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柳

作品数:11 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眉山市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颅脑
  • 4篇颅脑损伤
  • 4篇脑损伤
  • 3篇缺血
  • 3篇重型
  • 3篇重型颅脑
  • 3篇重型颅脑损伤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血性
  • 2篇去骨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卒中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颅内
  • 2篇脑卒中
  • 2篇减压术
  • 2篇骨瓣

机构

  • 10篇眉山市中医医...
  • 1篇四川省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1篇石柳
  • 4篇尹祥
  • 2篇张永健
  • 1篇余能伟
  • 1篇彭羽
  • 1篇林赟
  • 1篇谢兴笔
  • 1篇郭军

传媒

  • 5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西部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后发生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4例IS后VD病人作为观察组,选取IS后非VD病人12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IS后VD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年龄、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脑卒中史、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颞叶及基底节)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是IS后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多发性脑梗死、梗死部位(额叶和基底节)等是影响IS后VD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此类IS病人VD的早期防治。
石柳张永健尹祥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血管性痴呆
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无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各30例。另选取3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传统对照组行脑室外引流术和传统颅内压检测,观察组与健康对照组则采用无创颅内压检测,记录三组患者的颅内压值和患者的病死率,以及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分析三组患者的血压、脉搏和呼吸。结果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颅内压检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传统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0.0%(6/30)、23.3%(7/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传统对照组较健康对照组血压明显升高,而观察组和传统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传统对照组有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并发症发生率为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有创颅内压检测差异不大,且操作简单、安全,可替代传统有创颅内压检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石柳
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
超声刀与低温等离子刀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比较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并对二者的特点和应用价值进行评估。方法将95例成人扁桃体良性肿大(肥大)或慢性扁桃体炎病例按患者意愿选择随机分组,分为超声刀组48例和对照组(低温等离子刀组)47例,超声刀组用超声刀手术系统切除扁桃体,对照组则采用低温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切除扁桃体。记录切除双侧扁桃体所需时间和出血量,手术后扁桃体窝内的伪膜状况,咽部疼痛情况,术后出血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刀组平均手术时间[(12.21±6.28)min]比对照组[(30.96±13.30)min]短(t=8.8173,P<0.001);超声刀组术中平均出血量[(3.69±1.69)ml]较对照组[(11.55±9.15)ml]少(t=5.8545,P<0.001)。超声刀组白膜脱落平均时间为(9.92±2.57)d,对照组为(7.06±1.40)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997,P<0.001)。两组患者术后术区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术后出血2例(4.17%),低于对照组的12例(25.53%);超声刀组较对照组扁桃体窝愈合的时间较长,伪膜形成快且厚度稍厚而不易脱落,利于保护伤口。结论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与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相比,超声刀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疼痛轻、手术方法容易掌握等优势,可以在扁桃体切除术中推广,特别是慢性扁桃体炎粘连重的病例。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更适合扁桃体良性肿大或肥大病例。
郭军谢兴笔石柳
关键词:扁桃体切除术扁桃体炎超声处理低温等离子
微创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神经外科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外伤性颅内血肿病人,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治疗组(微创组,n=40)与常规手术组(开颅组,n=40),以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进行成本效益比较,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2周GCS评分比较意识水平,以及术后2周NIHSS评分情况比较短期疗效,以术后90天Barthel指数比较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18例;开颅组术后48小时内清醒者9例,微创组的清醒时间显著短于开颅组;微创组术后2周NIHSS评分及术后90天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缺损程度均优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并且住院费用少于开颅组。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颅内血肿的重要手段,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较满意,能明显缩短病人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并促进术后神经功能康复。
石柳尹东坡尹祥
关键词:颅内血肿微创手术治疗疗效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
2016年
回顾性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展为脑梗死,分析TIA进展为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果发作持续时间长>30min患者脑梗死率最高,发作频率>5次/d患者脑梗死率最高,首次发作距治疗时间>24h患者脑梗死率最高,脑梗死患者入院时舒张压12.0±1.6mm Hg,显著高于未梗死患者,脑梗死患者入院时空腹血糖7.7±2.0mmol/L,显著高于未梗死者,脑梗死患者胆固醇水平7.7±2.0mmol/L,显著高于未梗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作持续时间长、发作频率高、首次发作距治疗时间长、入院时舒张压高、入院是血糖及胆固醇水平高高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石柳尹祥张永健
关键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高危因素
重型颅脑损伤50例实施胃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肠内营养(E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EN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在营养支持后1~3周营养状况良好,无营养不良;EN早期并发症:6天内出现腹胀20例,6天后腹泻者10例,高糖血症4例,电解质失衡3例,误吸2例,脱管3例,堵管1例;42例随访3~6月,预后良好24例,中残13例,重残5例,无肺部、尿路感染和肌肉挛缩、肢体废用性萎缩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重型颅脑伤患者实施早期EN符合生理要求,易于管理,并发症少,效果良好,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手段。
石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肠内营养营养指标
3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复杂气管切开术的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复杂气管切开术的手术特点及相关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复杂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中29例原发病好转后顺利拔管,2例放弃治疗带管出院,3例死于原发病,1例死于并发症,1例长期带管。严重并发症15例,其中术中窒息4例,气胸1例,皮下气肿2例,术后出血5例,术后狭窄1例,气管塌陷1例,死亡1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及紧急,当同时并复杂气管切开术有其特殊性,应加强认识,做好术前的检查与准备,快速评估可能的风险,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与方法可有效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石柳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气管切开术
症状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术后膜下引流与骨膜下引流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比较有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采用硬膜下持续引流和骨膜下引流的疗效,并探讨手术并发症等安全性。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CSDH钻孔后骨膜下持续引流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行CSDH钻孔硬膜下持续引流的患者11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肿复发、再次手术、开颅手术、颅内血肿、对侧硬膜下血肿、颅内感染、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死亡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在手术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在口服抗凝剂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中,对照组硬膜下引流血肿复发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80岁高龄患者中,观察组骨膜下引流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硬脑膜下引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下引流在高龄患者中死亡风险更低,对于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患者术后血肿复发风险高;而钻孔后骨膜下持续引流并未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同时该方式手术操作更为简便,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临床意义。
谭钧城石柳张永建
关键词:钻孔引流
机械取栓再通后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成功再通后再行去骨瓣减压术以治疗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的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机械取栓术后血管成功再通后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头颅CT复查,所有患者中线结构偏移明显好转,环池显示出现好转。术后患者昏迷时间3~21 d[(13.2±1.8)d]。住院治疗时间为3~8周[(5.2±0.4)周]。患者存活率76.1%(16/21),死亡率23.8%(5/21),重残率52.3%(11/21),轻残率23.8%(5/21)。结论 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术后患者,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永建石柳尹祥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
标准大骨瓣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6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其中18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组),另18例行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治疗组的死亡率(11.1%)显著低于对照组(38.9%),中残/良好率(50%)显著高于对照组(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致大面积脑梗死的有效方法。
石柳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