化趋势;城市化进程影响了吉林市近郊耕地土壤有机质变化趋势,加速了土壤酸化过程。城市化对吉林市耕地质量变化的作用强度随距中心城区距离递减,作用半径在12km左右。
- 郭聃车晓翠黄健张惠琳朱健菲
- 关键词:有机质P城乡交错带耕地地理信息系统
-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和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市17.60万hm2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6级,其中,1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2.07万hm2,占总面积的11.8%;2级地IFI0.8~0.84,面积5.72万hm2,占32.5%;3级地IFI0.75~0.79,面积4.50万hm2,占25.6%;4级地IFI0.70~0.74,面积2.49万hm2,占14.2%;5级地IFI0.65~0.69,面积1.84万hm2,占10.4%;6级地IFI<0.65,面积0.98万hm2,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黄健李会民张惠琳马兵孙宇新张国恩朱健菲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东北平原典型农业县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 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李方黄健张惠琳
- 关键词:耕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
- 利用地形和遥感数据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被引量:108
- 2010年
- 在GIS支持下,选择地形因子和遥感植被指数,建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模型,应用回归克里格(Kriging)方法,预测吉林省农安县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1个环境因子中,相对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度变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地面粗糙度和地形湿度指数与有机质具有显著相关性,而与全氮的相关性不显著。相对高程、坡度、地面粗糙度、河流动能指数以及NDVI在土壤养分的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贡献较大,是预测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最优因子。有机质和全氮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格局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分布格局受地形和植被的综合作用,同时与土壤类型密不可分。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回归克里格方法能够提高土壤养分空间分布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分布插值方法。
- 张素梅王宗明张柏宋开山刘殿伟李方任春颖黄健张惠琳
- 关键词:遥感土壤养分地形特征地统计学
- 新耕作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 针对吉林省中部松辽平原台地旱情日益加重、黑土区培肥问题日趋严峻,采用玉米宽窄行轮换种植、条带深松、留高茬耕作新技术.通过3年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建立土壤水库,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加秸...
- 黄健王爱文曹雨薛飞
- 关键词:玉米留高茬蓄水保墒培肥地力耕作制
- 文献传递
- 基于GIS的吉林省县级耕地地力评价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九台市为例被引量:28
- 2007年
- 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采用GIS技术和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综合指数法等,对吉林省九台市基本农田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明,全市263.9万亩基本农田耕地可分为六级,其中,一级地IFI(地力综合指数)〉0.85,面积为31.09万亩,占总面积的11.8%;二级地IFI0.8~0.85,面积85.77万亩,占32.5%;三级地IFI0.75~0.80,面积67.45万亩,占25.6%:四级地IFI0.70~0.75,面积37.37万亩,占14.2%;五级地IFI0.65~0.70,面积27.55万亩,占10.4%;六级地IFI〈0.65,面积14.65万亩,占5.5%。并采用归纳法,建立起九台市耕地地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 黄健李会民张惠琳马兵孙宇新张国恩朱健菲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
- 基于高效、可持续与环境友好型的“ESE”施肥技术体系的建立——以吉林省为例
- 2019年
- 吉林省自大规模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以来,产生了许多配方施肥方法,其共同特点都是仅仅考虑施肥对作物的养分平衡和施肥的效益,均未关注施肥对土壤中养分消耗的补偿作用或者土壤养分的归还作用。本文在总结前人提出的施肥方法和建议下,提出以作物-土壤-环境“三位一体”的土壤表观平衡为基础,以调节和改善氮肥对环境损失率为技术关键的高效可持续和环境友好(ESE)的现代“4R”施肥技术模型。
- 付春红张庆贺李嘉鑫吕艳超张婷婷黄健
- 关键词:配方施肥施肥模型
- 吉林省耕地土壤地力评价-中低产田分级及其改良验收标准的研究
- 孙素兰黄健杨学明等
- 内容简介:该研究对吉林省耕地263个土种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科学诊断,提出地力综合指标值的概念,并用该评价指标值计算出地力综合指标值;首次在该省采用量化指标方法,对该省为高、中、低产田共3等9级。根据低产障碍类型和改良利...
- 关键词:
- 关键词:耕作土壤土壤分类级别中低产田改造
- 吉林省伊通县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4
- 2010年
- 以伊通县耕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为研究对象,利用地统计与G 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4种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变量均服从正态分布,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最佳半方差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有效磷和速效钾的最佳模型为孔穴效应模型。有机质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碱解氮具有中度的空间相关性,有效磷和速效钾具有较弱的空间相关性,各变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分别为822.4km、977.6km、194.2km和116.4km。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的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水文条件等)的影响,并且它们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似性;有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受随机性因素(如施肥、土地利用)的影响,其分布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研究结果可为土壤取样间距设计、定位施肥和农田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图4,表3,参16。
- 张春华王宗明宋开山张柏刘殿伟任春颖黄健张慧琳
- 关键词:土壤养分地统计学GIS
- 吉林省农田养分平衡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1年
- 通过对建国以来吉林省化肥、有机肥投入情况和粮食产量的变化 ,研究了农田养分平衡。从中可以看出 ,全省化肥和有机肥的投入均呈逐年增加的态势 ,但由于增加的速度不同 ,引起了化肥和有机肥的结构发生了变化。有机肥占总投入的比重在减少 ,而化肥比重在快速的增加。同时伴随着生物产量的提高 ,携走大量的农田养分 ,农田养分的平衡也发生了变化。土壤中的氮素略有亏损 ,但仍属适量水平 ,磷素有大量的积累 ,而土壤钾素 50年累计亏损 2 53 7万t。
- 黄健王爱文张惠琳肖延华
-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农田养分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