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运动员反复踝关节扭伤后继发足弓塌陷的原因。方法:选取15名有反复踝关节扭伤史的女子曲棍球运动员。年龄18~36岁,中位数25岁;训练年限6~20年,中位数10年。对15名运动员的双侧踝关节和小腿进行全面体格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踝关节内翻应力试验、抽屉试验、牵拉试验,胫前肌群、外侧肌群、后侧肌群及其肌腱,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足弓高低,足舟骨位置,弹簧韧带复合体。在运动员备战比赛期间反复检查这些项目。结果:15名运动员踝关节内翻角度均增大,可达60°~80°,但双侧几乎完全一致;3例6踝抽屉试验阳性;15例29踝牵拉试验阳性。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在大强度训练后易发生僵硬,对应肌腱发生腱鞘炎的几率较高,其中胫骨后肌肌腱和腓骨长短肌肌腱腱鞘炎发生率最高,1例出现双侧腓骨长短肌腱慢性滑脱。15例踝关节前下方均能扪及骨性隆突,与 X 线片上距骨颈处圆锥状骨性隆突相一致,多无明显压痛;1名曾行双侧副舟骨切除术的运动员,呈完全扁平足,12例24个足弓变浅;12例24个足舟骨内突,舟骨至载距突跖侧压痛明显,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跗骨间及跗跖关节易发生小关节紊乱,其中以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紊乱最为常见,表现为第一跗跖关节和跗横关节跖侧压痛敏锐,跖屈时疼痛加重、背伸时疼痛减轻,被动活动该关节时有弹响及摩擦感,训练强度增大后,紊乱发生率增高;15例跗骨窦区域均有压痛,训练强度越大,压痛越明显;4例双侧外翻,训练强度增大时,会出现囊炎症状。结论:踝关节反复扭伤后,运动员大量的跑动训练造成胫骨后肌、胫骨前肌、腓骨长短肌过度疲劳,跗骨间关节及跗跖关节发生小关节紊乱,步态失常,弹簧韧带复合体过载以致劳损,是引�
目的观察郑氏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1月该院筋伤科门诊收治的60例肱骨外上髁炎病人按照纳入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类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30例病人予郑氏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病人予局部封闭治疗,两组疗程均是2周。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总体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治疗前后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肘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89%(24/2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1.48%(22/27)(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ayo肘关节评分和HSS肘关节评分均增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两组治疗后Mayo肘关节评分和HSS肘关节评分均增高,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两组治疗后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有提升,治疗组肘关节局部压痛阈值明显高于封闭组(P<0.05)。结论郑氏手法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优于局部封闭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