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斐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武汉市汉口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骨折
  • 2篇锁定钢板
  • 2篇脱位
  • 2篇关节
  • 2篇钢板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导向器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瘤夹
  • 1篇动脉瘤夹闭
  • 1篇动脉瘤夹闭术
  • 1篇宣教
  • 1篇血管
  • 1篇血管介入
  • 1篇血管介入术
  • 1篇血管介入治疗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侧

机构

  • 7篇武汉市汉口医...

作者

  • 7篇齐斐
  • 6篇冯世波
  • 4篇常乐
  • 3篇张力
  • 2篇陈超
  • 2篇郑斌
  • 2篇李涛
  • 1篇李艳
  • 1篇廖慧娟
  • 1篇陈德明
  • 1篇丁锋
  • 1篇周国俊

传媒

  • 2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3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肩关节后脱位一例
2012年
肩关节后脱位在临床上较少见,常易被误诊、漏诊。3周以内的肩关节后脱位大多被认为手法复位容易成功。我们近期为一例急诊肩关节后脱位患者进行手法整复却相当困难,将常规的手牵足蹬法予以改良后才复位成功,报告如下。
王礼跃冯世波齐斐张力
关键词:肩关节后脱位手法复位治疗难复性手牵足蹬法手法整复
C臂X线机辅助下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王礼跃周国俊冯世波李涛廖慧娟郑斌张力齐斐陈德明常乐
《自制导向针测量前倾角在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应用的临床研究》为武汉市卫生局立项课题。研究旨在提高股骨颈内固定术中对前倾角定向的准确度。股骨颈及转子间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时,须先打导针至股骨头、颈内,再引导内固定钉进入。由于股骨颈...
关键词:
关键词:C臂X线机导向器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T型钢板)和观察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各35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肩关节改善优良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肩关节活动度包括健侧外展、患侧外展、前屈上举、外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Constant 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和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肱骨近端钢板锁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良好,对患者软组织的创伤较小,可促进其骨折愈合,提高肩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
齐斐冯世波郑斌代妮常乐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临床疗效
协同护理模式在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术后健康宣教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CCM)在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术后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27例)和CCM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CCM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CM。对患者一次性治愈率、满意度、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入院及出院前的血压、血糖等指标进行评估。结果:CCM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M组S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M组SAS≥40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CM组鼻腔填塞期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M组出院时舒张压、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中实施CCM有助于提高满意度,减轻焦虑程度,降低鼻腔填塞的不适感,有助于血压和血糖的改善。
代妮齐斐丁锋
关键词:鼻出血协同护理模式护理
血管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应用血管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武汉市汉口医院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0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血管组及夹闭组。夹闭组(54例)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治疗,血管组(54例)行血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核转录因子κB(NF-κ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与夹闭组相比,血管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F-κB、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NF-κB、MMP-9水平较术前呈现显著降低趋势,且血管组的上述指标均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介入术对机体创伤少,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短,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理想手段,有助于促进MMP-9等指标的恢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李儒烨齐斐陈超常乐冯世波
关键词:血管介入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动脉瘤核转录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
MIPO治疗掌侧Barton骨折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MIPO)治疗掌侧Barton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22例掌侧Barton骨折患者,男9例,女13例,年龄30~68岁,平均56岁,术前掌倾角13.6°±4.1°,尺偏角15.7°±2.8°,均采用桡骨远端掌侧纵行小切口闭合复位微创接骨板固定技术置入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掌倾角10.3°±3.2°,尺偏角20.5°±4.6°,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腕关节功能按照Gartland-Werley功能评估标准:优16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9%。结论采用MIPO治疗掌侧Barton骨折,复位固定牢靠,能早期功能锻炼,创伤小,临床效果良好。
张力冯世波李艳齐斐陈超
关键词:MIPO锁定钢板BARTON骨折
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72例,均行经皮穿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4~24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一般、良好、优异的患者分别有6例、30例、36例,总优良率为91.67%;不良事件有克氏针松动、浅表性感染、桡神经感觉支损伤比例为4∶5∶2,分别经短臂石膏夹固定、口服抗菌药物及拔除克氏针处理后恢复良好,桡神经感觉支损伤患者术后30 d左右恢复状态改善;术后1年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更高,康复指标均更优(P<0.05)。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术的应用,可提升桡骨远端骨折伴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的康复效果。同时,患者的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齐斐常乐冯世波李涛代妮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桡骨远端骨折经皮穿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