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浩

作品数:21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检察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检察
  • 6篇诉讼
  • 5篇公益诉讼
  • 4篇民事
  • 3篇刑事
  • 3篇行政
  • 3篇行政公益
  • 3篇行政公益诉讼
  • 3篇犯罪
  • 2篇社会治理
  • 2篇审查
  • 2篇讼案
  • 2篇诉讼案
  • 2篇民事公益
  • 1篇第三方支付
  • 1篇第三方支付平...
  • 1篇电动
  • 1篇电动车
  • 1篇调适
  • 1篇动车

机构

  • 21篇杭州市上城区...
  • 6篇杭州市人民检...
  • 3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杭州市余杭区...
  • 1篇杭州市西湖区...

作者

  • 21篇周浩
  • 2篇史笑晓
  • 1篇陈静
  • 1篇董彬

传媒

  • 11篇中国检察官
  • 4篇人民检察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程序若干节点问题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网络社会给传统程序法的适用带来了冲击。网络犯罪案件办理程序研究应扎根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将完善法律和运用数字技术相融合,以优化的程序设计,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面对网络犯罪地的复杂性给传统地域管辖带来的挑战,应探索建立以行为人为核心的管辖原则和“云上”报案系统;针对网络犯罪中海量证据的提取和审查困境,应合理运用抽样验证方式,并设置科学、规范、高效的区块链取证和审查程序。此外,治理网络犯罪还需借助有效的行政监管,在数字化改革中完善行刑衔接机制,智能构建行刑联动程序。
陈海鹰徐剑锋史笑晓董彬周浩张爽姜琪
关键词:网络犯罪证据审查行刑衔接
自动体外除颤器规范配置的行政公益诉讼探索
2023年
探索新领域案件时,检察机关不仅应寻求规范依据,还应进行公共利益的论证,并证明探索新领域案件的必要性。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规范配置关乎公共卫生健康,是具有基本性、整体性和发展性的公共利益。检察机关以地方政府规章为主要依据,积极稳妥探索公共卫生健康领域案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符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具有必要性和正当性。
何亮罗悦来周浩
关键词:公益诉讼自动体外除颤器
第三方支付环境下财产犯罪中“占有”的认定被引量:1
2014年
本文案例启示:占有的认定须具备占有意思和实际的控制力,买卖双方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时,虽然第三方支付机构对沉淀资金有物理上的控制,但由于其不具备形成占有意思的主体资格而无占有意思,因此,行为人在第三方支付环境下利用被害人不知情转移货款的,是以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产,应当认定为盗窃罪。
周浩
关键词:第三方支付平台财产犯罪支付环境买卖双方主体资格不知情
在非机动车道上放置“黑心钉”的行为定性和量刑均衡被引量:1
2017年
一、基本案情熊某某系电动车修理铺的店主,为了增加收入,熊某某与张某某合作,通过在非机动车道上投放钢丝钉扎破过往行人电动车和自行车轮胎的方式,增加店内补换轮胎的生意。二人约定由张某某负责制作和投放钢丝钉,熊某某在店内负责补换轮胎,每补一个轮胎收费人民币5元。
周浩
关键词:非机动车道量刑均衡电动车人民币张某
豆芽中添加6-苄基腺嘌呤的行为定性被引量:3
2015年
一、基本案情2013年6月21日,犯罪嫌疑人江某A、江某B共同出资成立农产品有限公司。同年7月,江某A聘请犯罪嫌疑人沈某某为生产豆芽菜的技术员。同年7月24日起,农产品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销售豆芽菜,犯罪嫌疑人江某A和沈某某在明知国家已经禁止添加含有6-苄基腺嘌呤的农产品生长添加剂的情况下。
周浩
关键词:苄基腺嘌呤最大残留限量每日允许摄入量国家质量标准
客观归责理论在过失犯罪中的因果证成——以方法论为视角
客观归责理论打破了现有因果关系理论逻辑混乱的桎梏,运用多重检验规则,对行为与结果的事实关联予以判断,并启用规范的视角对行为和结果之间的规范性关联进行检验。客观归责理论对"归因"和"归责"分阶段进行判断,体现了层次性和规范...
周浩
关键词:因果关系客观归责理论过失犯罪
文献传递
刑事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事实认定差异的解决及技术考量被引量:1
2019年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刑事诉讼与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事实认定的差异.面对实务中的事实认定差异问题,要从公益诉讼制度的价值中获得解决方案。第一步,在发现事实认定差异时,应当坚持检察官客观义务和区别化的证明标准。第二步,在起诉时,针对事实认定的差异情况,应当在司法技术上进行考量和完善,从而实现良好的诉讼效果。
周浩
关键词:司法技术
社会治理视域下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法权结构与理念调和被引量:1
2023年
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理论研究亟待转向部门法建设,而部门法建设研究应以“权力”“权利”为核心范畴。从法权结构论的角度出发,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权力”与“权利”核心范畴存在应然、法定和实然三个层面的冲突,需要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置于社会治理的语境下,从而实现“权力”和“权利”的调和。为此,检察机关应将环境权利作为民事公益诉讼的基石理念,实现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的对等;同时将环境权力作为行政公益诉讼的核心理念,做到环境权力与环境职责相通;在核心范畴中融入社会治理,提升公共利益的保障成效。
史笑晓周浩
关键词:社会治理公共利益生态文明建设
强化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成效的路径思考
2020年
检察机关已完成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制度建设,迈入了多元化的科学发展阶段,但实务中仍然面临着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成效不明显的问题,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学界和实务界对制度的功能变迁出现了误读。为强化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成效,检察机关应坚持法律监督的主体地位,从制度方面加强设计,从能力方面加快提升,进而强化民事生效裁判监督的成效。
周浩
检察机关深化保障社会治理的路径探究——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视角
2024年
检察机关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法治保障主体,其功能在于以“服务中心大局”为理念引领,以法律监督职能为立足点,在职能的拓展中探索保障社会治理的路径,从而更好引领社会的法治意识。据此,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视域中,检察机关拓展职能时应当以人民立场为治理导向、法治福利增量为权威彰显、多元主体共建为成效目标,有效探索保障社会治理的路径。结合检察工作现代化的内在需求和保障社会治理的目标,检察机关应将保障基层治理为主要实现机制,结合区域差异特色开展检察工作,推动实现城乡调和。在核心内容上,推进溯源治理,全流程、多层次建立起“溯源共治—矛盾检调—监督保障”的溯源治理模式,并可以将“枫桥式检察室”作为手段依托,延伸职能触角,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现代化进程中数字化不可缺席,检察机关还应将数字检察作为保障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以数字思维、数字自信、数字产品同步推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周浩
关键词:社会治理检察机关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