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政

作品数:8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型心
  • 2篇血压
  • 2篇室壁
  • 2篇室壁瘤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地平
  • 1篇典型心绞痛
  • 1篇电图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压
  • 1篇动脉压
  • 1篇动脉造影
  • 1篇端脑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机构

  • 7篇济源市第二人...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8篇曹政
  • 2篇李建军
  • 2篇朱成刚
  • 2篇任毅
  • 2篇石小燕
  • 2篇李小琴
  • 2篇张爱华
  • 1篇张大鹏

传媒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 4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家庭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家庭血压监测(HB-PM)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作用。方法: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HBPM组和对照组各34例,HBPM组依据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对照组依据门诊血压进行降压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压控制效果和降压治疗依从性。结果:HBPM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血压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降压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BPM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降压治疗效果。
曹政
关键词:家庭血压监测高血压依从性
非洛地平缓释剂降压治疗对脉压的干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藏军仁张爱华张大鹏薛瑞璐曹政孔兴福石小燕李小琴
关键词:平均动脉压降压治疗非洛地平缓释剂WHO/ISH汞柱式血压计肱动脉血压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及其安全性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36例,分为非回落组和回落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PCI术后,回落组患者的EDV低于非回落组,LVEF高于非回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其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EMI行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可作为此类患者心肌再灌注效果的评估标准,可作为患者心脏功能和近期预后的评测指标。
李小琴曹政石小燕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脉介入治疗ST段变化
治疗高血脂症方法的探讨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的疗效和方法。方法选择146例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辛伐他汀组和普伐他汀组各73例,治疗四周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组患者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密度蛋白(HDL-C)水平有所升高,差别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汀类药物治疗高血脂症是安全有效的,具体选择什么药物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曹政张爱华
关键词:高血脂症辛伐他汀普伐他汀
31例心电图阴性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2011年
目的:了解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31例不典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用普通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探讨不典型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方法。结果:31例患者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均未达到心肌缺血的诊断标准,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达61.3%。结论:常规心电图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的冠心病患者诊断价值有限,特别是对高危心血管发病人群,必要时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
曹政刘祥其
关键词:冠心病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
血浆大内皮素、N末端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的关系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大内皮素(ET)、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和左室室壁瘤(LVA)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的AMI患者136例,LVA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测定其血浆大ET、NT-proBNP,部分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室壁运动指数(WMSI),并行左室造影检查测定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F及左室室壁运动记分。结果:LVA组的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1.32±1.24)pmol/L、(1 871.08±1304.63)p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VA的患者较对照组左室扩大及LVEF减低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大ET、NT-proBNP水平增高与AMI后LVA形成可能相关。
任毅曹政朱成刚李建军
关键词:左室室壁瘤心肌梗死N末端脑钠肽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壁瘤形成患者炎性指标水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炎性指标水平和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的关系。方法将68例AMI患者经心脏超声和(或)左心室造影检查确诊为LVA形成,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LVA组,另设68例为对照组行配对研究,测定血清hs—CRP、血沉(ESR)、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并做超声心动图和(或)左心室造影检查,评定左心室功能和室壁运动情况。结果LVA组患者的血清hs—CRP、ESR、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纽(P〈0.001),WBC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炎性指标水平增高与AMI后LVA形成密切相关。
曹政任毅朱成刚李建军
关键词:心肌梗塞C反应蛋白质心脏室壁瘤
抗凝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比较抗凝治疗与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序贯抗凝方案,对照组采用溶栓方案.通过下肢静脉再通情况和生化指标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浆D-二聚体(D—D)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纤维蛋白原(FIB)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多于治疗组。结论序贯抗凝治疗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效果均好,但序贯抗凝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性可靠。
曹政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溶栓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