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春阳

作品数:5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省骨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骨折
  • 1篇血性
  • 1篇应力
  • 1篇应力试验
  • 1篇远端
  • 1篇张力带
  • 1篇郑氏
  • 1篇治法
  • 1篇伤科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锁定钢板
  • 1篇锁定钢板治疗
  • 1篇缺血坏死
  • 1篇缺血性坏死
  • 1篇胫骨
  • 1篇胫骨远端
  • 1篇胫腓骨
  • 1篇胫腓骨骨
  • 1篇胫腓骨骨干骨...

机构

  • 5篇四川省骨科医...

作者

  • 5篇周春阳
  • 4篇王小兵
  • 3篇刘显东
  • 3篇徐强
  • 3篇张宇
  • 2篇郑金文
  • 2篇池雷霆
  • 2篇叶家军
  • 1篇涂禾
  • 1篇陈如见
  • 1篇李钟
  • 1篇沈海
  • 1篇唐承杰
  • 1篇郭焰
  • 1篇张世明
  • 1篇周明
  • 1篇李强

传媒

  • 2篇第七届全国创...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Weber B型和C型踝关节骨折术中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评价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WeberB型和C型踝关节骨折术中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效果。方法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231例WeberB型和C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术中踝关节骨折的骨性结构恢复后,在C型臂X线透视下通过腓骨外拉应力试验来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结果Weber B型踝关节骨折145例,42例(28.9%)出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C型踝关节骨折86例,62例(72.1%)出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下胫腓联合不稳定的踝关节骨折均进行了下胫腓联合固定。结论WeberB型和C型踝关节骨折在骨性结构被恢复后,下胫腓联合不稳定仍然有较高的发生率。术中通过C型臂X线透视下腓骨外拉应力试验能简单有效地对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可根据其稳定性来确定是否行下胫腓联合固定。
池雷霆郑金文李强刘显东周春阳王小兵巫宗德张宇徐强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应力试验
优化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陈旧性骨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陈旧性髌骨骨折用优化改良张力带固定方法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用统一的手术(手术方法:采用膝前正中纵切口,长约8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滑膜,显露骨折端,清除断面上的机化组织或用刮匙刮除折面,使之形成新鲜骨折面,...
刘显东王小兵周春阳巫宗德张宇徐强唐承杰叶家军
预防和降低股骨颈骨折所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研究
陈如见张世明沈海王小兵李钟郭焰周春阳周明涂禾
通过临床回访我院在开展该课题前采用内固定治疗的已达三年以上的160例股骨颈骨折病例,得到其股骨头坏死的确切发生率为17.9﹪。分析股骨头坏死病例与骨折类型,内固定材料及方式,骨折复位质量,骨折得到复位固定时间的关系,以及...
关键词: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
运用郑氏伤科治法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运用郑氏伤科理论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疗效,完善和规范中医非手术治疗措施。方法: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运用郑氏伤科理论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51例,并与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51例对照。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1%,对照组有效率88.2%。结论:运用郑氏伤科理论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疗效满意。
叶家军巫宗德周春阳雷光磊
关键词:胫腓骨骨干骨折非手术治疗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不连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使用锁定钢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23例胫骨远端骨折骨不连患者,男16例,女7例,平均年龄35(14-70)岁;其中,肥大性骨不连4例,萎缩性骨不连1...
郑金文池雷霆周春阳刘显东王小兵巫宗德张宇徐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