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莎

作品数:18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教学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细胞
  • 4篇腺癌
  • 3篇医学检验专业
  • 3篇乳腺癌细胞
  • 3篇肾病
  • 3篇肾病大鼠
  • 3篇实验性糖尿病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紫杉
  • 3篇紫杉醇
  • 3篇腺癌细胞
  • 3篇临床生物化学
  • 3篇耐药
  • 3篇癌细胞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机构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陈莎
  • 13篇李淑慧
  • 12篇胡川闽
  • 10篇陈安
  • 6篇张竹君
  • 6篇韩起
  • 5篇张阳
  • 4篇汤建林
  • 4篇周世文
  • 4篇徐颖
  • 4篇杨明珍
  • 3篇易维京
  • 3篇黄永平
  • 3篇李鹏
  • 2篇黄松生
  • 1篇高利宏
  • 1篇王旭辉
  • 1篇丛珊
  • 1篇倪敏
  • 1篇向莉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表位鉴定及其应用
2013年
目的制备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单克隆抗体(mAb),鉴定其基本特性并通过配对检测临床样本血清,对已配对的mAb进行表位鉴定。方法通过已制备的H-FABP抗原和合成肽免疫BALB/c小鼠,常规融合筛选后进行抗体亚型鉴定、效价和亲和力检测,纯化mAb后通过间接ELISA、Western blot法对mAb进行特异性检测;将获得的mAb分别作为捕获和检测抗体,经过配对建立检测重组H-FABP的ELISA体系,并初步用于临床血清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2段H-FABP表位,通过原核表达获得其短肽并纯化,通过Western blot法对配对的mAb进行表位鉴定。结果成功获得4株抗H-FABP特异性mAb,亚类分别为IgG2a和IgG2b,抗体效价为1∶51 200~1∶1024 000,亲和力最高可达到9.02×109mol/L;经Western blot法和间接ELISA鉴定均能够特异检测重组H-FABP蛋白,经过配对发现mAb 3-H5和1-F10能够检测重组H-FABP,并在其临床血清样本检测中发现正常组和急性心梗组之间H-FABP水平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通过表位鉴定发现未知表位的mAb 1-F10能够特异识别位点为H-FABP的第86到第133位氨基酸。结论制备了4株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H-FABPmAb,成功建立了检测临床样本血清中的ELISA体系,并对其表位进行了分析鉴定。
韩起丛珊易维京陈莎梁文斌陈安胡川闽李淑慧
关键词:H-FABP单克隆抗体
本科生创新科研实践活动促进学科建设发展的实践与思考被引量:6
2009年
不断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和高水平地建设特色学科是提高大学整体办学能力的两项核心工作,前者重点是教学,后者强调科学研究,如何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目前一个热点课题。近年来我们在抓学科发展的同时开展本科生创新科研实践活动,收获了一些经验,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学质量和搞好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
胡川闽易维京陈莎李淑慧陈安黄松生
关键词:本科生教学学科建设
调节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调节自噬对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选取两株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68细胞,分为不同浓度的紫杉醇(PTX)组、联合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PTX+Rapa)组和联合自噬抑制剂3-MA(PTX+3-MA)组(对照组给予相应溶剂),分别作用24 h、48 h及72 h后,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存活率及抑制率。结果 PTX+Rap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显著优于单独给药的PTX组及PTX+3-MA给药组(P<0.01),而PTX+3-MA组对两株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则明显弱于单独给药的PTX组(MDA-MB-231,P<0.05;MDA-MB-468,P<0.01),提示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10 nm)可降低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性,增强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而自噬抑制剂3-MA(10 mm)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拮抗紫杉醇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论调节自噬能明显影响乳腺癌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性,这为自噬与乳腺癌细胞紫杉醇耐药性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陈莎韩起王旭辉杨明珍张竹君陈安胡川闽李淑慧
关键词:自噬乳腺癌紫杉醇耐药
黄连总生物碱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观察黄连总生物碱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一组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4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饮食加单肾切除、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造模后其中3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黄连总生物碱,另一组为模型对照组。各模型组及对照组每4周,测1次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造模后12周,心脏取血,测肌酐、尿素、糖化血红蛋白等。结果模型组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尿微量白蛋白值升高。黄连总生物碱干预组大鼠血糖显著降低,肾功能显著改善,其中中剂量组降糖及肾功能改善效果最为显著。结论黄连总生物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保护其肾功能,并延缓肾功衰竭过程的作用。
徐颖周世文汤建林黄永平陈莎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黄连总生物碱肾功能
IBP抑制自噬在乳腺癌增殖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重大疾病,近年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其远期生存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每年仍有约50万人死于乳腺癌,其主要死因源于乳腺癌转移,已成为乳腺癌防治中的一...
陈莎
关键词:乳腺癌细胞增殖
文献传递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连生药中盐酸小檗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ypesil.ODS2(5μm,4.6mm×150)色谱柱,以乙腈:水(42:58,含磷酸二氢钾25mmol/L,十二烷基磺酸钠6.2mmol/L)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50nm,柱温为室温。结果盐酸小檗碱在10.08-20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1.89%,S/N≥3。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黄连中盐酸小檗碱的质量控制。
徐颖周世文汤建林陈莎
关键词:黄连盐酸小檗碱高效液相色谱法
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及优化被引量:34
2006年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因素组合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中大鼠体质量、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确定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正常对照组),B组(高糖高脂饲料),C组高糖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组,D组(高糖高脂饲料+阿霉素+STZ组),E组(高糖高脂饲料+单肾切除+STZ组)。大鼠造模后每2周测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血糖及尿微量白蛋白。造模12周后,处死大鼠。结果E组大鼠明显多食、多饮、消瘦、血糖升高,尿微量白蛋白不仅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前几个模型组比较也都有显著性差异。肾/体质量比显著增大。结论以大鼠高糖高脂饲料4周后单肾切除,2周后小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模型为最佳。
徐颖周世文汤建林黄永平陈莎
关键词:单肾切除链脲佐菌素阿霉素
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被引量:6
2013年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宝贵的财富。传统的医学检验教学模式是以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为主的知识继承型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不能适应新世纪对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如何培养具有综合创新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文章从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
李淑慧韩起陈莎杨明珍张竹君张阳向莉陈安胡川闽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创新型人才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建立的优化选择Ⅱ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比较几种不同因素组合对大鼠实验性糖尿病肾病(DN)模型建立中几种主要指标的影响,确定建立DN大鼠模型的最佳方案。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高糖高脂饲料组,C组为高糖高脂饲料+链脲佐菌素(STZ)组,D组为高糖高脂饲料+阿霉素+STZ组,E组为高糖高脂饲料+单肾切除+STZ组。造模12wk后处死大鼠,取血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肾功能、醛糖还原酶(AR)、肾小球滤过率(GF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等各项指标。结果E组大鼠血脂明显升高,GFR及氧自由基水平不仅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并且与其它几个模型组比较也都有显著性差异,尤以AR升高显著。结论以大鼠喂养高糖高脂饲料4wk后单肾切除,2wk后小剂量腹腔注射STZ的模型为最佳。
徐颖周世文汤建林黄永平陈莎
关键词:链脲佐菌素糖化血红蛋白醛糖还原酶
抗hMIF单克隆抗体的活性鉴定及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制备的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anti-human 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hMIF)单克隆抗体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并研究其对脓毒症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鉴定抗MIF单克隆抗体F11的亚类、抗体亲和力及特异性;通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释放抑制试验和异构酶活性抑制试验,鉴定F1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选用C57BL/6J小鼠构建CLP、LPS诱导脓毒症模型,研究F11抗体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保护作用及对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6的影响。结果 F11抗体亚类为IgG1型,亲和力为2.5×1010,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强阳性;F11抗体显著抑制MIF刺激RAW264.7细胞释放NO(P<0.01)及MIF异构酶活性(P<0.01);明显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CLP模型:P<0.01,LPS模型: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关系,并对CLP术后血清TNF-α和IL-6的升高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成功制备了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具有异构酶活性抑制作用的抗MIF单克隆抗体,显著提高致脓毒症模型小鼠生存率并降低小鼠血清TNF-α、IL-6水平。
张阳陈莎胡川闽李淑慧万瑛
关键词:脓毒症单克隆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